{SiteName}
首页
怔忡之症
胎前怔忡
怔忡不宁
痰火怔忡
怔忡病
怔忡治疗

便秘病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北京治白癜风去哪家医院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便秘病(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杂志,;25(7):-)。

以排便困难、粪便干结为主症者,应属于中医“便秘”的范畴。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制定的《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年,长沙)》(中华消化杂志,;1:38-41)。

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包括:反复发作的腹痛或不适,最近3个月内每个月至少有3天出现症状,合并以下2条或多条:①排便后症状改善;②发作时伴有排便频率改变;③发作时伴有粪便性状(外观)改变。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二)证候诊断

1.肠道气滞证:大便干结,腹痛腹胀,每于情志不畅时便秘加重,胸闷不舒,喜善太息,嗳气频作,心情不畅,脉弦。

2.肠道热结证:大便硬结难下,舌红,苔黄燥,少津,少腹疼痛,按之胀痛,口干口臭,脉数。

3.肺脾气虚证:大便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便后乏力,神疲懒言,舌淡苔白,脉弱。

4.脾肾阳虚证: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脉沉迟,腹中冷痛,得热则减,小便清长,四肢不温,舌淡苔白。

5.津亏血少证:大便干结,便如羊粪,舌红少苔或舌淡苔白,口干少津,眩晕耳鸣,腰膝酸软,心悸怔忡,两颧红,脉弱。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肠道气滞证

治法:顺气导滞。

推荐方药:六磨汤加减。木香、乌药、沉香、枳实、槟榔、大黄、龙胆草等。

中成药:木香槟榔丸、枳实导滞丸、四磨汤口服液等。

2.肠道热结证

治法:清热润肠。

推荐方药:麻子仁丸加减。火麻仁、杏仁、白芍、大黄、厚朴、枳实等。

中成药:麻仁润肠丸、黄连上清丸等。

3.肺脾气虚证

治法:益气润肠。

推荐方药:黄芪汤加减。炙黄芪、麻子仁、陈皮、白蜜、枳实、生白术、莱菔子等。

中成药:芪蓉润肠口服液等。

4.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润通便。

推荐方药:济川煎加减。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等。

中成药:便秘通、苁蓉通便口服液等。

5.津亏血少证

治法:养血通便。

推荐方药:润肠丸加减。当归、生地、火麻仁、桃仁、枳壳、肉苁蓉等。

中成药:五仁润肠丸等。

(二)针灸治疗

1.体针疗法:多选用大肠俞、天枢、支沟等穴,实秘用泻法;虚秘用补法。肠道实热可加针刺合谷、曲池;肠道气滞可加刺中脘、行间;脾气虚弱加针脾俞、胃俞;脾肾阳虚可艾灸神阙、气海。

2.耳针疗法:常用胃、大肠、小肠、直肠、交感、皮质下、三焦等穴位,一次取3~4个穴位,中等刺激,每日1次,2耳交替进行,每天按压10次,每次3min。

(三)推拿治疗

辨证使用不同手法配合相关穴位,调节脾胃功能。按摩手法常用摩、揉法等。

(四)外治法

1.灌肠疗法:常用药物:番泻叶30g水煎成~mL,或大黄10g加沸水~mL,浸泡10min后,加玄明粉搅拌至完全溶解,去渣,药液温度控制在40℃灌肠。患者取左侧卧位,暴露臀部,将肛管插入10~15cm后徐徐注入药液,保留20min后,排出大便,如无效,间隔3~4h重复灌肠,适用于腹痛、腹胀等便秘急症,有硬便嵌塞肠道,数日不下的患者。

2.敷贴疗法:辨证选用药物敷贴。如实证多用大黄粉、甘遂末、芒硝等,虚寒证多用附子、丁香、胡椒等。

3.生物反馈疗法:在模拟排便的情况下将气囊塞入直肠并充气,再试图将其排出,同时观察肛门内外括约肌的压力和肌电活动,让患者了解哪些指标不正常,然后通过增加腹压,用力排便,协调肛门内外括约肌运动等训练,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并不断调整训练,学会有意识地控制收缩的障碍肛门矛盾收缩或肛门不恰当的松弛,从而达到调整机体,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出口梗阻型便秘。

(五)其他疗法

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有明确疗效的治疗方法,如音乐疗法、心理治疗、中药离子导入疗法、中频电疗等。

(六)护理调摄

包括生活调理、心理调节、锻炼等。

中医针灸、方药免费学习,请加,注明“学习中医”,邀您入群。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chonga.com/zzzz/96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