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怔忡之症
胎前怔忡
怔忡不宁
痰火怔忡
怔忡病
怔忡治疗

医道养生土生木酿水中火中医与药酒

"修道之人怎可饮酒?"

"呵,酒者,木生者酿之,而木由土生,尝遍日月,历经阴阳,融于水,再由火煅,以金器承载,入我腹中。贫道这口酒,五行阴阳皆在其中,何愁修不得道?"

传闻,酒是由杜康将粮食精华加上酉时滴到那液体里的三滴血酿造九天九夜而成。故此种饮料写作酒,读作九。酿酒者取血时遇到文人一位,武士一位,傻子一位,三人各取一滴。所以喝得少时文人血发挥,人们举止斯文诗兴大发。再喝多时武士血发挥,人们豪气冲天胆气大。再喝多傻子血发挥,人们胡言乱语发癫疯。

酒与医素有不解缘,繁体“医”字从“酉”,酉者酒也。这大概是因为先祖们无意中食用了发酵后的瓜果汁发现它可以治疗一些虚寒腹痛之类疾病,从而让酒与原始医疗活动结下了缘。《博物志》曾记载:昔有三人冒雾晨行,一人饮酒,一人饱食,一人空腹。空腹者死,饱食者病,饮酒者健。此酒势辟恶,胜于他物之故也。"

酒性温,味辛而苦甘,有温通血脉,宣散药力,温暖肠胃,祛散风寒,振奋阳气,消除疲劳等作用。适量饮酒,可以怡情助兴,但过饮则乱性,酗酒则耗损元气甚至于殒命。医家之所以喜好用酒,是取其善行药势而达于脏腑、四肢百骸之性,故有“酒为百药之长”的说法。

土生木酿水中火

金樽玉液小乾坤

古代药酒的制作方法

关于药酒制作,古人早有论述:《素问》中有“上古圣人作汤液醒”,“邪气时至、服之万全”的论述,这是药酒治病的较早记载。东汉,张仲景的《金匾要略)中收载的红蓝花酒、麻黄醇酒汤所采取的煮服方法,则类似于现代的热浸法。唐,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则较全面地论述了药酒的制法、服法,“凡合酒,皆薄切药,以绢袋盛药内酒中,密封头,春夏四五日,秋冬七八日,皆以味足为度,去渣服酒,……大诸冬宜服酒、至立春宜停。”又如《本草纲目》记载烧酒的制作即用蒸馏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汽令上,用器承取露滴,凡酸之酒,皆可烧酒,和曲酿瓮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此种操作方法即与现代基本相同。

此外,还对冷浸法加药酿制及传统热浸法等制作药酒的方法及操作要法,均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根据历代的医药文献记载,古人的药酒与现代药酒具有不同的特点,一是古代药酒多以酿制酒的药酒为主,亦有冷浸法、热浸法;二是基质酒,多以黄酒为主,而黄酒性较白酒缓和。现代药酒,多以白酒为溶媒,含酒精量一般在50%—60%,少数品种仍用黄酒制作,含酒精量在30%—50%,制作方法为浸提法,很少有用酿造的。

浮云苍狗烂柯泥

唯此醪糟诚不欺

药酒的作用

我国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认识到酒既是兴奋剂,又是较高级的药物。它是用谷物和曲所酿成的流质,其气悍,质清,味苦甘辛,性热。具有散塞滞、开方瘀结、消饮食、通经络、行血脉、温脾胃、养肌肤的功用。可以直接当“药”,治疗关节酸痛、腿脚软弱、行动不利、肢寒体冷、肚腹冷痛等症。亦可在治病开处方中,把某些药物用“酒渍”,或“以酒为使”,来引导诸药迅速奏效。这就使酒与药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完整的药酒方。

药酒不但能治疗内科、妇科疾病,而且治疗外科疾病也独具风格。王焘《外台秘要》里有“治下部痔疮方”,即“掘地作小坑,烧赤,以酒沃之,纳吴茱萸在内,坐之,不过三度良。”《使琉球录》中也有用药酒治“海水伤裂”的记载:“凡人为海水咸物所伤,及风吹裂,痛不可忍,用蜜半斤,水酒30斤,防风、当归、羌活、荆芥各二两,为末,煎汤浴之,一夕即愈。”

药酒还可以预防疾病,如屠苏酒,是用酒浸泡大黄、白术、桂枝、桔梗、防风、山椒、乌头、附子等药制成。相传是三国时华伦所创制。每当除夕之夜,男女老少均饮屠苏酒,目的是预防瘟疫流行后此酒被唐代扬州名僧鉴真大师东渡传之日本,为日本人民所推崇。

药酒在古代民间季节性疾病的预防中应用也很广泛。据典籍记载,元旦除夕饮屠苏酒、椒柏酒;端午节饮雄黄酒、艾叶酒;重阳节饮茱萸酒、腊酒、椒酒等。《千金方》曰:“一人饮,一家无疫;一家饮,一里无疫。”可见饮用药酒预防疾病的重要性。至今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和台湾人民还沿用这些风俗。不过,现在的药酒成分已有所改变。如现在的屠苏酒,是用薄荷、紫苏等药物浸糯米酒而酿成的,一般都在正月初七日饮,以辟瘴气。

利用药酒延年益寿也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一项创造,这在医疗实践中已经得到了证实。在各种药酒的配制方法上,也是多种多样,各具特色。如浸泡法,淋法,煨法,酿法,煮法,热投法等。

总之,历代医家在同疾病作斗争中,创造了大量的药酒方。其中有最简单的单味药酒,简便有效,深受人民群众欢迎。也有10味、20味、40味乃至上百味复杂的药酒方。它们的功效显著,适应症也多,得到了医家们的重视。

酒是一种极好的溶媒,许多用其他加工方法难以将其有效成分析出的药物,大多可借助于酒的这一特性而提取出来,并能充分发挥其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药效,这就是药酒历经数千年而不减其魅力的缘由所在。   

大瓮一扬倾江海

饮日吞月胸中来

中医药酒配方

风湿经典药酒方

鲜胡蜂50g,御酒堂白酒ml,

1、准备鲜胡蜂50g。2、将鲜胡蜂和白酒一起放入酒器(以磁州窑邢窑产磁坛为佳)。3、密封浸泡。4、放置阴凉处存放。5、15天后,过滤酒液,即成。

口服,一日2次,早晚各1次,每次25ml。此方特别适用于急性风湿病,风湿性关节炎。

补气益血酒

八珍酒

全当归26g炒白芍18g生地黄15g云茯苓20g炙甘草20g五加皮25g肥红枣36g胡桃肉36g白术26g川芎10g人参15g白酒1ml。

滋补气血,调理脾胃,悦颜色。

1将所有的药用水洗净后研成粗末;2装进用三层纱布缝制的袋中,将口系紧;3浸泡在白酒坛中,封口,在火上煮1小时;4药冷却后,埋人净土中,五天后取出来;5再过三至七天,开启,去掉药渣包将酒装入瓶中备用。

每次~30ml,每日服3次,饭前将酒温热服用。

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补脾益气。当归、白芍、地黄、川芎:滋养心肝,补血而理气。川芎:可使地黄、当归补而不腻。五加皮:祛除风湿,强壮筋骨。胡桃肉:润肺补肾,乌须发,强记忆。大枣:健脾而调和诸药。此酒可以起到气血双补的功效,用以治疗因气血亏损而引起的面黄肌瘦,心悸怔忡,精神萎靡,脾虚食欲不振,气短懒言,劳累倦怠,头晕目眩等症。

丹参酒

丹参g,米酒适量

养血安神。

1将丹参切碎;2倒入适量的米酒浸泡15天;3而后滤出药渣压榨出汁,将药汁与药酒合并;4再加入适量米酒,过滤后装入瓶中备用。

每次ml,每日3次,饭前将酒温热服用。

丹参:味苦,性微寒,入肝肾二经,活血,通心包络,去滞生新,调经顺脉,安神宁心,治健忘怔仲,惊悸不寐。

此酒主治神经衰弱,记忆力减退,失眠健忘。

人参固本酒

何首乌60g枸杞子60g生地黄60g熟地黄60g麦门冬60g天门冬60g人参60g当归60g茯苓30g白酒ml

补肝肾,填精髓,益气血。

1将所有药材捣成碎末;2装入纱布袋,放进干净的坛子里;3倒入白酒浸泡,加盖再放在文火上煮沸;4约1小时后离火,冷却后将坛子密封;57天后开启,将药渣除去,装瓶备用。

每次~20ml,每日早晚2次,将酒温热空腹服用。

何首乌、怀熟地、枸杞子:补肝肾,填精髓。怀生地、天冬、麦冬:滋阴。人参:补气。白茯苓:健脾利湿。当归:补血活血。

此酒有补肝肾、填精髓、益气血的功效,适于中老年因肝肾虚,气血不足而引起的腰膝酸软,体乏无力,精神萎靡,失眠健忘,食欲不振之症。

王益酒

蜜炙黄芪g生炒白术各g熟地黄g枸杞子g玉竹g白酒1ml

补气养血,滋阴补肾。

1将所有药材洗净后研细碎,装入纱布袋中;2与白酒一起放入砂锅内,上火煎煮40分钟;3过滤去渣留液,入瓶备用。

每次~20ml,每日1次,临睡前饮用。

玉竹:甘平之味,养阴生津,润肺养胃。黄芪:甘温益气。白术:健脾助运。

地黄:养血活血。枸杞子:补肝肾之阴。

此酒力缓,久饮对先天、后天不足有不可估量的疗效。主治诸虚百损,体弱无力,头晕目眩,胃纳不佳,腰膝酸软,男子阳痿、早泄,女子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以及盆腔炎等症。

乌须酒

何首乌g白首乌g胡桃肉90g枸杞子60g莲子肉90g全当归60g生姜汁20g蜂蜜90g细曲g生地g麦冬30g糯米5kg

补肾养肝,益精血。

1先将两种首乌洗净,用水煮过,捣烂;2除生姜汁、蜂蜜外,其余药材捣为粗末与首乌一起装入白布袋,封口备用;3将细曲捣成细末,备用;4生地用酒洗净,放入煮首乌的水中去煮,等水渐干时,再用文火煨;5待水汁尽后,取出捣烂备用;6将糯米放入锅中,加水0ml,放在文火上熬成粥状,然后倒入干净的坛子里;7冷后加入细曲末,用柳枝拌匀,加盖密封,放在保温处酿制,待有酒浆时开封;8将生地黄倒入酒糟中,用柳枝拌匀,加盖密封,3~5日后开封;9压榨去糟渣,贮入干净的坛子里,再将药袋悬入酒中,加盖;10将坛放入锅中,隔水加热约80分钟后取出,埋入土中;11过5日将酒坛取出,开封,去掉药袋,将蜂蜜炼过,倒入药酒中,再细滤一遍,装瓶备用。

每次~20ml,每日3次,将酒温热空腹服用。

何首乌、白首乌、枸杞子、胡桃肉、莲子肉、当归:补肾养肝,益精血。红枣:调和诸药,并有健脾作用。麦冬:滋阴润燥。蜂蜜:调味,并能缓和酒性。

此酒功效为补肾养肝,因肝肾精血不足而导致的腰膝酸软,体乏无力,精神萎靡,,食欲不振,面色憔悴,须发早白,大便秘结等症

大梦一场三千载

悲喜穿肠莫挂怀

李时珍说:“酒,天之美禄也。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遣兴,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此物损益兼行。药酒亦然。”可见药酒虽好,但必须适度饮用,一般以一日—3次、一次—50毫升为宜,切不可过量饮用。孙思邈说:“冬服药酒二三剂,立春即止,此法终身常尔,则百病不生。”说明冬季是饮用药酒的最佳时节,尤其对于中老年人更是如此。

药往往味苦而难于被人们接受,但酒却是普遍受欢迎的食物,酒与药的结合,弥补了药的苦味的缺陷,也改善了酒的风味。相得益彰。经常服药,人们从心理上难以接受,但将药物配入酒中制成药酒,经常饮用,既强身健体,又享乐其中,却是人生一大快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chonga.com/zzzl/102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