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怔忡之症
胎前怔忡
怔忡不宁
痰火怔忡
怔忡病
怔忡治疗

时时悲哭不能自已,只扎了一针就好了

“脏躁”是中医的一个病名,其主要症状是悲伤欲哭,不能自已。此病首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灵枢·本神第八》说:“心气虚则悲。”所以脏躁是心之虚证。为什么用小麦呢?《灵枢·五味第五十六》说:“心病者,宜食麦。”《灵枢·五音五味第六十五》也说:“谷麦……手少阴,脏心,色赤,味苦,时夏。”可见小麦主要就是养心气,仲景不愧为医圣,深得《内经》奥旨。少海

心五行属火,木生火,木为火之母,按照“虚则补其母”的原则,脏躁应取心经五行属木的穴位,即井穴少冲,但少冲皮肉浅薄,不便行施补法,根据“补井当补合”的原则,改用心经的合穴少海。临证治疗数例,皆有良效。

如多年前曾治疗一位女性患者,30岁。问其病,未及言语即泪流满面,悲哭不已。其母代诉:时时悲哭,不能自已,已经半月有余。伴有失眠、心悸,昨夜服用6片安定也未入眠。舌淡苔薄,脉象细弱。证属心虚脏躁,乃独取双少海穴,用补法,留针30分钟后欲起针时,发现患者已酣然入眠。在其母的要求下,又留针近1小时至下班时,才将熟睡中的病人叫醒。翌日来诊,说自针后即未再哭,昨晚未服安定睡眠也很好。继针1次,同时处甘麦大枣汤合桂甘龙牡汤6副与服。随防半年,一直未复发。

少海(HT3)在肘内侧,屈肘,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中点处。

与针刺少海穴相比,服用甘麦大枣汤合桂甘龙牡汤的疗效就显得有些逊色。这例患者走后,我继续思考此病案,忽然想起《针灸甲乙经·卷十二·第五十九》有“心澹澹而善惊恐,少海主之”之语。结合此病案,我意识到此处的“惊”应该就是“脏躁”的“欲哭”症状的另一种表述。于是我开始临证治疗脏躁病时,在取少海穴的同时,再配以“惊三针”———即神庭(B15)、本神(B13)、率谷(G22)三穴。数十年来的临证治疗表明,“惊三针”对于脏躁病之悲伤欲哭、神志恍惚等精神症状效果显著。另外,手少阴心经的荥穴(火)少府穴同样可以用于治疗脏躁病针。刺少府穴可直达心包,调节心经气血,治疗心悸、怔忡等症。《灵枢·五音五味第六十五》说:“谷……豆……少府,足少阴,色白,味咸,时冬。”豆即指豆类,五行属水。少府五行属火,水克火,即火之子,子虚母亦虚。因此针刺少府穴治疗脏躁病也具有养心气的功效。总之,针灸疗法在脏躁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选取恰当的穴位,运用得当的手法,可以达到补虚泻实、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同时,对于患者的心理疏导和治疗过程中的饮食调护同样不可忽视。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chonga.com/zzzz/141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