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绝经前后在卵巢功能衰退的同时,出现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紊乱为主的症状,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表现主要为潮热、多汗、心悸、失眠、头晕或头痛,性情急躁或忧郁,注意力不集中,颜面、颈部皮肤潮红,手指皮肤温度增高和麻木等。此外还存在雌激素水平下降所致的宫颈和阴道上皮萎缩、阴道分泌物减少而出现的阴道干涩,阴道炎及性交痛。有人还常易发生皮肤疾患如神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等病。由于体内雌激素的缺乏,在后期可引起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本病属于中医学中的“绝经前后诸症”“脏躁”范畴。其发病多为肾阴肾阳亏虚、心火、心阴肝阴亏虚、肝气不疏及脾气心血不足等病因病机所致。在临床中,常选用滋补肾阴药、补益肾阳药、泻心火药、养心阴药、滋补肝阴药、疏肝行气药、健脾益气药、养心血药等相关的中药予以治疗。临床应用肾虚肝郁型:滋补肾阴药+疏肝行气药±滋补肝阴药±养心血药心肾不交型:泻心火药+滋补肾阴药±养心阴药±养心血药肝肾阴虚型:滋补肾阴药(清虚热药)+滋补肝阴药±平肝息风药阴阳两虚型:滋补肾阴药+补益肾阳药±滋补肝阴药±健脾益气药心脾两虚型:健脾益气药+养心血药±养心阴药±补益肾阳药以上各证型:心悸怔忡+养心安神药+重镇安神药 多汗+止汗药(敛阴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多汗,腰膝酸软,口舌干燥,注意力不集中,颜面、颈部皮肤潮红,阴道干涩,性交痛,舌质红,舌苔少,脉弦细数。此为肾阴亏虚,肝阴不足所致围绝经期综合征肝肾阴虚证型。组方应主用滋补肾阴药(清虚热药)、滋补肝阴药,佐以平肝息风药,轻遣止汗药(敛阴药)。组方:生地黄12g,熟地黄12g,龟甲12g,女贞子9g,墨旱莲9g,知母9g,黄柏9g,白芍9g,何首乌12g,钩藤9g,菊花12g,浮小麦30g,五味子9g,甘草9g。水煎服。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是妇女进入围绝经期以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协调关系发生变化。垂体促卵泡生长激素、促甲状腺素、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亢进而导致内分泌功能失调,从而又导致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而出现一系列综合症状。西医主张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轻微不需治疗,对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可适当应用镇静剂如安定、氯氮?等,必要时采用性激素替代疗法。中医理论认为,妇女在围绝经期,肾脏渐衰,冲任阴虚血少,天癸将竭,故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理改变总以肾虚为本,临床亦多围绕补肾药而组方施治。补肾药最常应用的形式是针对涉及肾虚的证型而用。如治疗肾虚肝郁证型、心肾不交证型以及肝肾阴虚证型,常以滋补肾阴药为主用药物组成临证用方的框架;如治疗阴阳两虚证型,又常以滋补肾阴药和补益肾阳药同为主用药物组成临证用方的框架。补肾药还有一种具有广泛意义的应用形式,即作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基本药物而用。因为“肾主生殖”,卵巢为肾所司,围绝经期综合征时期卵巢功能衰退以及雌激素分泌减少,证明围绝经期肾虚的存在。现代很多学者甚至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的根本就是源于肾虚。如毛秋之:“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繁多,临床分型亦多,但本证的发病根本是肾虚,以肾阴虚居多,其次是肾阴肾阳两虚。”所以不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任何证型,也就都应该注意补肾药物的应用。近年有人也发现,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与性激素水平下降有直接关系。经药理实验证明,一些补肾药物具有性激素和维生素E样作用。多数围绝经期综合征之肾亏、冲任虚损患者,在未用补肾调冲任药物前,宫颈黏液涂片未发现羊齿叶状结晶,在服用当归、巴戟天、鹿角霜、紫河车等药之后,宫颈黏液涂片可出现羊齿叶状结晶,证明这些药物有恢复或本身即有性激素样的功能,这为主用补肾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一病提供了理论支持。应用泻心火药最应该注意的是黄连的用量问题。因为肾虚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基本病机,黄连大苦大寒,苦易化燥伤及肾阴,寒易直伤肾阳,如若过量用之,得不偿失。正如现代学者刘淑余等所说:“围绝经期综合征属于中医的‘绝经前后诸症’‘脏躁’等范畴。妇女在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冲任二脉虚衰,天癸渐竭。故此病以肾虚为本。因偏于阴虚、阳虚或阴阳俱虚之不同而出现不同的证候,并可累及心、肝、脾。因此,本病治疗应注重维护肾气,用药时清热不可过于寒凉,祛寒不宜过于辛热,更不可妄用克伐。”有鉴于此,用黄连等泻心火药与滋补肾阴药相伍以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心肾不交证型,黄连的用量以3~6g最为适宜,不应妄用大剂量,以免伤及已虚之肾阴。围绝经期综合征古称“脏躁”。所谓脏者,位在心肝;躁则是由心肝阴虚而生。正如《金匮要略语释》一书所说:“由于情志抑郁或思虑过度,心肝受伤,脏阴不足,心神失养,发为脏躁。”“心肝阴复,则脏躁自解。”综上可知,养心阴药和滋补肝阴药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一病具有重要的治疗意义,即不论治疗其任何证型,都要在主用药物的基础上注意养心阴药和滋补肝阴药的应用。疏肝行气药有两种应用途径:一种是较为狭义的,即疏肝行气药常与滋补肾阴药等组方以治肾虚肝郁证型。一种是较为广义的,即不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任何证型,只要在临床表现中见有多怒抑郁等肝气郁结症状,即可在其辨证施治的处方中适当加用疏肝行气药。临床体会,一般疾病之肝气郁结多是因忧思恼怒所致,但围绝经期综合征之肝气郁结却是常从肾阴虚而来。其肾阴虚不能涵养肝阴,肝阴不足则肝失柔和,肝不柔则肝气易郁。所以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之肝气郁结,使用疏肝行气药应注意多与滋补肝肾之阴的药物相须为用。正如《冷庐医话》所说:“俾肾水涵濡肝木,肝气得舒。”此之谓也。养心血药的选药格局,乃是参考《中药临床手册》和《中药古今应用指导》等书中脏腑辨证用药治疗心血虚的药物而确定,即当归、熟地黄、酸枣仁、阿胶、柏子仁、丹参、何首乌、龙眼肉、桑椹、首乌藤等药。从表面看似乎与平素所用的养血药相同,其实不同。盖养血药和养心血药虽然皆能养血,但养血药的药效范畴较为广泛,而养心血药则对养心中之血常有专效。如《中药古今应用指导》认为:“酸枣仁甘酸而润,能补肝胆,养心营,除虚烦而安神。”如《中药学》以柏子仁“味甘质润,药性平和,主入心经,具有养心安神之功,多用于心之阴血不足,心神失养之心悸怔忡、虚烦不眠、头晕健忘等”。举一反三,据此本书其他各篇的养心血药则毋庸赘述矣。在围绝经期综合征一病中,安神药针对心神不安引起的心悸怔忡、失眠等症而用,即不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任何证型,只要临床表现见有心悸怔忡、失眠等症,就应该在其临证处方中加用安神药。安神药分为养心安神和重镇安神两类,其应用的一般规律是,前者多用于虚证证型;后者多用于实证证型。但检索78张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处方发现,近年来使用安神药有一共同特点,即养心安神药与重镇安神药每常联合应用,引用于临床,效果良好。但还应根据证情有所偏重,如治疗心肾不交证型,应以重镇安神药为主辅佐以养心安神药;如治疗心脾两虚证型,应以养心安神药为主辅佐以重镇安神药。由此则在其经验用药的基础上仍不失辨证施治的思想,对临床疗效必有增益。考临证组方框架诸多的用药,最值得一提的是肾虚肝郁证型治疗处方框架中滋补肝阴药应用的意义。因为其肾虚者,肾阴虚也,而“肝肾同源”,所以养肝阴可以助肾阴。此为滋补肝阴药应用的意义之一。中医理论认为,肝阴能柔肝,肝柔则肝气易疏。正如《西溪书屋夜话录》所谓:“如肝气胀甚,疏之更甚者,当柔肝。”此为滋补肝阴药应用的意义之二。后者往往易被忽略,尤其值得一提。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chonga.com/zzzl/10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