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城穴位养生第期穴位大全之水分穴、下脘穴、建里穴、中脘穴
.水分穴
shuǐfēnxúe
水,水谷;分,分别。穴内应小肠,小肠能分清泌浊。
1.取仰卧位,在上腹部,将神阙与胸剑结合点连线进行8等分,在连线的下1/8与7/8交点处,按压有酸胀感。
2.取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从肚脐向上量1寸处,按压有酸胀感。
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1寸。
健脾化湿,利水消肿。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肝硬化腹水;反胃,胃下垂;水肿;小儿陷囟,腰脊强急,泌尿系炎症。
刺法:直刺0.5~1.0寸。灸法:艾炷灸3~7壮,艾条灸5~15分钟。推拿:按法、揉法。
1.配天枢穴、地机穴,主治腹水。
2.配中封穴、曲泉穴,主治脐痛。
3.配脾俞穴、三阴穴交,主治浮肿。
4.配内关穴,主治反胃呕吐。
水病多用灸法。
.下脘穴
xiàwǎnxúe
下,下部;脘,胃脘。穴在胃脘下部。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2寸的位置。
1.取仰卧位,在上腹部,将神阙与胸剑结合点连线进行4等分,在连线的下1/4与3/4交点处,按压有酸胀感。
2.取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从肚脐向上量2寸处,按压有酸胀感。
健脾和胃,消积化滞。主治脘痛,腹胀,食谷不化,肠鸣,泄泻,日渐消瘦;呕吐,呃逆,胃下垂;痞块,虚肿;尿血。
刺法:直刺0.5~1.0寸。灸法:艾炷灸或隔物灸3~7壮,艾条灸10~20分钟。推拿:按法、揉法。
1.配天枢穴、气海穴、关元穴,主治急性菌痢。
2.配上脘穴、中脘穴、胃俞穴、足三里穴,主治胃下垂。
1.足太阴、任脉之会。2.针刺时宜缓慢。
.建里穴
jiànlǐxúe
建,建设;里,与表相对,此指肚腹内部也。意为任脉的地部经水由此注入肚腹内部。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3寸的位置。
1.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将神阙与胸剑结合点连线8等分,在连线的下3/8与上5/8交点处,按压有酸胀感。
2.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从肚脐向上量3寸处。
健脾和胃,消积化滞。主治胃脘疼痛,腹胀,神经性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肠中痛,水肿;心绞痛。
刺法:直刺0.5~1.0寸。
灸法:艾炷灸3~7壮,艾条灸5~15分钟。
推拿:按法、揉法。
1.配内关穴,主治胸中苦闷。
2.配水分穴,主治肚腹浮肿。
1.不宜深刺,以免损伤肝、胃等脏器。
2.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
.中脘穴
zhōngwǎnxúe
中,中间;脘,胃脘。穴在胃脘中部。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的位置。
仰卧位,在上腹部,神阙与胸剑结合点连线的中点处,按压有酸胀感。
健脾和胃,补中安神。主治呕吐,呃逆,消化不良,疳积;黄疸,肠鸣,泄泻;便秘,便血;惊悸,怔忡,脏躁,癫痫;惊风,产后血晕。
刺法:直刺0.5~1.0寸。灸法:艾炷灸3~7壮,艾条灸5~15分钟。推拿:揉法、摩法。
1.配百会穴、足三里穴、神门穴,主治失眠,脏躁。
2.配阳池穴、胞门穴、子宫穴,主治腰痛,痛经。
3.配气海穴、内关穴,主治胃下垂。
4.配膻中穴、天突穴、丰隆穴,主治哮喘。
1.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
2.针刺时,局部酸胀沉重,胃部有收缩感。
此四穴图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