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怔忡之症
胎前怔忡
怔忡不宁
痰火怔忡
怔忡病
怔忡治疗

药师说药九月说药,九地

九地九地,是什么中药?九地、酒地,均是中药熟地黄的别名。生地黄、熟地黄都是地黄,为同一药物的不同加工品。生地黄、熟地从字面意思理解,一个是生的,一个是熟的。但是把生地黄炒熟或者煮熟晒干的并不是熟地黄。熟地黄之所以为熟地黄,是因为有了黄酒的区别,只有用黄酒闷煮蒸晒烘干而成的才是熟地黄。地黄,以河南焦作地区所产“怀地黄”最佳,为四大怀药之一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glutinosa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根。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或将地黄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前者习称“鲜地黄”,后者习称“生地黄。《中国药典》记载:取生地黄,照酒炖法)炖至酒吸尽,取出,晾晒至外皮黏液稍干时,切厚片或块,干燥,即得为熟地黄。九蒸九晒法是以生地黄为原料经过九蒸九晒,外观由原来的黄色变为黑色,味道由苦变甘,性状由原来的凉血药变为补血药。《本草纲目》记载熟地黄: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经候不调,胎产百病。不过现在很多加工的熟地为了省时减工都简化了熟地的制作工序,没有做到到真正的九蒸九晒。九蒸九晒熟地黄的故事

传说孙思邈岁时,还到处游玩。一天傍晚,他来到一个河边小村,见一老人左手捏着一只蜻蜓,右手捂着屁股大哭。孙思邈见老人年龄比自己还大,就上前劝慰:“老人家,为何大哭?”老人说:“爷爷打我。”孙思邈大吃一惊:“那你多大年纪了?”老人说:“我刚过完岁生日,因为贪玩,忘了吃熟地茶,所以挨打。”说完又伤心地哭了起来。孙思邈好奇:“你爷爷在哪里?”老人用手一指:“门口躺在蓑衣上数星星的那人就是。”孙思邈走了过去,见躺在蓑衣上的人正全神贯注地数着星星,比刚才那个老人年轻多了,旁边还坐着一个小姑娘,正用蒲扇为他打蚊子。孙思邈问小姑娘:“你在给谁打蚊子呀?”小姑娘说:“这是我玄孙,脾气太坏了,动辄就打孩子。唉!教育孩子哪有这样的?都是让我那老公公给宠的。”孙思邈更加好奇:“你老公公在哪里?”小姑娘说:“河边捉鱼去了。”孙思邈问:“能否告诉我,什么是熟地茶?”小姑娘说:“就是熟地黄加米熬的粥。我们春天用来和胃降火,夏天用来降温除烦,秋天用来滋阴去燥,冬天用来补血驱寒。每日上午必须吃一碗,今天淘气的孩子忘了喝,挨一顿揍,应该!”

孙思邈感慨万千,本来以为自己够高寿了,没想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于是向小姑娘要了一包熟地黄,并根据地黄的特性和平生所学,研制出了九蒸九晒熟地黄的炮制工艺。据说,因为常吃熟地黄,孙思邈又多活了四十多年,直到一百四十多岁才无病而终。据《旧唐书》记载:他死后“经月余,颜貌不改,举尸就木,犹若空衣,时人异之。”这可能和他长期练气功并服用熟地黄等药物,使其肌体代谢发生了某些特殊变化有关吧!后来明代李时珍把“九蒸九晒法”收入了《本草纲目》。

九蒸九晒是一种中药炮制方法,采用蒸晒等方法纠偏药材药性或增加药物成分,从而更好的发挥药材的功效。但具体细节与方法要视药材品种而定。现在这种方法也被延伸到保健食品的制作中使用。

生地熟地不相宜

外形上,生地颜色呈棕黑或者乌黑,为长圆形或块形,一般中间大两端小;熟地的颜色为有光泽的乌黑色,一般切片或为小块状。

性味上,生地黄气微,味微甜、微苦;熟地黄气微,味甜。

虽说生地、熟地是“本是同根生"的药材,但是他们功效不相宜。二者虽然均能滋阴生津,治阴虚津亏诸症,但其药理作用方面,生地长于凉血,熟地长于补血,因而切不可将两药互相替用。

生地苦寒清热,甘寒质润养阴,为清凉滋润之品,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补肾润肠等功效,主要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用治热病伤阴,烦渴多饮,常配麦冬、沙参、玉竹等药用;治阴虚内热之消渴证,可配山药、黄芪、山茱萸用;若治温病津伤,肠燥便秘,可配玄参、麦冬用;若治血热便血、尿血,常与地榆同用。

熟地味甘微温质润,入肝肾二经,既善补血滋阴,又能补精益髓,主治一切血虚阴亏精少之症,为养血补虚之要药。主要用于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眩晕,耳鸣,须发早白。常与当归、白芍、川芎同用,治疗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及月经不调、崩中漏下等;心血虚心悸怔忡,可与远志、酸枣仁等安神药同用;崩漏下血而致血虚血寒少腹冷痛者,可与阿胶、艾叶同用;与山药、山茱萸等同用,治疗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遗精、盗汗、耳鸣、耳聋及消渴等。

生地黄性寒而滞,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用。熟地黄性质粘腻,较生地黄更甚,有碍消化,凡气滞痰多,脘腹胀痛,食少便溏者忌服。重用久服宜与陈皮、炒仁等同用,以免黏腻碍胃。

作者简介

赵前思女,医院药师

◆声明:本平台部分文章、图片和信息系来源于互联网,转载仅供传递信息或供个人学习、交流,并非赞同其观点和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版权内容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以便及时更改或删除。中国药房杂志社对原创内容拥有版权,任何人或单位若需复制、转载、摘编,须完整注明出处及标明作者,否则本社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本平台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中国药房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chonga.com/zzzl/9859.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