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怔忡之症
胎前怔忡
怔忡不宁
痰火怔忡
怔忡病
怔忡治疗

可自学的中医诊断技巧掌握病位辩证来保养

散发型白癜风怎么治 http://m.39.net/disease/a_5619388.html

3、心气虚证

定义:指心气不足,鼓动无力,以心悸怔忡及气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

证候表现:心悸怔忡,气短胸闷,精神疲倦,或有自汗,动则诸症加剧,面色淡白,舌淡,脉虚。

证候分析:

病因:多因素体虚弱,或久病失养,或劳倦过度,或先天不足,或年高气衰等原因而成。

证候:

①心气虚,鼓动乏力,心动失常,故见心悸怔忡;

②宗气衰少,功能减退,故气短胸闷,精神疲倦;

③气虚卫外不固,故自汗;

④动则气耗,故活动劳累后诸症加剧;

⑤气虚运血无力,气血不足,血脉不荣,故面色淡白、舌淡、脉虚。

辨证要点:心悸怔忡与气虚症状共见。

4、心阳虚证

定义:指心阳虚衰,温运失司,虚寒内生,以心悸怔忡或心胸疼痛及阳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

证候表现:心悸怔忡,胸闷气短,或心胸疼痛,畏寒肢冷,自汗,神疲乏力,面色?白,或面唇青紫,舌质淡胖或紫暗,苔白滑,脉弱或结、代。

证候分析:

病因:多因心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来;或因其他脏腑病证损伤心阳而成。

证候:

①心阳虚衰,推动、温运无力,心动失常,轻则心悸,重则怔忡;

②心阳虚衰,宗气衰少,胸阳不展,故见胸闷气短;

③心脉失其温通而痹阻不畅,故见心胸疼痛;

④阳虚温煦失职,故见畏寒肢冷;

⑤阳虚卫外不固,故见自汗;

⑥温运乏力,面部血脉失充,血行不畅,故见面色?白或面唇青紫,舌质紫暗,脉弱或结或代;

⑦阳虚水湿不化,故舌淡胖嫩,苔白滑。

辨证要点:心悸怔忡、或心胸疼痛与阳虚症状共见。

5、心阳虚脱证

定义:指心阳衰极,阳气欲脱,以心悸胸痛、冷汗肢厥、脉微欲绝为主要表现的证。

证候表现:在心阳虚症状的基础上,突然冷汗淋漓,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呼吸微弱,或心悸,心胸剧痛,神志模糊或昏迷,唇舌青紫,脉微欲绝。

证候分析:

病因:多为心阳虚证进一步发展形成;亦可因寒邪暴伤心阳,或痰瘀阻塞心脉引起;还可因失血亡津,气无所依,心阳随之外脱而成。

证候:

①心阳衰亡,不能外固,故冷汗淋漓;不能温煦四肢,故见四肢厥冷;

②宗气外泄,不司呼吸,故见呼吸微弱;

③阳气外脱,脉道失充,故面色苍白无华;

④阳衰血脉失于温通,则见心痛剧烈,唇舌青紫;

⑤心神涣散,则见神志模糊,甚则昏迷;

⑥心阳衰竭,故脉微欲绝。

辨证要点:心悸胸痛、神志模糊或昏迷与亡阳症状共见。

鉴别:心气虚证、心阳虚证和心阳虚脱证

联系:心气虚证、心阳虚证和心阳虚脱证有密切联系,可以出现在疾病过程中的轻重不同阶段。

区别:

(1)心气虚证:以心悸怔忡为主症,同时出现心脏及全身机能活动衰弱的症状,如气短胸闷、神疲自汗等,且动则诸症加剧;

(2)心阳虚证:在心气虚证的基础上出现虚寒症状,以畏寒肢冷为特征,且心悸加重,或出现心胸疼痛、面唇青紫等表现;

(3)心阳虚脱证:是在心阳虚的基础上出现亡阳症状,以冷汗肢厥,或心胸剧痛,神志模糊甚或昏迷为特征。

刘晓文

感谢您的支持!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chonga.com/zzbn/122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