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相由心生"是很有道理的,而事实上,一个人的面相不仅是从他的心境而生,还从他的身体健康而生。古有"望闻问切",现有"察言观色",从医学的角度看人的面容,也不失为一种判断出患者身体状态的手段。
你也许不知道,在出现心悸、心前区疼痛之前,心脏病可能会让你的“颜值”发生改变。今天让专家教你察言观色,尽早发现心脏病的苗头。
这些面相是心脏病征兆
1面部浮肿
浮肿是机体细胞外液中水分积聚导致的局部或全身肿胀,脸形出现肿胀,脸部肌肉组织松弛,用手指压会出现压痕,压痕部位的皮肤会弹不起来。这些变化可能预示心脏出现问题。
2手指(脚趾)末端粗大
末端明显粗大如鼓槌状,皮肤的正常凹陷消失,“鼓槌”底部软组织隆起,周围皮肤发紧、有光泽,这些表现常见于慢性肺心病或先天性紫绀型心脏病患者。
3腹痛
心脏病病例当中有50%都伴随腹痛现象,有时觉得恶心反胃或胃胀气。心脏疾病前兆的腹痛是间歇性的,会在不适感减缓后不久再次突发,且肢体上的紧张会加剧腹痛。4脖子变粗
从临床经验看,脖子粗的人,其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都相对较高,这些都与心脏疾病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如果男性颈围超过39厘米,女性颈围超过35厘米,就说明脖子较粗。
5耳垂皱褶
耳垂若出现一条连贯的褶皱,多半说明冠状动脉硬化比较严重。
它是指起于耳屏间,止于耳垂边缘,成45°角,且长度大于耳垂1/3的斜形褶皱,可见于耳垂的单侧或双侧。
6皮肤深褐或暗紫
慢性心衰、晚期肺心病患者的皮肤可呈深褐色或暗紫色,这与机体组织长期缺氧有关。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病人,脸色呈暗红色。
二尖瓣关闭不全,病人可能会面色苍白。
心脏泵血功能障碍引起机体缺氧,可致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发绀)。
特别提示
虽然这些身体特征是医生视诊的重要内容,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单凭面容就判断一个人有没有心脏病。
出现上述问题,并怀疑有心脏病的,医院进行全面地诊断,进而决定下一步的治疗。
心绞痛:内关穴
该方法适合冠心病患者日常保健或心绞痛发作时进行。
内关穴位置:从近手腕之横皱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
力度由轻至重,以使其穴位产生酸、麻、胀、痛、热等效应为度。每天上下午各进行一次,每穴按摩2~3分钟。
心律失常:郄门穴
正常人安静状态下的心跳次数在每分钟60~次,当过快、过慢或者出现不规律的搏动,就叫做心律失常。
郄门穴位置:
在腕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大致相当于腕横纹和肘横纹中点,两条肌腱中间。
将拇指或食指指峰(避免用指甲用力掐按皮肤)放于穴位上,先揉后按,以向下按压为主,左右交替进行。按压时力度要稍重。每天上下午各进行一次,每穴按摩5分钟。
这些汤对心脏有好处
五仁乌鸡汤
主料:核桃仁1个、五味子8g、酸枣仁5g、莲子20g、芡实20g、乌鸡肉g、猪脊骨g、蜂蜜少许。
做法:乌鸡肉、猪脊骨剁成小块、洗净,汆去血水;与核桃仁、五味子、酸枣仁、莲子、芡实共入砂锅中,加水g,煮沸时滗去浮沫,小火熬至骨酥肉烂,空腹热食主料,热汤送服。饮前可现用蜂蜜调味。
功效:补虚益肾、养心安神。
适用人群:心脏病伴神经衰弱、心律失常者,健康人群也可保健用。
柏子养心汤补气养心
主料:柏子仁6g、黄芪15g、川芎10g、酸枣仁5g、远志5g、五味子5g、党参10g、当归5g、猪心1个,盐、芝麻油、蜂蜜少许。
做法:将8味中药材全部装入纱布袋中;猪心剖开洗净,与药包共入砂锅内,加入清水0g,,大火煮开时滗去浮沫,小火熬炖1小时,弃纱布袋药渣,猪心切薄片,用盐和芝麻油拌匀,药汁用蜂蜜调味;空腹热食猪心,温药汁送服。
功效:补气养心、益脉安神。
适用人群:心气虚寒、心失所养所致心悸怔忡、心律失常者。
黑木耳瘦肉汤补脑强心
主料:黑木耳克、瘦猪肉克、红枣5枚、生姜2片。
做法:木耳泡发,将全部配料入锅,以适量清水煮1小时得汤,空腹饮用,余渣可酌量食用。
功效:疏通血管瘀阻,溶解胆固醇及血管沉积物。
扫码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