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怔忡之症
胎前怔忡
怔忡不宁
痰火怔忡
怔忡病
怔忡治疗

64种单方,用好了,一味药也能除病

欢迎您去学习中医知识

1.独参汤(《医方考》)

根据患者素质,偏热者用西洋参或生晒参,偏寒者用别直参或大力参、红参。以较大剂量(10~15克),水煎浓汁,顿服或分服。有益气固脱之功,主治大出血或创伤后的虚脱,重危病人,元气虚弱之面色苍白,神倦乏力,肢冷腹泻,汗多气喘,或血崩不止,脉微细者。近代许多制剂,系从独参汤剂型改革而成,例如人参酒、人参精、人参口服液。参主含皂苷,已知有20多种,对人体的多方面机能(尤其是神经、体液、免疫、代谢等)及体力(包括肌力、组织修复力等)有增强与调节的功效。

2.天然白虎汤(《温热经纬》)

大西瓜1个,剖成两半,加入白糖或蜂蜜混合成西瓜汁,频频服下,功能清暑益气,主治夏日身热口渴,汗多气粗者。

3.茅根汤(《类证活人书》)

原方系用茅花,功能止血,后世多改用茅根。茅根性甘寒,既可清热又可止血,故对血热妄行之衄血、咯血、吐血、血尿等均可应用。茅根又可利尿消肿,对于急性肾炎之尿少、浮肿、发热、血尿等皆有疗效,故十分常用。每用15~30克,鲜品加倍。

4.甘草汤(《伤寒论》)

生甘草10克左右水煎服。甘草性平而味甘,仲景用之治少阴病初起无他症之咽痛。近代多用散剂,每服2克,日2次,治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浸冷水外敷治扭挫伤。

5.大补丸(《丹溪心法》)

黄柏克,细研为粉末,水泛为丸。每次服2克,日2次。本品苦寒,既清湿热,又泻相火,还能坚阴,故朱丹溪单味用治湿热下注,阴虚火旺之痿蹙重证。其称大补者,为坚阴也。朱氏善滋阴,于此可见其变法。

6.参芦饮(《丹溪心法》)

人参芦3~6克,研粉,水调服,或加竹沥10~20毫升和服。主治虚弱之人,痰涎壅盛,胸膈满闷,泛泛欲吐者。痰涎上壅,须用吐法。病人体虚者,非瓜蒂、藜芦等药所能适应。本方取参芦性缓和,宣而带补,既可吐其痰涎而又不伤正气,是为两全之法。近代研究,参芦治冠心病有效。

7.桑枝膏(《上海市中药成药制剂规范》)

桑枝浓煎取汁,加砂糖40%制成膏剂,每服1匙,日服2次,开水化服,功能祛风通络。适用于风湿疼痛,四肢麻木,筋骨酸痛者。还可作为高血压病、中风后遗症的辅助治疗。

8.豨莶丸(《经史证类备用本草》)

豨莶草研细末,加酒蒸晒,和蜜为丸,如弹子大。现都将豨莶草30%研粉,70%浓煎过滤,上清液浓缩成膏,加白酒5%、纯蜜17%,制成大粒蜜丸。每服2粒,日2次。功能祛风除湿,治疗关节酸痛及腰膝酸软等证。

9.益母草膏(《上海市药品标准》)

由益母草清膏制成。膏剂。每服1汤匙,日服2次。功能活血调经。适用于月经不调,产后瘀阻腹痛等证。

10.丹参舒心片(《中药知识手册》)

由丹参组成。片剂,每服1~2片,日服3次。功能活血化瘀,舒心止痛。亦可用饮片20~30克水煎服。适用于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胸闷、心悸。现代研究证明丹参的水溶、脂溶性成分均有改善循环(周围与微循环)、改善血液流变学、抗血栓、增加心脏血流与侧支形成等作用。

11.花蕊石散(《十药神书》)

由一味花蕊石研粉制成,每服4~8克,日服3次。功能化瘀止血。适用于咯血、呕血、便血等证。

12.百日咳片(《上海市药品标准》)

本方又名禽胆丸,由禽胆膏组成,片剂。每岁每服1片,10岁以上每服10片,日服3次。功能清热消炎。适用于百日咳。

13.桑椹子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原名文武膏,由一味桑椹子煎熬而成膏剂。每服1匙,日服2次。功能补益肝肾,养血润燥。适用于肝肾不足,头昏眼花,头发早白,以及老年血虚津枯,大便秘结等证候。

14.蜜煎导(《伤寒论》)

蜂蜜适量,煎熬制成锭剂,纳入肛门内。功能润肠通便,主治燥粪结于直肠难下者。本方是外用润肠通便的治法。慢性便秘,常用蜂蜜内服,有滋养润肠作用。今以蜂蜜为锭剂,纳入肛门内,可直接作用于直肠,起到润滑大肠、导引燥粪通下的功效。

15.百部灌肠剂(《方剂学》)

生百部30克,加水毫升,文火煎成30毫升,每晚作保留灌肠,连续10天为1疗程。百部一药,有良好的杀虫作用,新经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chonga.com/zzzl/10719.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