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崩,《素问·阴阳别论》曰:阴虚阳搏,谓之崩。血崩指经血非时(不按正常月经周期),暴下不止,阴道出血量多而势急,又称为崩中,经崩。血崩一病主要是月经周期严重紊乱甚至没有周期,有时停经日久而忽然经血大下,而经血大下之后又淋漓不止者,称漏下,崩与漏互相转化,故概称崩漏。
阴虚阳搏的病因,首先由《素问·阴阳别论》中提出:所谓阴虚,肾水衰;阳搏者,心火亢也;水亏火旺,水不能制火,心火独亢,迫血下行而致暴崩也。
现今多认为血崩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冲任损伤,不能约制经血,故经血从胞宫非时妄行。
血崩的发病,主要是各种致病因素导致肾--天癸--冲任生殖轴不稳定,而以肾的功能不稳定为主,导致冲任损伤,子宫蓄溢失常,西医疾病的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可归入血崩中治疗。
不同致病因素导致的血崩有不同的治疗良方:
(一)固本止崩汤
傅青主女科中,有固本止崩汤:熟地30克,炒白术30克,黄芪9克,当归15克,黑姜6克,人参9克。
固本止崩汤,紧扣虚火盛而动血之病机,治疗遵循傅青主“止崩之药,不可独用,必须与补阴之中行止崩之法”。
熟地滋阴养血,白术健脾益气而滋生血之源,黄芪与人参补气培元,升阳摄血。
滋阴补血以治本,补中有收以治标,标本兼治、气血两顾,共奏滋阴益气养血,收敛止血之功。
(二)当归补血汤
年老血崩病机为天癸匮乏、房事不节所致。妇女年老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二脉逐渐亏虚,精血不足,若不节制房事使阴精耗损更甚导致阴虚血热、肾火大动,热迫血行而致血崩。
当归补血汤:当归30克,黄芪30克,三七9克,桑叶6克。
主治老妇阴精既亏、天癸匮乏、房事不节,肾火大动所致血崩,但更年期子宫出血,这个年龄患者的品质性病变也比较多,必须做病理检查,不但可了解有无子宫内膜息肉、炎症或肿瘤,还可了解子宫内膜对卵巢激素的反应性,判断有无排卵和分泌期子宫内膜的发育程序,从而较准确地判断出血的类型。
(一)归脾汤
漏是月经周期太长,量不多,淋漓不尽。
用归脾汤有特效:黄芪、当归、白术、茯神、远志、枣仁、木香、生姜、大枣。
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效。主治心脾气血两虚症,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脾不统血症,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
黄芪、白术,甘温之品补脾益气以生血,使气旺而血生;当归甘温补血养心;茯神、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辛香而散、理气醒脾,姜、枣调和脾胃,以资化源。
全方心脾同治,重点在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方名归脾,意在于此,二是气血并补,但重在补气,意即气为血之帅,气旺血自生,血足则心有所养,三是补气养血,药中佐以木香理气醒脾,补而不滞。
(二)补中益气汤
妇女脾虚气陷,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舌淡,脉虚,以及脱肛、子宫税垂,久泻久痢,崩漏。
用补中益气汤有特效:黄芪15克,人参15克,白术10克,炙甘草15克,当归10克,陈皮6克,升麻6克,柴胡12克,生姜9克,大枣6个。
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内脏下垂、慢性胃肠炎、脱肛、重症肌无力,乳糜尿,慢性肝炎,妇科之子宫脱垂,产后癃闭,胎动不安,月经过多,眼科之眼睑下垂,麻痹斜视等脾胃气虚或中气下陷者。
具体应用以上验方时,需根据患者身体实际情况进行辩证加减,准确对症开方。
辩证加减开方医案:
(1)患者女,成人,全身痛,月经淋漓不尽,有异味,乏力头晕,手颤抖,气提不起来
开方:红参须12克,黄芪12克,当归10克,白术10克,茯神15克,远志8克,石菖蒲10克,艾叶8克,制附子5克,山楂炭10克,血余炭10克,砂仁8克,木香5克。
(2)患者女,成人,子宫内膜增厚,做清宫手术后,流血不止,子宫与卵巢上有肿块,批止血针无效,雌激素水平高。
开方:参须12克,黄芪12克,当归10克,白术10克,茯神15克,远志8克,石菖蒲10克,艾叶8克,制附子5克,山楂炭10克,血余炭10克,砂仁8克,木香5克(后下),阿胶10克(化)
更多验方分析、辩证加减变化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