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不足是中医常见证型,一般是先天体质虚弱、饮食不节、情绪不调等引起,导致自身的气血不断耗损,并且转化不足,引起了气与血两者不足的现象,也被称为气血两虚或者气血亏虚,患者一般会表现为倦怠乏力、心悸气短、畏寒肢冷、头晕耳鸣、精神萎靡等,还可能会出现皮肤干燥、手足麻木、失眠多梦和精神恍惚的症状,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影响,严重时还会出现气阴两虚和阳气虚脱的现象。
下边给大家介绍几种临床常用补气血的中成药:
1.人参养荣丸。本方由人参、茯苓、炙黄芪、白术(土炒)、肉桂、五味子(酒蒸)、当归、熟地黄、白芍(麸炒)、陈皮、远志(制)、炙甘草组成。适用于心脾不足,气血两亏,形瘦神疲,食少便溏,病后虚弱者。可温补气血。
2.健脾生血颗粒。本方由党参、白术(炒)、茯苓、黄芪、山药、鸡内金(炒)、麦冬、甘草、龟甲(醋制)、龙骨、牡蛎(煅)、南五味子(醋制)、大枣、硫酸亚铁组成。可用于小儿脾胃虚弱及心脾两虚型缺铁性贫血。成人气血两虚型缺铁性贫血者,症见面色萎黄或无华,食少纳呆,烦躁多汗,倦怠乏力,腹胀脘闷,大便不调。可健脾和胃,养血安神。
3.八珍颗粒。本方由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白芍、川芎、当归、熟地黄组成。适用于气血两亏症见面色萎黄,四肢乏力,食欲不振,月经过多。可补气益血。4.归脾丸。本方由人参、白术(麸炒)、当归、酸枣仁(炒)、龙眼肉、茯苓、远志(甘草炙)、黄芪(炙)、木香、甘草(炙)组成。适用于面色萎黄,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食少体倦等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证以及脾不统血所致的便血、崩漏、带下诸症。可健脾养心,益气补血。
5.十全大补丸。本方由党参、酒白芍、炒白术、茯苓、当归、川芎、炙甘草、熟地黄、炙黄芪、肉桂组成。适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苍白,头晕自汗,气短心悸,体倦乏力,四肢不温,月经量多者。可温补气血。
以上治疗气血不足的五种药物各有侧重,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