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人的本能,也是整个经济学赖以成立的基础,从这个角度说“小人”疑似一个伪命题,人本来就是复杂的,小人也可能做出伟大的事,一般来讲,做小人是以一种防身术,对小人才用。而且,谁也不可能身边全是活雷锋。所以,用人所长,加上好的激励制度,是有可能用好所谓的小人的。当然,如果道行不够,遇到的又是真小人,还是躲之吧。
齐桓公:兴在用人,亡在用人
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在鲍叔牙的帮助下登上了王位。治国需要人才的时候,鲍叔牙给齐桓公推荐了一个人,但是齐桓公跟这个人有一箭之仇。当初齐桓公跟公子纠争夺王位时,这个人曾经辅助公子纠,还差点一箭射死齐桓公,这个人就是我们熟悉的管仲。齐桓公很有气度,不计较一箭之仇,拜管仲为相,并起用了许多有才干的人,后来他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就像前文说的,伟大的人物身边都有小人。齐桓公成为拥有巨大利益的人之后,也招来小人寄生,结果最后栽在了小人手上。当时的小人有三个:一个是竖刁,一个是易牙,一个是开方。
竖刁,是齐桓公的幸童,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同性恋者。为了出入宫庭方便,竖刁不惜自宫(阉割)。齐桓公非常怜爱,常常带在身边。
易牙,精于烹调技术,但喜玩权术。一日,齐桓公召易牙问:“你善于调味吗?”易牙回答说:“是。”齐桓公戏说:“寡人尝遍鸟兽虫鱼的味道,就是不知人肉的味道如何?”到了开午饭的时候,易牙献蒸肉一盘,味道非常鲜美。桓公很快地就吃光了,问易牙:“何肉味道如此之鲜?”易牙跪下说道:“是人肉。”桓公大惊,问:“哪里得来?”易牙说:“臣子三岁,臣听说:…忠君者不有其家?。君王不曾尝过人肉味,臣故以杀子以适君王之口。”因此,齐桓公认为易牙真心地爱自己,加以宠爱。
开方,是当时卫国国君的长子,见齐国强盛,自愿到齐国当齐桓公的侍臣。齐桓公问他:“你是齐国的长子,按次序就是国储,为何舍弃面南的尊贵,而愿面北服侍寡人呢?”开方答道:“明公是天下的贤侯,得以在您左右执鞭坠镫,已荣幸之至,强过为君。”桓公便认为开方也爱自己,便让他当大臣,与竖刁、易牙等同样宠爱。
管仲病重,齐桓公到跟前问计于国事。当提到易牙等人时,管仲说:“彼易牙、竖刁、开方三人,绝不可近!”
桓公说:“易牙烹其子,以适寡人之口,是爱寡人胜于爱子,尚可怀疑吗?”管仲说:“人情之深莫过爱子,对自己儿子尚且忍心,怎会有利于君王?”
桓公说:“竖刁自宫以事寡人,是爱寡人胜于爱身,也可以怀疑吗?”仲答:“人情之重莫过于身。对自己身体尚且残害,怎会有利于君王?”
桓公说:“卫公子开方,舍弃其千乘之太子,而臣于寡人,以寡人之爱为幸。父母死不奔丧,是爱寡人胜于父母,不可怀疑。”仲说:“人情最亲莫过于父母。对父母尚且冷酷无情,又怎会有于君王?而且千乘之封,是人之最大欲望。弃千乘而就君,是其所期望的大过于千乘。君必须远拒之勿近,近必乱国。”
管仲离世,鲍叔牙为相时,曾力谏齐桓公罢斥了易开、竖刁、开方三人。然而齐桓公离开三人之后,是食不甘味,夜不酣寝,口无谑语,面无笑容。
他的长卫姬便劝道:“君王驱逐竖刁诸人,无心治理国家,容颜日益憔悴,是左右使唤之人,不能体察君王之心,何不把三人召回?君王已经老了,为何自苦如此?”桓公听其言,先召易牙调五味。
鲍叔牙劝道:“君王忘记管仲遗言了吗?为何又把他召回来?”桓公说:“此三人有益于寡人,而无害于国家,仲父也是言过其实。”遂不听鲍叔牙之言,索性将开方、竖刁一起召回,同时官复原职。
鲍叔牙愤郁发病而死。从此,三人更加肆无忌惮,欺桓公老髦无能,专权用事,在朝廷大演顺我者昌,逆无者亡的故事。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齐桓公年老病重,当时的名医扁鹊看过后,认为已不可治,吓得偷着跑掉了。
古代帝王的夫人儿子都多,齐桓公也不例外,他主要有六位夫人,六位公子。大公子是长卫姬生的,叫无亏,齐桓公曾应许为接班人。三公子昭为郑姬所生。为齐桓公所喜爱,并嘱咐宋襄公,让三公子当太子。而易牙、竖刁却想让无亏断承王位。而那个开方,与四公子潘要好,想要他接齐桓公的班。
易牙见齐桓公的病已无望治好,便与竖刁商议出一条毒计,写一块牌子悬在宫门上,假传桓公之命。上面写道:寡人有怔忡之疾,恶闻人声,不论群臣子姓,一概不许入宫,著竖刁紧守宫门,易牙率领宫甲巡逻。一应国政,俱俟寡人病痊日奏闻。
易牙、竖刁二人就这样假传王命,把住宫门。只留下公子无亏,住在长卫姬宫中,其他公子一律不准入内。
等了三日,桓公并没有死。易牙,竖刁二人索性将桓公左右侍卫之人,不问男女,全部逐出,把宫门堵塞。又在桓公住的寝室周围,筑起三丈高的墙,使内外隔绝,只在墙下挖一个向狗洞一样大的窟窿,早晚使一个小内侍钻入钻出,查看桓公生死。另一方面准备兵甲,防止其他公子哗变。
而齐桓公病卧床上,已不能起身,呼饥唤渴,并无人应。只有一个叫蛾儿的贱妾翻墙而入,前去看他。齐桓公问明原委后叹道:“仲父真是圣人啊,圣人的见解,这么快就应验了!我死后还有何面目去见仲父呢?天呢,天呢,小白难道是这样命终的吗?”大叫数声,吐血而亡。
易牙、竖刁见齐桓公小白已死,秘不发丧,欲先除掉其他众公子。结果王宫内外大乱,各大臣拥各个公子互相对峙。及稍稍平静去看齐桓公尸体时,已是皮肉腐臭,蛆虫满身了。
识别小人的四个标志
齐桓公,一代霸主竟然不会识别小人。其实,识别小人可以依靠这样四个标志:
第一,见利忘义,小人往往见了利益什么都不顾,连吃相都顾不上了;
第二,阳奉阴违,小人在你面前说一套,背后又说一套,两张脸;
第三,无事生非,小人所在的地方总是会搬弄出一些事情来,无端生事;
第四,拉帮结伙,小人会拉一些人去对付另一些人。
作为企业家,不但要懂得识别小人,关键要明白怎么对付小人。对付小人有四个不同层次的对策。下策是:怒而不能除之;中策是:怒而除之;上策是:不动声色妙除之;上上策是:将心比心善用之。
这四个不同的层次会收到不同的效果。
第一个层次:下策,怒而不能除之。在公司里某个人是小人,所有员工和老板都知道那个人是小人,但是,因为有一些利益或有一些感情纠葛,不能除掉他。这就是怒而不能除之,其结果只能是把自己气得够戗,这是下策。
第二个层次:中策,怒而除之。发现了谁是小人,就表示绝对要除掉他,不惜一切代价,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小人很难除掉。当你要除掉他的时候,他就开始写举报信举报你了,开始整你了。很多企业家翻船都是这样的,本想除掉小人,结果小人反过来除掉了他。小人带来的后患无穷,君子惹得起,小人惹不起。
第三个层次:上策,不动声色妙除之。会“请神”更要会“送神”,能用者善用之,不能用者善去之。发现小人,不动声色。有一个企业家的方法很值得推荐,他一般是这么对付小人的:给小人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完不成,自己就会走了。如果他完成了,就立了大功,给他约定的奖励,能够完成任务证明他是个人才,应该善用之。但往往是完不成的时候居多。最后,小人会觉得这活儿不好玩,也完不成任务,自己就走了。
第四个层次:上上策,将心比心,善用小人。发现小人,用好的制度与好的态度来对待,像用君子一样用小人。把小人用成君子,而君子不被用成小人是最好的方法。
其实,“小人”是一个很复杂的词,你我身上都有小人的特质。有的时候伟人身上也有小人的一面。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伟人本来行事光明磊落,不屑于使用鸡鸣狗盗的手法,但是,如果有一天实在把他惹火了,他也会拍着桌子说:“你不仁,休怪我不义!”所谓的不义,也就是用小人的手段来对付小人。以小人的手段来治小人,那伟人不就也成了小人吗?
人有两面性,既有魔鬼的一面,也有天使的一面。关键在于你要激活的是他善的一面。如果你做了不善的事,激活的是他恶的一面,他就会觉得,老板你有小人之心,就莫怪我用小人的手段了。这也给他采用小人的手段找到了理由。
所以,我们要有一个好方法来对付小人,要有一套对付小人的制度,让小人没办法跳过、没有办法抗拒。
对待小人要用君子的态度,还要用大人的尺度,大人有大量,不要跟小人太计较。
综上所述,对待小人,要牢记三度:小人的制度、君子的态度、大人的尺度。
高人眼里无小人
如果做不了小人,也做不了君子该怎么办?其实,世界上的纯君子不多,纯小人也不多。把人单纯地分成小人和君子是幼儿园时期的分法,幼儿园的小朋友听故事的时候要分善恶,分辨谁是好人,谁是坏蛋。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小人与君子的混合体。做不了君子,又不想做小人,还有第三个选择就是做大人。什么是大人?《易经》里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意思是说,大人是合乎天地的意志,有日月的光彩,符合四季的秩序,也顺应神鬼的吉凶的人。
大人是很通达的人,未必有君子之风,但是胸怀宽广,能够将待人处世的尺度拿捏得非常好。所以,我认为企业家如果做不了小人,又做不了君子的话,至少要成为大人。
其实,在大师眼里无所谓小人和君子,关键看用这些人来干什么。想要成就一件事往往需要高人指点、贵人相助、小人监督。有时候把小人用好了,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用人高手的眼里,对人的分别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还会有一个灰色的过渡。人有各种各样的色彩,都会有过渡色。如果你能量高,可以把小人变成君子;如果你能量不够高,很可能会把君子变成小人。
这种情况很常见。如果你是一个武大郎,水平很低,即使给你一个良家妇女,你也会把她改造成潘金莲。人们总是说潘金莲不对,其实武大郎就没有问题吗?他也有的,因为他的能量太低。如果他有武松的能量,潘金莲还至于那样吗?如果你的能量够大,甚至可以把青楼女子变成千古风流,就像蔡锷就有本事把小凤仙变成千古风流。
企业家必须明白,如果你身边常出现小人,就得反省自己,问题一定出在你自己身上。为什么你的身边小人层出不穷?如果你身边常出现君子,那德行在你身上,能量也在你身上。
所以,用好能人,改造小人,都需要我们先改变自己。有人说,人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的,很多企业家都提出改变战略、企业转型、改变团队、销售转型……其实,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改变自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