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怔忡之症
胎前怔忡
怔忡不宁
痰火怔忡
怔忡病
怔忡治疗

目送在这秋日的最后,你的春天忧郁症

from

张天润

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主持人队副队长

喜欢文字,喜欢朗读,喜欢把一切事情看得简单,希望可以通过我的朗读带读者走进龙应台的内心世界。

点击绿色图标收听

第二十一天

忧郁

龙应台

从二月第一个礼拜开始,薄扶林的杜鹃开始啼叫;像装了扩音器,苦不堪言的悲啼从海面往我的阳台强力放送。从清晨,到清晨,二十四小时不歇止的如泣如诉,尤其在晨昏隐晦、万物唯静的时刻,悲哀响彻海天之间。它使我紧张、心悸,使我怔忡不安,使我万念俱灰,使我想出家坐禅。

怎么会这样呢?三月杂树生花、柳絮满天时,很多人会得花粉热,泪水喷嚏不停。但是,有人得过“杜鹃忧郁症”吗?

我忙着查资料,这一查,吓了一跳。谁说我的症状特别呢?

白居易的《琵琶行》就写到他听见的声音:“住近湓城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杜牧也曾经一边听杜鹃,一边写诗:“蜀客春城闻蜀鸟,思归声引来归心。却知夜夜愁相似,尔正啼时我正吟。”

这一首木公的诗,更凄惨:“山前杜宇哀,山下杜鹃开,肠断声声血,郎行何日回。”

重读秦观的《踏莎行》,简直就是典型的忧郁患者日志:“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满脑子理学的朱熹,听了杜鹃也忍不住叹息:“不如归去,孤城越绝三春暮。”

我好奇,研究生物的李时珍会怎么说这不寻常的鸟?

“杜鹃,出蜀中,今南方亦有之。状如雀鹞,而色惨黑,赤口有小冠,春暮即鸣,夜啼达旦,鸣必向北,至夏尤甚,昼夜不止,其声哀切。”

我的阳台面对西南,而杜鹃北向而鸣,难怪了,它每天正是冲着我的阳台在叫的。“夜啼达旦,其声哀切”,李时珍显然也曾因为杜鹃的哀啼而彻夜失眠。

《格物总论》称杜鹃为“冤禽”。读到这两个字,我赶忙把窗关上。“冤禽,三四月间夜啼达旦,其声哀而吻血。”李时珍只说它“哀切”,这里说它“哀而吻血”了,仿佛杜鹃哭得一嘴湿淋淋的鲜血。此时窗外一片黝黑,杜鹃一声比一声紧迫,我打了一个冷颤。这比爱伦·坡的“乌鸦”还要惊恐。

其声悲苦,必定含冤,所以《蜀志》里记载,杜鹃是望帝化身的。他把帝位让给能治水的鳖灵,后来想取回时,却不可得,于是化为“冤”鸟,整日哀啼。远古的蜀人,显然和今天住在海边的我一样,对杜鹃啼声的“哀而吻血”觉得无比难受,所以非得找出一个“理由”来解释它的诡谲。有了解释,所有难以理解的事情,都能以平常心看待了。

杜鹃不只出现在诗里,也出现在小说中。元朝的《琅嬛记》,读来像个完整的“病历”叙述:“昔有人饮于锦城谢氏,其女窥而悦之。其人闻子规啼。心动,即谢去。女恨甚,后闻子规啼,则怔忡若豹鸣也,使侍女以竹枝驱之曰:‘豹,汝尚敢至此啼乎?’”

这个“病历”里,两个人都有病。男子听了杜鹃哀啼,得了心悸,就断绝了一份感情,匆匆远离。那动了感情的女子,恋情无所着落,此后凡听见杜鹃,就出现“怔忡”症状。

有一天,杜鹃的泣声又从海那边响起。我冲到阳台,凝神看海面,希望看见那“状如雀鹞,而色惨黑”的苦主。可是海上一片风云动摇,光影迷离,任我怎么定睛专注,都看不见杜鹃的踪迹,拍下那一刻,是二月四日下午四时二十一分。

每年二月第一个礼拜它突然抵达,五月最后一个礼拜它悄然消失,然后蝉声大作。我的症状,六月开始平静,然后不知为何,心里就开始暗暗等着它明春的回头。这春天忧郁症,竟是没药可治的了。

(上下滑动,可查看全文)

朗读者说

龙应台的这篇小文虽然表面上只描写了杜鹃鸟,但是挖掘深层次的,她通过听杜鹃鸟的哀啼,含蓄委婉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哀怨惆怅。

今日话题

今天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秋天即将过去,你还有哪些事没有干完?

朗读者招募

21天21位朗读者,朗读者,用声音传递文字的温度,用个体传达阅读的力量。

所以,如果您喜欢朗读,那么来报名吧,为书发声。

朗读者报名

长按识别







































白癜风偏方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分享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ssnowman.com/zzzl/48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