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怔忡之症
胎前怔忡
怔忡不宁
痰火怔忡
怔忡病
怔忡治疗

大观园里谁的中医素养最高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较好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大观园里人人懂中医,从他(她)们的言行中可见中医素养已深入人心。读《红楼梦》,其乐无穷。

《红楼梦》描写的是清朝贵族大户人家的盛衰没落的历程,以贾母和凤、宝、黛、钗为代表的公子小姐,在满足了基本物质生活的需求后,还追求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而二者的统一无疑又是养生保健的最高境界。在书中,大观园的几乎每个人都有着不俗的中医素养。可以说,生活在大观园,不懂点中医都不能算是有学问,中医已经成为大观园诸人的基本常识。以下试列几位人物与中医相关的言行,以见中医理念的深入人心。

(一)宝玉

宝玉是《红楼梦》的主角,他的中医素养非常高。试举数例如下:

一则,针对林黛玉的体弱多病,宝玉曾开导黛玉说:“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这是针对林黛玉多愁善感,从而导致悲忧伤身而说的。说明宝玉知道,心为本,身为标,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只有安心,才能安身。

二则,第二十回“林黛玉俏语谑娇音”,贾宝玉知道林黛玉身体娇弱,又不爱活动,恐她“饭后贪眠,一时存了食,或夜间走了困,皆非保养身体之法”,因而特地找她来解闷,果然黛玉正睡在那里,说是:“浑身酸疼。”宝玉劝道:“酸疼事小,睡出来的病大。”随后便和她歪在床上说话逗笑,看黛玉不再思睡才放心。林黛玉肺弱,脾也弱,运化功能不足,吃完马上睡觉,容易导致饮食不化。宝玉懂得这个理念,自然知道如何解除。

三则,第二十八回写众人闲谈提及黛玉需服用药物调养身体,宝玉要为黛玉配一副丸药:“太太给我三百六十两银子,我替妹妹配一料丸药,包管一料不完就好了……我这个方子比别的不同。那个药名儿也古怪,一时也说不清。只讲那头胎紫河车,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不足龟,大何首乌,千年松根茯苓胆,诸如此类的药都不算为奇……”。宝玉为黛玉所配的这副丸药并没有点明药名,据宝玉描述薛蟠花了“上千的银子”才配成,此方可谓珍贵之极。宝玉侃侃而谈,想为黛玉配制如此贵重的丸药,自然是为了逗黛玉开心,但细细考究,宝玉所说诸药并非编造虚拟,皆有实证可查。书中虽未明确指出宝玉此方的具体功用,但通过我们分析其中配料之功效可知,头胎紫河车能补气益血,主治骨蒸羸瘦、喘嗽虚劳等疾,人形带叶参能调气养血,三百六十两不足龟可补血养阴,千年松根茯苓胆健脾安神,珍珠镇心安神养阴。再看黛玉之疾,主要表现为先天不足、气血亏虚引起的体弱气虚、食纳不佳、虚热盗汗、咳喘吐血、失眠等症,两两对照来看,足以见出,宝玉此方虽有戏语成份,但并没有偏离药性和有悖于医理。

四则,第五十一回写到晴雯感冒生病,原因是大冬天晚上晴雯淘气,想唬麝月,于是从熏笼下来,不畏寒冷,只穿着小袄出去,结果热身子被冷风一吹而伤了风,“又因时气不好,竟算是个小伤寒”,宝玉先找胡庸医看视,看完药方后,嗔怪其乱用虎狼药,于是又遣人请王太医为晴雯诊脉开方,宝玉见方子少了积实、麻黄二味药,喜道“这才是女孩子们的药,虽然疏散,也不可太过”。由此可见,宝玉懂得因人而异的处方原则,同样的病症,男人与女子的药方当有所不同。

五则,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宝玉挨打后见黛玉来探视,不顾自己的疼痛说:“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下去,那地上的余热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署。”暑天地热,地气蒸腾,不要出门感冒暑热之气。

六则,第五十二回写晴雯患病,宝玉便命寮月取鼻烟给她嗅,晴雯用指甲挑了些嗅入鼻中,只觉得鼻中一股酸辣,透入自门,接连打了五六个喷嚏,眼泪、鼻涕登时齐流。宝玉笑问如何,晴雯笑道:“果觉通快些”。说明宝玉懂得鼻嗅疗法,这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

(二)宝钗

宝钗聪明,会做人,亦有相当深厚的中医功底。

一则,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王熙凤效戏彩斑衣”,宝钗说:“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暖他,岂不受害?从此还不快不要吃那冷的了。”宝钗知道冷酒伤阳,要喝温的才好。

二则,第四十五回提到“黛玉每岁至春分秋分之后,必犯嗽疾”。这天宝钗来看她时劝她每日早上用燕窝一两,冰糖5钱,熬粥喝,最是滋阴补气的。

三则,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中宝玉挨打后,“只见腿上半段青紫,都有四指宽的僵痕高了起来”,于是“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向袭人说道: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可以就好了”。宝钗提供的,应该是活血化瘀的药方。

四则,第四十五回,描述薛宝钗来探望患病的黛玉:宝钗道:“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依我说:先以平肝养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每日早起,拿上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要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上述宝钗所说,不但含有应用阴阳治理,进行滋阴补气,而且涉及到中医的五行学说,宝钗的中医素养可见一斑。

(三)黛玉

黛玉肯定是懂的中医的。我分析其理由,一则,黛玉自己长年患病,肯定会读些有关中医的书,了解一下自己的病情;二则,黛玉与大观园的诸位女子一样,都会做诗,文学修养甚高,自然也有中医素养。

《红楼梦》一书中写了黛玉的诸多诗词,这些都是她心境和情感的自然流露,“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比如,在第七十回,宝玉读完《桃花行》后并不称赞,却滚下泪来,不问是谁所作,便知是出自黛玉,因为只有林妹妹曾经离丧,所以会作此哀音。她的伤悲也与她的先天身体状况有必然的联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在脏为肺……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

黛玉所患的是肺病。“肺朝百脉”,“肺主一身之气”,她的肺就不能给其全身输布足够的气量,遇到了令她情志抑郁不爽的事,就很容易多愁善感。面对同样的处境,别人能一笑了之,黛玉就容易想不开。大家都认为她刻薄、小心眼,而实际上她的一些表现与她肺不舒,肺功能受到损害有很多关系。反过来说,如果她的肺功能恢复了,其它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四)王夫人

第十一回,冬至那几天,王夫人对贾母说起秦可卿的病:“这个症候遇着这样大节不添病就有好大的指望了”。冬至日前后要注意休息,尽量减少正气的消耗,否则,正虚之人容易出现各种不适。

第三十五回,宝玉挨打后身上有淤血的热毒,王夫人送来了“进上的”的“木樨清露”、“玫瑰清露”。从中医来分析,木樨,即桂花,木樨清露为桂花蒸馏所得香液,有疏肝理气、醒脾开胃之功能。玫瑰本身的活血化瘀的作用非常强,宝玉挨打后肝气受抑,胸怀郁结,宜饮此露疏理,故服后觉得“香妙异常”。

第回,宝玉从牙关紧闭,脉息全无及梦中喊叫的状态中醒来之后,“只见王夫人叫人端了桂圆汤,叫他喝了几口,渐渐的定了神。”王夫人知道,桂圆不但是食品,而且可作药用,有安神之功。桂圆能益心脾、补气血,治虚劳羸弱、失眠、健忘、惊悸、怔忡。

(五)王熙凤

第三十回贾宝玉造次拿宝钗比杨贵妃,说“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祛热”,引宝钗怒而反击,黛玉见宝玉奚落宝钗暗暗得意,结果被宝钗一起回击,二人把脸羞红,这一切被察言观色的凤姐打趣说是大热天吃了生姜,可见王熙凤深知生姜在夏日的妙用。夏日人们往往贪凉饮冷而容易损伤脾胃阳气,因此多吃生姜可以散寒祛暑、温胃健脾,民间有谚语说“夏天一日三片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六)紫鹃

紫鹃作为一个丫头,中医素养还是不错的。

第三十五回,宝玉挨打之后,第二天一大早黛玉立在花阴下,远远的向怡红院内望着,紫鹃出来提醒她说:“五月里,天气热,到底也该还小心些。大清早起,在这个潮湿地方站了半日,也该回去歇息歇息了。”紫娟懂得夏天要防湿,尤其是象黛玉这样体弱之人。

第五十七回,黛玉听到宝玉失去知觉,眼直手脚凉的消息后,“哇”的一声,将所服之药,一口呕出,抖肠搜肚,炙胃扇肝的,哑声大嗽了几阵,一时面红发乱,目肿筋浮,喘得抬不起头来。紫娟忙上来捶背。其实,捶背是一种民间的外治法,生活中常可看到有些老年人叫儿孙给自己捶背,捶得直打嗝,顿时轻松愉快,与儿孙谈笑逗乐。因为捶背可以行气活血,舒经通络。

(七)贾母

贾母历经人世悲欢,得耄耋之寿,对于饮食、医药、养生保健等方面都有独到见解。

第四十回里,又是一年秋天,刘姥姥二进大观园,送来贾母喜欢的新鲜瓜果蔬菜,贾母携姥姥游园赏月。明月朗照之下,听得箫管悠悠,笙笛并发,正值风清气爽之时,穿林度水而来,是何等令人心旷神怡。

在第七十六回,同样在深秋时节八月十五,贾母率贾府上下老小赏桂花、玩赏这清池皓月。“正说着闲话,猛不防只听那壁厢桂花树下,呜呜咽咽,悠悠扬扬,吹出笛声来。趁着这明月清风,天空地净,真令人烦心顿解,万虑齐除,都肃然危坐,默默相赏”。众人笑道:“实在可听。我们也想不到这样,须得老太太带领着,我们也得开些心胸”。这说明贾母深知四季怡情养性之道,赏花、赏雪、听乐,看戏、游船,猜谜、行酒令、说笑话等无一不好,擅长从精神情志、运动等方面进行调摄,收神敛气方能舒缓秋悲,以利顺利渡过“多事之秋”。

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写大雪天里贾母吃饭时,送上的第一道菜便是牛乳蒸羊羔。贾母便说:“这是我们有年纪人的药,没见天日的东西,可惜你们小孩子们吃不得。今儿另外有新鲜鹿肉,你们等着吃。”据史料说,这牛乳蒸羊羔是用母体胎内未产出的羔羊做主料,再配上鲜奶、鸡汤、银耳等制成,是冬日里非常适合老年人大补元气的一道菜,具有养气血、滋阴补气之功效。宝玉等正值血气旺盛之龄,属纯阳之躯,不能也无需大施温补,所以贾母说“可惜小孩子们吃不得”。

第五十四回,以贾母为首的贾府老少元宵节大摆夜宴,赏戏吃酒讲笑话,到上汤时,贾母说:“夜长,觉得有些饿了。”凤姐儿忙回说:“有预备的鸭子肉粥。”贾母嫌腻:“我吃些清淡的罢。”嫌“枣儿熬的粳米粥”太甜,吃了点儿“杏仁茶”和“各种精致小菜”,最后还不忘“用过漱口茶”,真正是领略了养生的三昧。

第七十五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赏中秋新词得佳谶”,贾府上下相聚赏月,贾母说:“赏月在山上最好。”王夫人等因说:“恐石上苔滑,还是坐竹椅上去。”贾母道:“天天有人打扫,况且极平稳的宽路,何不疏散疏散筋骨。”华佗认为:“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对此贾母深谙其蕴,贾母明白老年人更应该适当活动活动筋骨,这才有利于身体健康。。

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中,贾宝玉一心想娶林妹妹,却变成了宝姑娘,于是糊涂的更利害了。本来原有昏馈的病,加以今夜神出鬼没,更叫他不得主意,便也不顾别的了,口口声声只要找林妹妹去。贾母“知宝玉旧病复发,也不讲明,只得满屋里点起安息香来,定住他的神魂,扶他睡下。众人鸦雀无闻,停了片时,宝玉便昏沉睡去”。芳香气味通过口、鼻、皮毛等孔窍,在心、肺、脾、胃等脏腑功能的作用下,达到平衡气血,和调五脏,振奋精神的目的。安息香有宁心安神,开窍辟秽之功,故宝玉闻后“便昏沉睡去”。

(八)袭人

虽然袭人只是个丫头,却亦懂得一些中医的理念。

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宝玉在园中风流,惹恼了贾政,被打了三四十板,宝玉疼痛难忍,嚷嚷要吃酸梅汤。可是丫鬟袭人却有她的观点,宝玉“才刚挨了打,又不许叫喊,自然急的那热毒热血未免不存在心里,倘或吃下这个去激在心里,再弄出大病来,可怎么样呢。”她不同意让宝玉喝酸梅汤,而是让宝玉喝玫瑰露。因为袭人懂得酸味能收,会使心火内郁,导致热毒不散。

(九)湘云

湘云对于阴阳有着深刻的理解。试看下面一段湘云如何教翠缕学习阴阳。

第三十一回,湘云说:“天地间都赋阴阳二气所生,或正或邪,或奇或怪,千变万化,都是阴阳顺逆;就是一生出来人人罕见的,究竟道理还是一样。”翠缕道:“这么说起来,从古至今,开天辟地,都是些阴阳了?”湘云笑道:“糊涂东西,越说越放屁。什么‘都是些阴阳’!况且‘阴’、‘阳’两个字,还只是一个字:阳尽了就是阴,阴尽了就是阳。不是阴尽了又有一个阳生出来,阳尽了又有个阴生出来。”翠缕道:“这糊涂死我了。什么是个阴阳,没影没形的?我只问姑娘:这阴阳是怎么个样儿?”湘云道:“这阴阳不过是个气罢了。器物赋了,才成形质。譬如天是阳,地就是阴;水是阴,火就是阳;日是阳,月就是阴。”翠缕听了,笑道:“是了是了!我今儿可明白了。怪道人都管着日头叫‘太阳’呢,算命的管着月亮叫什么‘太阴星’,就是这个理了。”湘云笑道:“阿弥陀佛,刚刚儿的明白了。”翠缕道:“这些东西有阴阳也罢了,难道那些蚊子、虼蚤、蠓虫儿、花儿、草儿、瓦片儿、砖头儿,也有阴阳不成?”湘云道:“怎么没有呢!比如那一个树叶儿,还分阴阳呢:向上朝阳的就是阳,背阴覆下的就是阴了。”翠缕听了,点头笑道:“原来这么着,我可明白了。只是咱们这手里的扇子,怎么是阴,怎么是阳呢?”湘云道:“这边正面就为阳,那反面就为阴。”翠缕又点头笑了。还要拿几件东西要问,因想不起什么来,猛低头看见湘云宫绦上的金麒麟,便提起来,笑道:“姑娘,这个难道也有阴阳?”湘云道:“走兽飞禽,雄为阳,雌为阴;牝为阴,牡为阳。怎么没有呢。”

小结

以上所举有关中医的内容,只不过是全书沧海之一粟,类似的内容在《红楼梦》中俯拾即是。我读《红楼梦》,我深刻地体会到,角度不同,感受也不一样。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红楼梦》一书博大精深,它蕴涵的深厚的中医底蕴,足以令后辈享用无穷。

比如,中医常讲三分饥与寒,贾宅中有一个风俗秘法,“无论上下,只一略有些伤风咳嗽,总以净饿为主,次则服药调养”,这就是贾府的中医素养。这样的素养在今天看来,是非常了不起的。

试问读者朋友,您读《红楼梦》,您认为整个大观园诸人之中,哪位的中医素养最高呢?

“阅读原文”

选择中医_董洪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chonga.com/zzzz/10066.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