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代表着春天的来临以及万物复苏的开始。尽管疫情的发展和蔓延让很多人对传染病提高了警惕,但在惊蛰节气前后,还有很多易发高发疾病需要我们重视起来。那么哪些疾病要预防?饮食有何取舍?运动锻炼要注意什么?
疾病预防篇
防感冒和流感
普通感冒和流感共同的病因均源于病毒,症状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同时伴有脚软无力、发热、鼻塞流涕等;个别体质较弱者还可因感冒引发气管炎、肺炎、肾炎、心肌炎等病,也不可小视感冒。
预防为主,应适量增减衣着,体弱者少去公共场所,保持室内通风,中午时可多晒晒太阳,夜间娱乐要适度。我们现在共同经历的新冠肺炎,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也算是一种“流感”。
预防“旧伤”复发
“旧伤”,指的是以前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软组织的扭、挫、跌伤及手术后的损伤。这一时段气候多变,造成损伤组织血液循环、压迫和刺激,中医称之为经络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预防方法是适度的动静结合,参加适量的运动锻炼,活气血、通经络。另外,要注意身体局部的保暖,也可进行局部按摩保健,口服一些通经络的药物等等。
警惕哮喘重来
惊蛰春分前后,慢性疾病患者最易复发,正所谓“百草回芽,百病复发”.其中哮喘多发于此期。
饮食调养的方法很适宜于哮喘轻度发作或缓解期。因此,应该避免进食过饱,吃的食物不宜太咸,忌烟、酒,慎用辛辣刺激食物,特别要禁食海腥油腻之物。
预防肝部疾病
春季万物复苏、阳气始发,人的肝气亦变得旺盛。若肝气不顺,与春天的生化之气不相合,就会导致肝气升发太过,进而肝气上逆、气郁化火、肝阳偏亢、肝风内动,出现烦躁、易怒、眩晕、面赤,甚至中风昏厥等症状,这也是诸多肝脏疾病容易在春天加重和复发的原因。
另一方面,利用春季人体机能的生发特性,正是保持肝气升举、调畅体内气机的最佳时节,故春季最宜养肝。
饮食禁忌篇
宜清淡多食梨
惊蛰天气明显变暖,饮食应清温平淡,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
专家建议,可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春笋、菠菜、芹菜、鸡、蛋、牛奶等,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
宜食含钾食物
人体缺钾元素会使肌肉疲乏无力,反应迟缓,也容易犯困。
海藻类食品一般含钾较多,如紫菜、海带等。春天应多喝点紫菜汤、海带汤等。此外,菠菜、苋菜、香菜、油菜、甘蓝、芹菜、大葱、青蒜、莴笋、土豆、山药、鲜豌豆、毛豆、大豆及制品也含钾较高;水果以香蕉含钾最丰富。
忌食过酸
春天是阳气生发的时候,酸入肝,肝旺于春,吃酸太多会伤肝脾,故春季宜省酸增甘。
酸性水果中含单宁酸,与海味同食会与蛋白质凝固,沉淀于肠道内,引起呕吐、腹痛腹泻和消化不良;而且水果中的酸味会同胃酸一起刺激胃黏膜,溃疡病患者也不宜吃酸性。酸性水果如、梅子、李子等,所含的酸性物质不易被氧化分解,容易导致体内偏酸,一般不宜多吃。
忌食生冷
惊蛰阳气始动,全身的阳气尚不充沛,寒冷药食容易损害人体稚嫩的阳气,或者说会损害人体的少阳相火,不利于人体气机的疏泄、畅达。
因此,惊蛰前后不宜过多食用冷饮、寒凉水果、生冷海鲜等。
今日小橘灯专家推介
施洪耀
施洪耀
副主任医师
全国抗衰老科技学会会员、美国中华医学会会员,从事中医临床40余年。出身中医世家,师承刘树农、严二陵、张羹梅、朱南孙等沪上名医,对中医内科、男科、妇科皆有研究与诊治,临床疗效显著,海内外求诊者众多。
擅长治疗:内科:各类慢性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阻肺、慢性胃炎、心脑血管疾病、顽固性头痛、耳鸣、脱发、色斑、肿瘤术后调治。男性性功能低下、阳痿早泄、遗精、少精弱精、前列腺疾病、尿路感染。妇科:月经失调、痛经、多囊卵巢、卵巢囊肿、不孕症、孕前调理等。
在调治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慢性疾病、亚健康虚症、乏力神倦、面色萎黄、心悸怔忡、失眠健忘、腰膝痠痛等,强身祛病,抗衰养颜,增强体质方面有独到的经验。
门诊时间:3月6日/7日上午
预约方式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