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怔忡之症
胎前怔忡
怔忡不宁
痰火怔忡
怔忡病
怔忡治疗

陈医生学术讨论实录介绍一个治疗失眠的方子

说明:本文根据陈医生在“中医三人行”学术讨论实录稍加整理而成,供各位同道批评、指正。

注意:中医治疗失眠不是一方通用,该方仅适用于“阴虚火旺”导致的失眠,病人不可对号入座,使用时请专业中医辩证后方可。

首先,我改正一下张哲教授对我的称呼,此前我曾在不同的场合不断改正过,我不是什么主任,近几天我先后辞掉了“XX教师遴选“和”XX药物实验研究参与人员“等虚名头,所以,离院两年,我只是一名更纯粹的中医医生了,或者确切地说,走来走去,我更象是一名江湖郎中了。

闲言述毕,今天我给诸位老师讲一个我本人的方子,本想称为验方,怕有哗众做广告之嫌,但话又说回来,关起门来讲,这个方子的疗效还是不错的,所以敢耽误大家的时间讲一讲。

大伙先看一下这个方子的组成。

我选择了一张图片,是备忘录里的图片。目的是想告诉各位老师:

1、方子组成来之不易,孬好也算是心血结晶,图片便于大家想起“出处”,哈哈,这是我好名的心理;

2、也希望诸位能在群里不吝赐方,这样大家的水平才能象我们想像的那样“相互讨论,共同提高”。

下面,我说一下我的组方思路,供大家批评、讨论。

关于方名:原名是“滋阴降火安眠方”,本人又喜欢文艺范一些,如“玉女煎”那么让人回味无穷,所以近来又改成“滋降一梦饮”了。哈哈。

严肃点说一下关于组方及我本人治疗失眠的思路:

1、除非非常明显阳虚证,则用药宁寒勿温。自然气候中,动物冬眠,故有“寒则宜入梦”的说法。

2、关于疏肝与养心。大家都知道怒为肝志,而喜为心志。失眠病人的“心烦”常常把医者的思路引导到“清心火”、“养心”等方面上去,其实“肝气舒畅”与“心情喜悦”是两种大不同的情志表现,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我试着给大家表述一下:

肝气条达舒畅所致的良好的情绪表现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这种由肝脏所主的“愉悦”感与“怒”相对应,绝到不了心脏所主的“喜悦”程度(这种程度我们姑且命名为“心情喜悦”),到了“心情喜悦”的地步多数人反而激动而不能入睡了,所以最好的入眠状态是肝气舒的愉悦感而非心喜,这种感觉本身即是一种安然的境界。诸位体会一下我这些文字,至于如何选药组方,倒可以仁智两见。

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理解选药上的第三个原则了“用药宜甘”。

3、用药宜甘。经云:“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曾有传言说临睡前吃一些甜味的东西可以帮助睡眠,这我没有试过,选择甘味的药其实也是“药不离肝”,这就是我所以为的用药宜甘的原因,与前面的“用药宜寒”理论相结合,就成了所选药物以甘寒为主。但切记不宜大寒。肝主木在季为春,春木温和,不宜大清肝火,以防阻碍了肝的条达之性。所以我的组方里借用了百合、乌药二味药。这其实是《证治准绳》的“百合乌药汤”:歌曰:“久病缘来肝气凝,若投辛热痛频增,重需百合轻清品,乌药投来亦准绳。”

甘寒的药物,我选择了生地。

大家复习一下:生地黄性凉,味甘苦,具有滋阴补肾、养血补血、凉血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地黄有强心利尿、解热消炎、促进血液凝固和降低血糖的作用。前面我们“中医三人行”曾讨论生地,秋翁老师以为生地有活血之效,这在许多本草书里有提及,到底该药活血否?止血否?有待诸位在临床体会。

关于生地的“安神”之效,虽然未找到明确的记载,但也可以从古人方中零星可见:如《温病条辨》“清营汤”治“暑温脉虚夜寐不安,烦渴舌赤”;

《千金方》“地黄煎”:用一味地黄“补虚除热”。

《药品化义》:认为地黄“凡内伤不足,苦志劳神,忧患伤血,纵欲耗精,调经胎产,皆宜用此。安五脏,和血脉,润肌肤,养心神,宁魂魄,滋补其阴,封填骨髓,为圣药也。”

王好古认为地黄主治“主坐而欲起”。

4、用药宜“粘”。所谓医者意也,治疗失眠用药宜“粘”纯粹是我臆想的部分,大家姑妄听之,提一下只是让“纯中医”的同道对这种思路有参考。“失眠”可以解释为“失去粘连而导致不眠”,也就是“阴阳不相粘连”,所以治疗失眠常选用有粘滞、收敛的药物,如龙骨、五味子的安神作用有其收敛性。

这就引出了我选用生地大量为君的另一个原因:

张景岳善用地黄,认为该药“滋润胶粘”,而性又大寒,所谓服食地黄后可致人“虽服姜、附不热,服芩、连不寒”。景岳的说道得到很多人批评,地黄其性大粘的论述,让我有印象。

5、关于芦茅二根:被鲁迅先生大加攻击的名医何廉臣先生喜用这二味药治疗热病后伤阴,蒲辅周先生对此也有阐述,似乎是蒲老(我没有细查)认为芦根善清气分热,茅根善清血分热,二味药相伍气血两清而又不伤阴,这是较好的理念,我在临床常这样用。

6、关于柏子仁:书载柏子仁味甘,性平;具有养心安神,润肠通便,止汗的功效。用于阴血不足,虚烦失眠,心悸怔忡,肠燥便秘,阴虚盗汗。

《纲目》以为“柏子仁,性平而不寒不燥,味甘而补,辛而能润,其气清香,能透心肾、益脾胃,盖上品药也,宜乎滋养之剂用之”。

关于柏子仁的用量:教材推荐3~10g左右,《药品化义》对于其用量有不同的看法:“柏子仁……味甘亦能缓肝,补肝胆之不足,极其稳当,但性平力缓,宜多用之为妙。”到底用到多少为多用?本人以为:12克以下的柏子仁罕见有润肠的作用,润肠的功效且不能发挥,又安能望其安神?所以24克-30克应为安神的一般用量。唯其近年来价格不菲,值得一虑。

柏子仁的现代药理作用主要是镇静催眠、改善记忆力。研究认为生、炒催眠的效果一致,我喜用生柏子仁,以防炒用油腻碍胃。这个道理臆想自花生米清炒后油腻碍胃,呵呵,我做医生离不开臆想,这是被西医大为不齿的事。

7、关于炮姜。炮姜,变辛味为苦味,色黑入血分,能引血分之火下行,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这一系列的“臆想”先先后后,历经波折凑成了我的小方“滋降一梦饮”,上面的思路也够能解释我为什么不选择老祖宗现成的组方“知柏地黄丸”了。

最后贴一则医案,让大家看看。呵呵,自然也是“旋杯而愈”了,但倒是实实在在的。

痴堂

夢著遺世獨立,賣字為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chonga.com/zzzz/77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