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怔忡之症
胎前怔忡
怔忡不宁
痰火怔忡
怔忡病
怔忡治疗
您的位置:怔忡 > 怔忡不宁 > 养心汤 >

养心汤

养心汤

《仁斋直指方论》

黄氏炙白茯苓茯神半夏当归川芎各半两(各15g)远志取肉,姜汁淹,焙辣桂(即肉桂)柏子酸枣仁浸,去皮,隔纸炒香北五味子人参各一分(各8g)甘草炙,四钱(12g)

古代用法:上粗末,每服三钱(12g),姜五片,大枣二枚,煎,食前服。

现代用法:为丸,每服9g;亦可作汤剂,加生姜5片,大枣2枚,水煎服。

补益气血,养心安神。

气血不足,心神不宁证。神思恍惚,心悸易惊,失眠健忘,舌淡脉细。

本证由气血不足,心神失养所致。心藏神,赖血以濡之;气生血,赖脾以化之。若忧思过度,劳伤心脾,气血暗耗,心神失养,则可见神思恍惚、心悸易惊、失眠健忘等神志不安之症;舌质淡白,脉来细弱,亦气血不足之象。诸症皆由气血两虚,心神失养而起。治宜养心安神,益气补血之法。

君药-黄芪、人参:方中以黄芪、人参为君,补脾益气。

臣药-当归:当归补血养心,与黄芪、人参配伍,以培气血不足。

臣药-茯神、茯苓:茯神、茯苓养心安神,以治神志不宁。

佐药-酸枣仁、柏子仁、远志、五味子:酸枣仁、柏子仁、远志、五味子补心安神定悸。

佐药-半夏曲:半夏曲和胃消食,配黄芪、人参补脾和中,以资气血生化之源。

佐药-肉桂:肉桂引火归原,并可鼓舞气血生长而增本方温养之效。

佐药-川芎:川芎调肝和血,且使诸药补而不滞。

佐药-生姜、大枣:煎加生姜、大枣,更增加益脾和中、调和气血之功。

佐使药-甘草:甘草调和诸药,且与参芪为伍,以增强益气之功。

诸药配伍,补益气血,养心安神,故以“养心”名方。

本方气血并补,重在益气;心脾同治,重在养心安神。

本方为治疗气血不足,心神不宁证之代表方。以神思恍惚,惊悸易惊,失眠健忘,舌淡脉细为辨证要点。

1.养心汤与归脾汤

相同点:养心汤与归脾汤均治气血不足之心悸、失眠等症。

不同点:

归脾汤:以补益心脾气血之功为著,用于心脾气血虚及脾不统血之证。

养心汤:以宁心安神为要,惟治气血不足,心神不宁之神思恍惚、心悸失眠之症。

龚子才治一童子,因用心过度,少寐惊悸,怔忡恶寒,先用补中益气汤加茯苓、枣仁、远志,恶寒渐止。又用加味归脾汤,惊悸稍安,再用养心汤而安。(《续名医类案》)

按:本案患者因用心过度,暗耗心血,心神失养而致少寐惊悸、怔忡,因患者气虚较甚,清阳不升,故见恶寒。先以补中益气汤补气升阳,再以归脾汤补益心脾,待心脾气血渐复,又用养心汤安心神、养心血、益脾气,故少寐、惊悸等心神失养诸症自愈。

养心汤用草芪参,二茯芎归柏子寻,夏曲远志兼桂味,再加酸枣总宁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chonga.com/zzbn/71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