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怔忡之症
胎前怔忡
怔忡不宁
痰火怔忡
怔忡病
怔忡治疗

经络养生解溪穴介绍

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8%E4%BA%91%E6%B6%9B/21900249?fr=aladdin

解溪穴位于足背和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一般认为是人们系鞋带的地方。也有人认为,在先秦时,人们穿什么样的鞋,有无鞋带,如何系鞋带,均难以言说,所以此解仅作参考。而一般现代人系鞋带之处也正好是该穴位的所在之处。介绍这个穴位也是因为穴处比较容易找到,按压等比较方便,该穴也有着多种作用。

解溪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经穴”。十二经脉在肘膝关节以下各有五个重要穴位,称为“五腧穴”,分别名为“井穴”、“荥穴”、“输穴”、“经穴”、“合穴”。其中的“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是经气正盛运行经过的部位,即“所行为经”。《难经·六十八难》指出“五腧穴”中的“经穴”的主要作用:“经主喘咳寒热”。

1

解溪穴的位置

平齐外踝高点,在足背和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在足跗上正中,十字韧带上,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

2

解溪穴的功效

《针灸甲乙经》:解溪,主风,面浮肿,颜黑,厥气上冲,腹胀,大便下重,瘈惊,膝股月行肿,转筋,目眩,头痛,癫疾,烦心悲泣,霍乱,头风面赤,目赤,眉攒疼不可忍。

《针方六集》(纷署集·第三十二):解溪......面目赤热。

《黄帝明堂经辑校》:解溪......主热病汗不出,善噫,腹胀满,胃热谵语。疟,瘈瘲,惊,股膝重,胻转筋,头眩痛。风水面胕肿,颜黑......足大指搏伤......通背指端伤,为筋痹。风从头至足,面目赤,口痛,啮舌。癫疾,发寒热,欠,烦满,悲,泣出。狂易见鬼与火。霍乱。白膜覆珠,瞳子无所见。

《百症赋》:惊悸怔忡,取阳交、解溪勿误。

3

解溪穴的现代应用及体会

依据腧穴学的理论和古代医家长期的实践经验,现代普遍认为解溪穴具有补益中气、清降胃火、通润肠腑、舒筋利节之功效。

由于其位置位于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浅层为腓浅神经,深层为腓深神经。解溪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中风后遗症以及足下垂、足部神经疾患等都属于中医“痿证”范畴,“治痿独取阳明”、“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针灸治疗理论加上解溪穴临近的位置的特异性,现代临床最常见的解溪穴的应用即是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下肢活动不利、足下垂以及腓总神经麻痹等。行走过多引起的下肢疲劳不适也可按摩针刺该穴。

解溪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经穴”,用于治疗胃火、胃热是有效的。过多食用油腻、辛辣之品而导致舌苔黄腻、口舌生疮时,辨证选用解溪穴或配伍其他相应经脉的经穴针刺效果很好。用于治疗饮食过多的腹胀或者饮食不当而致的便秘等胃肠道不适也非常有效。

头痛的原因,在中医里有一类称之为“阳明头痛”,以前额痛为主。解溪穴属于足阳明胃经,也是针灸治疗学上常用的治疗阳明头痛的穴位。《资生经》云:“解溪、承光,治眩头痛。”解溪穴能清泻胃火,按照“病在上取之于下”的远道取穴原则,选用解溪穴对头面部的“火”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不少人都有体会,外感风热之邪时,常会感觉眉头处“疼不可忍”,除了眉头局部攒竹穴(详见科普?针灸︱攒竹穴的多种用途)的应用,也可以按压、针刺解溪穴来缓解症状。

足阳明胃经和神志病关系较为密切,很多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其主治里都涵盖了癫、狂等疾患,解溪穴也是一个。“癫疾,......,烦满,悲,泣出。狂易见鬼与火......”这些描述都集中在解溪穴治疗神志病方面的应用。解溪穴能清胃火,也对安神定志起到了一定作用。

还有临床报道解溪穴能治疗咳嗽、手腕扭伤、梅核气等疾患。

另外,解溪穴主治里提到了其能治疗某些眼疾,如“白膜覆珠,瞳子无所见”,如果从清泻胃火的角度去理解,也是不相悖的。

1.《针灸穴名寻根》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腧穴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新编中国针灸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4.《百症赋》精解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5.《黄帝明堂经辑校》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6.《江苏中医》第17卷第6期

识别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chonga.com/zzbn/7394.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