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今天讲一下心脾两虚型失眠,既然要讲这个就先带大家了解一下,什么是心脾两虚,以及它的症状表现,大家往下看。
中医说心脾两虚型失眠失眠症属于中医学“不寐”“不得眠”“目不瞑”等范畴。《灵枢·大惑论》曰:“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温病条辨·下焦篇》也指出“不得卧,阳亢不入于阴,阴虚不受阳纳”,此皆说明阳盛阴衰、阴阳失交是造成失眠的基本病机。
现代人的工作压力较大,思虑繁多,易于劳倦,致使失眠的发病率逐年攀高。《类证治裁·不寐》云:“思虑伤脾,脾血亏损,经年不寐。”思则气结伤脾,脾运失常,一则气血生化不足,营血亏虚,心神失养;二则脾虚致使水湿运化失常,酿生痰热,扰动心神从而导致失眠的发生。因此在临床中心脾两虚型失眠颇为常见。
心脾两虚型失眠的症状表现、心悸(心跳加速,心律不整),怔忡(心跳剧烈)。
2、失眠多梦、健忘食少、便溏、倦怠乏力。
3、崩漏、便血、皮下出血。
4、舌淡、脉细弱、贫血、面色苍白。
5、唇色爪甲淡白无华、头晕目眩、皮肤干燥、头发枯焦、少气懒言。
6、语言低微、疲倦乏力、气短自汗。
什么原因引起心脾两虚型失眠、压力大、思虑过重、心情不好、长时间过于专注。
2、用脑过度、劳心太过、多管闲事、加班熬夜。
中医如何改善心脾两虚心主血,脾统血,脾又为气血生化之源,故心与脾的关系至为密切。脾的运化功能正常,则化生血液的功能旺盛。血液充盈,则心有所主。脾气健旺,脾的统血功能正常,则血行脉中,而不逸出于脉外。
有个朋友是一家研究所的工程师,整天熬夜搞研究。他是那种像古代的秀才似的文化人,身体很单薄,一看平时脾胃就不好。虽然不是“手无缚鸡之力”,但是也差不多了。最近他的研究工作不得不停住了,原因很简单,是因为他的心脏感觉到了不适。他自己感觉心脏有时候会突然跳得很快,好像要跳出来似的。
听完他说的,当时就判断出是心脾两虚引起的,心悸,调理的话当宜益气补血,养血安神。同时可,静坐凝神养心气。
古人认为盘腿可以将气血集中在身体里,而不耗散。尤其是挺直脊柱,自然端坐的时候,会觉得气息顺畅,头脑得到气血充足。气定则神闲,神闲则性静。要把心思和念头收拢在身体里,才能养心气。
有时候,心神消耗的气血,比身体劳作更多。心脾两虚先要减少消耗,不要让自己的心思太辛苦。
小结一下心脾两虚的主要表现是心慌、爱忘事儿、失眠、多梦、食欲不振、经常感觉累、浑身没劲儿、大便稀,有时候心脏还会狂跳。如果您有上面说的其中一部分的症状,而兼见舌淡,脉细弱的话,那就有可能是心脾两虚了。
长期的睡眠不足,会对咱们的生活有严重的影响,希望大家能重视,同时合理的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才是根本,望大家谨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