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临床上采取中医中药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越来越多,中医辨证用药,让治疗也更有针对性,部分患者通过中药治疗,病情逐渐好转,趋于稳定。
常用于提升血小板的中草药包括:
水牛角
水牛角,中药名,是中药犀角的代用品,功能有清热,凉血,定惊,解毒。治伤寒温疫热入血分,惊狂,烦躁,谵妄,斑疹,发黄,吐血,衄血,下血,痈疽肿毒。
熟地
具有补血滋阴作用,可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症,亦可用于肾阴不足的潮热骨蒸、盗汗、遗精、梢渴等症,是虚证类非处方药药品六味地黄丸主要成分之一。
龙眼肉
龙眼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用于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虚萎黄。
白芨
白芨的功效与作用:补肺,止血,消肿,生肌,敛疮。治肺伤咳血,衄血,金疮出血,痈疽肿毒,溃疡疼痛,汤火灼伤,手足皲裂。
当归
可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
除了上述中草药,花生衣,鸡血藤、枸杞子、川芎、苦参、刺五加、茜草……都可用于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
但同时也不断有患者发现,人们所谓神乎其神的中草药,用了很久,血小板还是会反复,还是会下降,为什么呢?
血液病专家提醒,部分血小板减少患者抱怨中医中药无效,或者是效果不明显,其实这与患者的服药方法及对症用药方面有着一定的关系。
服用中药期间,以下几种情况要避免:
“有一顿没一顿”地吃中药
服药期间,有一顿没一顿地吃,或者是药量把控不上心,口味差,“偷工减料”,如此服药,对血小板减少患者病情的治疗作用相当有限。
半信半疑看疗效
有些血小板减少患者虽然吃着中药,但却一直持有怀疑的态度,中药本身起效就比较慢,患者在怀疑的态度中没有坚持下去的信心,半途而废,看不到效果,自然就认为“中药无用”。
相信不靠谱的偏方,秘方
中医讲究的是辨证而治,对症用药,对不同的患者采取针对性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非千篇一律的药方,但有些患者对此并不在意,甚至去相信一些偏方,秘方等,最终也会导致疗效不佳,甚至没有效果的现象。
其实,在多年的临床诊疗过程中,中药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以及医生的专业专科水平也会对病人疗效产生影响,因此,考虑吃中药治疗血小板减少,一定要辨人辨证,针对性治疗。
备注:
关于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及用药方面还有疑问, 血小板减少病友会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