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心止咳饮(司徒树长)
〔组成〕紫河车15克红参10克(或党参30克代之)炙甘草9克赤芍15克丹参20克桃仁15克当归12克田七末6克(冲服)葶苈子20克桑白皮20克茯苓20克制附子10克(先煎)麦冬15克
〔功效〕温阳通脉,活血止咳
〔主治〕肺气肿,肺心病。发病特点为咳则胸闷刺痛,多咳咽中腥气,或见咳血,或吐痰泡沫挟腥,面唇青暗,甚或气短乏力,心悸怔忡,恶寒肢冷,舌下静脉瘀黑,脉涩或结代或疾而无力者,均可使用。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两次分服。
〔方解〕方中以紫河车、红参、炙甘草、附子补心阳,益心气;赤芍、丹参、桃仁、当归、田七活血化瘀,通脉止咳;麦冬止咳润肺;葶苈子、桑白皮、茯苓祛痰化饮而止咳喘。诸药合用,有温补心阳,活血通脉,止咳平喘之功。〔按语〕心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也。在生理上,心主血脉与肺朝百脉相互协调,共同维护血脉之正常运行。若心气不足,推动乏力,血脉瘀阻,使肺失治节,逆气上冲,发为咳喘,症见咳嗽,气短,心悸,甚或下肢水肿诸症,洽疗当以振心阳,通血脉,宣肺降逆,所拟宁心止咳饮药症相符,每获良效。〔典型病例〕孙某某,男,58岁。年4月18日初诊。主诉:反复咳喘6月,加重一周。病者于去年10月中旬感受风寒后,即觉恶寒发热,咳嗽气虚,痰多色黄,肌肉酸痛,咳久则胸满,心悸怔忡,下肢轻度水肿,胃纳减少,医院,经胸片验血等检查,诊为“肺气肿合并感染,肺心病”,以先锋霉素、氨茶碱等治疗,症状稍有改善。近一周来,咳喘加重,咯痰时粘而腥味,胸胁引痛,肢冷纳呆,察其面色紫暗,下肢轻度水肿,舌下静脉瘀阻,舌质暗红,脉沉涩无力。辨为喘证,心阳不振,痰瘀阻络。治以温阳通络,化瘀祛痰,平喘止咳。选宁心止咳饮加炙麻黄。诉服药后,咳嗽气喘稍减,胸痛及咯痰腥味消失,尿量增加,下肢水肿基本消失,余症大为改善,察舌质仍暗红,舌下静脉仍瘀阻征象,守上方加芒果核、麦芽,嘱继续服用二周,症状改善,惟有少许咳嗽,精神胃纳好,续进陈夏六君汤加桃仁、地龙、当归善后。司徒树长先生简介
主任医师,广东省名老中医。从事中医医疗、教学和行政管理四十多年,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注意
本文仅作为各位中医同道共同分享学习之用,为了您的健康,请您在专业的临床医生指导下应用,不可自行处方用药。
版权声明
本文整理编辑自《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小编联系。
扫码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