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怔忡之症
胎前怔忡
怔忡不宁
痰火怔忡
怔忡病
怔忡治疗

中药系列芍药,不是你以为的花

芍药,确实是花,就是开的很大朵的那种。但是它入药的部分不是花本身,而是它的根。

为什么要讲芍药,就是因为这味药平时用的太多了,但是具体功效却很少有人知道。

《伤寒论》拢共有个方子,可是芍药就出现在了33首方剂中。应用范围遍及三阴三阳,六经诸证。其应用频次仅次于桂枝、甘草、大枣、生姜,排名第五。一直被模仿,始终无法超越。

张锡纯先生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记载:“芍药味苦微酸,性凉多液,善滋阴养血,退热除烦,能收敛上焦浮越之热下行自小便泻出,为阴虚有热,小便不利者的要药。”

李时珍也说:“仲景治伤寒多用芍药,以其主寒热利小便故也。”都讲到了芍药可以清热下行,从小便出的功能。

另外,张锡纯先生还说:因为芍药味酸,所以可以入肝生肝血;味苦,又能入胆而益胆汁。性凉,因此善泻肝胆之热,以除痢疾后重,治眼睛肿痛。

芍药有白芍和赤芍两种,白芍酸甘敛阴,柔肝缓急,在药用功效方面更优良一些,因此一般方剂中多用白芍。而赤芍的主要功效就是化瘀,因此在活血化瘀,治疮疡时,多用赤芍。

杭白芍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它的皮色为深红,内里的颜色为白,却又带有一点点微红。整体看来红白相兼,因此调和气血的功能很强。

芍药虽好,但一般都会和其他药物配伍使用,单用比较少见。一般来说,和甘草同用,可以调和气血,善治腹疼,也就是《伤寒论》中的芍药甘草汤。如果与当归、地黄同用,则可生新血;与桃仁、红花同用,则可活血化瘀。

说实话,上面的那些我也记不住,都是一边写一边看书的。我现在的记性,就是典型的:

还是讲医案故事吧。

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十五六岁,有一年春天不小心得了温病。虽然后来被医生治好了,但也只好了7、8成,还是觉得心里发热,心悸怔忡,小便不利,一直腹泻不止。

张锡纯先生诊病后,觉得一定是外邪没有祛干净,于是用了芍药甘草汤:杭白芍二两,炙甘草一两半,煎汤一大碗,然后慢慢地温服而下。结果呢?“尽剂而愈”。

张先生最推崇的中药书为《本经》,书上记载芍药可以益气,还可以止泻利。根据这次临床试验后,张先生发现,芍药果然有此功效,但是必须用炙甘草配伍,方能效显。

《伤寒论》里芍药甘草汤是用来治疗腹痛及腿脚抽筋的,主治津液受损,阴血不足,筋脉失濡所致诸证。有酸甘化阴,调和肝脾,柔筋止痛之效。

但是张锡纯先生根据《内经》中记载的芍药功效,用这个汤来治疗腹泻,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可见中医方剂灵活应用的基础,就是对药性的熟练掌握。

再说一个芍药利小便治水肿的医案。

在张先生隔壁村上,有个妇人霍氏,周身漫肿,肚子胀得大大的,就是小不出便来。医生见到这种情况,用了五皮饮,按说是对症的,但是却毫无疗效。后来请到张锡纯先生诊病。

张先生诊脉后发现脉跳得又快又有力,而患者心中觉得发热。舌脉相参后,发现这是一个阳盛阴亏之证。因此张先生用了芍药甘草汤,芍药加到了一两半,炙甘草三钱,然后又在方中加了玄参、滑石、地肤子各三钱。

玄参滋阴清热,滑石利尿通淋,地肤子清热利湿。

结果只煎服了一剂,就见效验,尿已可顺利排出,随即在此方上稍作加减,又服了数剂痊愈。

这个案子就可以说明,中医治病辨症论治,有时会灵,有时不灵。但是如果辨证论治,基本就百发百中了。

芍药止腹痛的例子有很多,随便感受一个。

奉天宪兵营有个连长夫人,才20多岁,在春季的时候得了温病。证相是表里俱热,脉象为左右都很洪实。另外腹中切切疼痛,大便一日两到三次,舌苔厚而黄,四诊合参后确认这是一个实热证。

于是张先生还是用了芍药甘草汤。杭白芍一两,炙甘草三钱。并在方中加了玄参、生怀山药、滑石各一两,连翘、鲜茅根各三钱。

一剂腹疼便止,腹泻止住,二剂痊愈。

由此可见,腹痛加白芍效果明显,而之所以用了清热利尿的药物,就是帮助身体的水湿从小便走,这样小便一通,腹泻自止。

后来张锡纯先生把芍药的功效写在《医学衷中参西录》里共享后,他的朋友和儿子都用芍药治疗过水肿、腹泻和腹痛,效果非常明显。可见芍药在常见病中的用途之广,了解它的药用功效,真的很重要。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哪里效果最好
长沙哪儿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ssnowman.com/zzzl/2795.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