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怔忡之症
胎前怔忡
怔忡不宁
痰火怔忡
怔忡病
怔忡治疗

陆李还教授针刺治疗无症状持续性房颤病案一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是以心房活动不协调继而损及机械功能为特点的室上性心律失常。心房丧失规则有序电活动,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是最为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其危害在于丧失心房辅助泵功能所造成的血流动力学损害和高于正常人群5倍的血栓栓塞并发症,导致心悸、头晕、心绞痛、心功能不全甚至血栓栓塞、脑卒中等临床后果,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西医目前一般选用控制心率、抗凝药物缓解、控制房颤症状,同时配合病因治疗。

房颤归属中医学“心悸怔忡”范畴。针灸对治疗功能性疾病有其独特的优势,尤其是对改善阵发性房颤疗效显著。

大部分的房颤患者与器质性心脏病有关。根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年内地41家医院诊断为心房颤动患者的住院病历回顾分析,房颤病因及相关因素统计:阵发性、持续性和持久性房颤比例分别为33.7%、16.7%、49.5%。其中老年患者58.1%,高血压患者40.3%,冠心病患者34.8%,心力衰竭患者33.1%,风湿性瓣膜病患者23.9%,心肌病患者5.4%,糖尿病患者4.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3.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2.5%,其他3.1%。另外,约30%房颤患者无明确基础疾病,这部分人群以年轻人为多,其机制尚不明确,有报道认为可能与病毒感染、传导组织退行性变、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等因素有关。今天分享病案是陆老诊治的一位无症状房颤患者。

患者:张**,男,70岁,因“体检发现房颤30余年”就诊。患者30年前体检发现房颤,当时呈阵发性,无不适症状,未引起患者重视,未进一步诊治。后缓慢演变为持续性房颤,患者无任何不适,可正常生活及体育活动。今仰慕陆李还教授及吴耀持教授前来就诊。陆老及吴耀持教授四诊合参,查其舌质红,苔薄白,脉细,诊断“心悸”,心肾不足证。吴耀持医院针推伤科按压郄上穴(郄门上三寸)治疗阵发性房颤复律的案例,陆老也分享他自己阵发性房颤按压内关穴复律的亲身经历,指出针灸推拿心包经循经感传对于阵发性房颤复律的有效性。取穴:内关、足三里、太溪、中脘、气海、神门。内关穴是经验效穴,内关穴为临床常用穴位,该穴属于手厥阴心包经,既是心包经的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神门隶属手少阴心经,其临床治疗范围较为广泛,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太溪是足少阴原穴,培补先天,中脘、气海取补后天之意。

针刺对于阵发性房颤具有特殊的干预作用,可提高心脏起搏阈值、延长心室相对不应期。针刺用于阵发性房颤中多选择郄门、内关等穴位。中医认为此类穴位属手厥阴心包经,有安神定志、调整心律的作用。而现代研究则认为,心脏与所选穴位的神经纤维部分来自同一神经元,针刺穴位诱发的感觉能上至心区,进而降低心肌氧耗、改善冠状动脉循环、提高心脏反应阈值,进而调节整体心律。长时间的房颤若大幅提高心室率将使病情危险大幅增加,故临床治疗方案降低心率的最大目的为稳定心室率,降低心肌氧耗,避免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感谢您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chonga.com/zzzz/78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