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怔忡之症
胎前怔忡
怔忡不宁
痰火怔忡
怔忡病
怔忡治疗
您的位置:怔忡 > 怔忡病 > 地黄的炮制方法 >

地黄的炮制方法

地黄为传统大宗的常用中药材,是“四大怀药”之一,有着久远的历史记载,性凉,味甘苦,具有滋阴补肾、养血补血、凉血的功效,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功效也有所区别。

『采收季节』秋分至霜降前采挖。

一、鲜地黄

1.炮制方法:冬春季用温水浸半小时,夏秋季用冷水浸20分钟,揉洗去泥沙,捞放筐内,复盖湿布,次日取出切1分厚横片,晒干或烘干。

2.饮片性状:呈纺锤形或条形,长8~24cm,直径2~9cm。外皮薄,表面浅红黄色,具弯曲的纵皱纹、芽痕、横长皮孔及不规则疤痕。肉质,易断。断面皮部淡黄白色,可见橘红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导管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甜、微苦。

3.性味与归经:甘、苦,寒;心、肝、肾经。

4.功效主治: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二、生地黄

1.炮制方法:取原药,除去杂质,洗净,润软,切厚片,干燥。

2.饮片性状:多为扁圆形的厚片,直径2~7cm。表面灰棕色至黑褐色,具不规则皱纹。切面棕黑色或棕灰色,微有光泽,具粘性。质较软而韧。气微,味微甜。

3.性味与归经:甘,寒;心、肝、肾经。

4.功效主治: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生地黄炭滋阴止血。用于各种出血症。

三、生地黄炭

1.炮制方法:取生地黄,炒至浓烟上冒,表面鼓起而呈炭黑色,内部棕褐色时,微喷水,灭尽火星,取出,晾干。

2.饮片性状: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质松脆。略具焦气,味微苦。

3.性味与归经:甘、苦、微涩,凉;心、肝、肾经。

4.功效主治:清热、生津、滋阴、养血,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身热口干、舌绛或红等症状。

四、熟地黄

1.炮制方法:

在制作时选取个大的生地黄,洗净放置缸内,加黄酒进行搅拌均匀,封闭该容器,使生地黄闷在该容器内直到生地黄闷润至将黄酒吸尽;置笼屉内用武火加热,同时还要用容器收集流出的地黄汁,第一蒸蒸至48小时至生地黄发虚发黑为度,取出发虚发黑的熟地黄,晒一天,拌入容器收集的熟地汁和黄酒,再蒸24小时,取出,再晒一天,如此反复,蒸晒八次,至第九次将黄酒与砂仁粉一起拌入,蒸24小时,以蒸制至内外漆黑,具有黑如漆、光如油、甘如饴的优点。每斤药用酒2两,砂仁末3克。制熟地,最好选择伏天,趁伏日晒干的成品油润而不粘手,亦不透纸,其他季节加工则不能收汗,因而粘手透纸。

2.饮片性状:全体滋润黑色,具光泽。质柔软而带韧性,不易折断,粘性强。味甜。

3.性味与归经:甘,微温;肝、肾经。

4.功效主治: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熟地黄炭补血止血。用于冲任虚损,崩漏。

五、熟地黄炭

1.炮制方法:取熟地黄,炒至浓烟上冒,表面鼓起而呈焦黑色,内部棕褐色时,微喷水,灭尽火星,取出,晾干。

2.饮片性状:表面焦黑色,内部深褐色,质较松脆。略具焦气,味微苦。

3.性味与归经:甘、微涩,微温;肝、肾经。

4.功效主治:滋阴补血,益精填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chonga.com/zzb/9331.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