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古一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夏至适逢每年公历6月21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90°时开始。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而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28"44),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落大多为14h左右。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
“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我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d分成3“时”,一般头时3d,中时5d,末时7d。这期间我国天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天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左右。
在中医养生理论中,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这一时节的养生保健,一方面要顺应夏季阳盛于阴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另一方面,夏至也是所谓“阴阳争死生分”的时节,俗话说“夏至阴生”,也就是说,尽管天气炎热,可阴气已开始生长。
在此节气中,盛阳覆盖于其上,阴气始生于其下,喜阴的生物开始滋生,而喜阳的生物则开始死去,阴阳交替,人体容易患各种疾病。所以,在此时节合理的养生保健非常重要。
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
静心安神
“夏至欲宜节,冬至欲宜绝”。因为二至为阴阳消长之际,最宜将护调摄,保养精气。“夏至一阴生”,我们要保护好初萌的阴气。尤其是节气前后几天不要太累,不要熬夜,尽量11点前入睡,减少应酬,吃清淡一些,安然度过夏至,使阴阳顺利交接。
夏季高温出汗多,人很容易心阴不足,出现心烦、失眠、燥热、上虚火、甚至是心悸不安,引发心脏病。
若要养心阴,首先要使心神安定。“心静自然凉”,心静就不会生内火,耗伤心阴。在夏至前后,我们最好是安心地静养,不要做劳心劳力的事情,切忌扰乱心神。每日找个安静的地方站站桩,打打坐,或者练练瑜伽,都会帮助我们心平静气。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和那些平时心脏就不太好的人。
其次,在饮食方面可以吃一些帮助我们滋补肾阴和心阴的食物,比如咸鸭蛋、桑葚、葡萄干、玉灵膏等。虽然夏季多半都没什么食欲,还是要多吃一些面食,面食最补心气。
如果是因为心阴虚导致的心烦失眠、健忘、心悸怔忡等等问题,观察舌像一般是舌头红、苔薄,同时伴有干燥口渴、眼睛干、手脚心热等,可以适当服用中成药天王补心丹。
天王补心丹治什么呢?它是滋阴养血,专门治疗阴虚不足引起的心神不宁、心脏出的各种问题,因此而导致的情绪神志出的各种问题。这种情况主要是心肾阴虚,阴血亏少,那么会引起什么病症呢?
首先心阴不足引起的失眠,这种失眠叫虚烦不寐,容易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越烦越睡不着,叫心烦失眠。心悸,心脏会乱跳,咕咚咕咚偷停一下,这心脏你感觉节律不对,自己都觉得心咕咚又乱跳一下,我们今天说跟早搏是有一定关系的。
还有健忘,这种健忘是因为心阴不足引起的,心神能力开始下降,所以这时候的体会是这种人平时记忆力是很好的,你现在可能记不住了,平时能够思考过来的问题,你思考不过来了。
还有心悸怔忡,就是心总是慌慌的感觉。是你心气不足,心神不足导致的。所以这都是心经出问题了,导致神志方面有了问题。这种情况,这人的舌头应该是鲜红的,红色的,上面苔很薄,甚至你会看到上面有红色的颗粒。这种人的舌头,一定不会是淡白色的,而应该是舌红苔薄,脉跳得快。
曾经有朋友问我,他们看书说敲胆经好,就跟着敲胆经,结果一敲胆经就睡不着觉了,立竿见影,晚上睡不着觉,奇怪了,这敲胆经怎么睡不着觉了呢?这样的人是肝血不足,肝血本来就不足,你再一敲,经络一通畅以后,您又让它循环起来,所以就力有不逮了,所以这种人会失眠,因为他的血不能养心了。这时候怎么办呢?我就告诉他,你弄点儿五味子,配点山萸肉熬水,然后用这个水冲服炒酸枣仁粉,喝下去,养血养阴。把血和阴补足了,经络里有气血运行了,你再敲就没事了。一喝下去,结果反映确实好了,马上能睡着觉了。所以,明白中医道理以后,你可以用很简单方法就解决这样的问题。
各位记住,阴虚的、心阴不足的,因为阴虚导致的舌头红、苔薄、干燥口渴、眼睛干、手脚心热、心烦失眠、健忘、心悸怔忡等等,凡是阴虚带有这种心经问题、神志问题的,这方子大家就可以参考一下,叫天王补心丹,这方子的成药叫天王补心丸,是有卖的。要特别提醒的是,孕妇不要轻易服用,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温补阳气
春夏养阳,越是到夏至,越要重视养阳。养阳的本意是养内虚之阳,夏至是阳气虽旺,但阳气虚浮在体表,体内的五脏六腑正是最空虚的时候,夏至时可以借由旺盛的阳气帮扶身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广东岭南一带吃荔枝,南方有些地方吃黄芪炖鸡,还有些地方吃羊肉汤,都是一个道理。
除了饮食温补阳气,亦可用汤药,或者艾灸,都可扶助内阳。体质偏阴虚的朋友就不用刻意去扶阳了,能做到静心安神就已经是温补了。
不可贪凉
另外,仍然还要提醒大家:冷食、凉食、瓜果适量,预防肠道疾病,多补充水分。夏季人体外热内寒,冷食少则犹可,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西瓜、绿豆汤、酸梅汤等,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
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晚上睡觉最好不要开空调或者电风扇;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不要直接对着空调吹。
如待在空调房时间过长,不运动,不出汗,得了“空调病”,可饮用热姜汤;或用淡豆豉15g+大葱白三根煮水,水开后5分钟关火,频服代茶饮,一般第二天症状就会消失。
起居养生
晚睡早起合理午体
夏至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节,这天白昼最长、夜晚最短。为顺应自然界阴阳盛衰的变化,夏至时宜晚睡早起,并利用午体来弥补夜晚睡眠的不足,尽量保证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7h合理安排午体,一为避免炎热之势,二可恢复疲劳之感。另外,夏至时气候炎热,人体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因此,睡觉时不宜久吹风扇、空调;使用空调时,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天。
穿衣巧防晒
夏至时光照强烈,紫外线容易损伤皮肤,因此要格外注意防晒。防晒方法有很多,除了用防晒霜、遮阳伞、遮阳帽外,选择合适的衣服也可遮挡紫外线。
首先从衣服的颜色上讲,红色衣服防晒效果最佳。因为红色光波最长,可大量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黑色、藏青色这两种颜色在阻隔紫外线方而作用仅次于红色。我们夏季经常穿的白色衣服,在防晒方而则作用较弱。
从而料上来说,牛仔布防晒效果最佳,涤纶化纤的衣服防晒效果也不错,在天然纤维中,防晒效果为:亚麻天麻棉丝。而我们夏日里经常选用的棉质衣服,虽然穿着舒适,但在防紫外线方而则略逊一畴。不过因棉质衣服在吸汗、舒适度方而存在优势,因此仍是夏季很多人的首选。在选择棉质衣服时,从防紫外线角度考虑,应选择款式宽松的衣服,因为宽松的要比贴身的防晒效果好。
饮食养生
适当多吃酸味和咸味食物
夏至时节人体出汗较多,相应的盐分损失也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出现失常。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素问·藏气法时论》曰:
“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
就是说藏气好软,故以咸柔软也。
运动养生
夏至时应顺应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以养阳为主。
在运动方式上,宜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舒缓的运动方式,避免强度过大。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易损阳气,不利于养阳。
运动时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清新的地方。
情志养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
“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如果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则有碍气机通调,对身体不利。稽康在《养生论》中说:
“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
即“心静自然凉”,意念中想像心中有冰雪,便不会感到天气极其炎热了。
中医食疗养生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医院是厨房。
最好的药物是饮食,最好的疗效是坚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