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怔忡之症
胎前怔忡
怔忡不宁
痰火怔忡
怔忡病
怔忡治疗

心脏养生法心强则五脏六腑都健康

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s://4001582233.114.qq.com/

午时小頢养精气神

午时(11:00~13:00)为心经当令,正是阴生,阴阳替之时。从子时起,阳气开始升发,到午时,阳气是最盛的日候,中医称之为“合阳”,阳气到达顶峰后,盛极必衰,也就慢慢开始衰落了,而阴气开始生发。动生阳,静生阴,所以时宜静养、静卧或静坐30分钟,既可以生发阴气,又能保心气。即使没时间睡觉或者睡不着,闭一会儿眼睛,对身体也有好处。

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午时正是阴阳相交合的时候,正所谓“阴阳相搏谓之神”,此时小憩最能养精气神。养好了精神,下午才有精力做事。

戌时敲打心包经

中医认为,心脏的病首先会表现在心包上。如果心包经出现问题,心脏自然也会出现问题。在中医里,心包经的病叫“心澹澹大动”,就是感觉心慌或心脏“扑通、扑通”往外跳。

敲打心包经的方法很简单,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身心放松,呼吸均匀,先伸开双臂稍微活动一下,开始敲打心包经。首先用手指掐住腋下的一根大筋,然后就可以拨动它。此处就是腋动脉的搏动处,腋窝的正中是极泉穴,当拨到这根大筋的时候,小指和无名指就会发麻。用手掐住极泉穴,并且感到手指发麻,就证明拨对位置了。

心包经在晚上戌时气血最旺,戌时(晚19点至21点)这段时中冲间吃过晚饭正是应该促进消化的时候。但是不要在晚饭后立刻敲打心包经,那心包经反倒会影响气血的运行,最好在饭后半小时施行。

未时小肠经当令,养生需得法

未时(13:00~15:00)为小肠经当令。在这时最好吃一点含葡萄糖、乳酸、酮体和氨基酸的食物,以给心脏补充能量。心和小肠相表里,心脏病在最初很可能会表现在小肠经上。有的患者每天下午2点多钟就会胸闷心慌,医院又查不出心脏有什么问题。因为小肠属阳,是外边。外边敏感的地出了问题,那里边的心脏肯定也会出现问题。因此13时至15时,若出现一些病证要往心脏那里想,这都是很重要的。

小肠经上的“养心”大穴

按摩支正穴

支正穴为小肠经络穴,络是联络的意思,就是说心脏和小肠全靠它来联络。支正穴位于前臂背面尺侧,腕背横纹上五寸处,这个穴位在肉和骨头的中间,骨缝里的痛点就是。按摩支正穴的时候,可以采取揉、按、掐的手法,力度要适中,当支正穴出现酸痛感的时候就行了。按摩支正穴有安神定惊、清热利窍、舒筋活络的作用,可以治疗头痛、项强、肘挛、手指痛、热病、目眩等本经的一些病证。

弹拨小海穴

小海穴为小肠经合穴,是气血的汇合之处,故用“海”来命名。取穴时,伸臂屈肘,上臂与前臂约成90°;另一只手轻握肘尖,用大拇指的指腹垂直向两骨间触压揉按,有强烈酸胀感的地方就是。然后用手指尖在小海穴上来回弹拨,以有酸麻感并放射至手指时为宜,常拨动小海穴会增强心脏力量。而且长期按压此穴,对于肘臂痛、肩、肱、肘、臂等部位的肌肉疼挛,以及尺神经痛、头痛、眼睑充血、四肢无力等病证,都具有良好的调理和保健功能。

为什么要静坐

静坐是集中注意力、达到心神合一的一种途径。古今中外,静坐养生的例子举不胜举。

有位老师患有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等多种疾病,他从40多岁起被告知,随时可能发生中风。退休后,这位老师开始练习静坐冥想,没过几个月气色越来越好。现在,他一旦发觉自己有可能心烦气躁、血压波动,就会立即告诉自己没有必要那么紧张,然后深呼吸,让心平静下来。静坐的好处,简单概括来说,有三个方面。

(1)静坐益养心。现代人压力大,患心病的人不断增加。我们平时往往只注意身病,却忽视心病,其实大部分身病是由于心虚气弱造成,心虚气弱都是因为忧思惊怒、心烦意乱所致。中医讲是心乱气短、胆惊肝旺、气血耗损,这样六邪就乘虚而入。而练习静坐,可使我们散乱的心念归于凝定,心定则气和,气和则血畅,所以静坐不仅可以治病,还可以修身养性,延缓衰老。

(2)静坐益通气血。一个人的生命延续最根本的是气血通畅的新陈代谢。练习静坐,能镇静大脑的活动,尤其是周围神经系统的活动,而周围神经系统有控制新陈代谢、平衡血压、呼吸和心率的作用。因此,静坐可以治疗身心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偏头痛等。通过静坐练气,使气血调和流畅,从而平衡阴阳,祛病延年。同时使人面色光滑红润,收到美容效果。

(3)静坐益心智。佛教认为,戒而修订,定能生慧。看过《聪明的一休》的人都知道,每当遇到困境时,一休就会盘坐思考,用他的聪明机智解决无数的难题。我们常说一个人要专心思考问题、冷静思考问题,因为一个人心思乱了,就会马虎大意;内心有愤怒,就会失去理智。心理变化还直接影响到生理反应,如头痛、心痛等,还导致食欲不振、精神紊乱。静坐可以使心理归于平静,气血平和,达到精力集中。而且由于精力集中产生阳和之气,贯注于病痛之处,可达到医治疾病、减缓疼痛的效果。

静坐的方法

首先,放好软硬适中的坐垫,开始练功时,双腿可单盘(将左脚扳上来,压在右股下;再将右脚扳上来,压在左股上。单盘时双腿可以交替盘坐),待适应后,改为双盘(将右脚扳上来,压在左股上,再将左脚扳上来,压在右股上,使两脚掌都朝上)。其次,脊背自然直立。然后将左右两手放于脐下三寸丹田之前,两手心向上,男右手背平放于左手掌上,女左手背平放于右手掌上,两个大拇指轻轻相抵。与此同时,左右两肩稍稍张开,不可沉肩塌背:头要正,下颌微微内收。紧接着双目微闭,最后舌抵上腭,意守丹田,犹如婴儿甜睡状,随之便可进入静坐状态。

戌时静坐的好处

戌时是心包经当令,心包是保护心肌正常工作的器官。心包经主喜乐,所以吃完晚饭后人应该去娱乐一下,古人这个时候的娱乐就是唠嗑,现代人也可以闲聊、散步、跳舞等。人在21时时应准备入睡或进入浅睡眠状态。

四、恬愉是养生治病的根本。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黄帝内经》上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恬淡虚无”是指心胸开阔,将一切都看得很淡,不斤斤计较,这样一来,体内的精、气、神就会顺畅地运行;“精神内守”是指人心无杂念,不受纷繁复杂的物质世界的诱惑,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又怎么会生病呢?

给大家开一个心灵处方:要保持心情愉快、精神安定,要知足而乐、自得其乐、大肚能容、笑口常开,不要攀比倾慕、忧患得失、小肚鸡肠、愁眉苦脸。真正做到这一点,自身抵抗力强了,免疫力提高了,病邪也就不易入侵了。

事若知足心常乐

古人云“仁者寿”,“乐者寿”,“事若知足心常乐,人能无求品自高”。若能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保持从容平和的心态,做到“事大事小,过去就了”,对于身心健康自然会有好处。

带病可延年

大家在电影上经常看到,巫师会用巫术治病,在治病仪式的最后,他会喷出一口鲜血,血里还夹杂着几片羽毛,表示病度被他咬死了,患者于是就好了。经过巫师这种仪式治好的患者,还为数不少。

这是怎么回事呢?莫非巫师真有“神奇魔法”?欧洲有一位人类学家为了研究巫术,亲自深入蛮族,跟巫师学习。这位人类学家后来发现,巫师并没有什么神奇魔法,把病魔咬得连毛带血,他只是预先含了几片羽毛在嘴里,然后他忍痛咬破了自己的舌头。巫师治病无非是通过巫术激起患者的信心,获得与疾病斗争的力量,使病自愈。我们不能小看这个“信”字,往往只要有个“信”在,很多病就能自愈。

养神需静守

神藏于心,精神突奕是身心健康的反映。然而神不是天生就有的。静养心,人的精神心理的修养,要在静守中去体验,才能精神“内守”。今天来讲,就是修炼静功,调心、入静,或静坐,或站桩,一心体会体内气血运行的变化。久而久之,则真气充沛,五脏安和,形神健旺,自会长寿。

站桩功就是“独立守神”的静养。站桩方法: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腰微屈,腰直,胸平,两手上抬环抱于两肩前,手心朝内,手指自然分开,微曲,略高于肩,两手相距约一尺,两肘略低于肩,呈抱球状。两目微闭,舌抵上腭,自然呼吸,排除杂念。全身放松,空胸实腹,如同抱气球,意守下丹田,要想象气从胸部下沉到丹田,精神愉悦地站立。练习站桩功应以循序渐进为原则,最初不宜站立太久,以3~5分钟为好。

适当放松

松即心松。心松,就是丢掉杂念、去掉私心。松,不是松劲、松散,而是松而不弛,松而不懈,自自在在。人生在世,尽量做符合实际、力所能及的事,不要好高警远,过于急功近利,这样日子才过得真真实实,自自在在。

心存正念

正即指心正、正直、善良。俗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只要堂堂正正、清清白白做人,不做违法乱纪、亏心悖德之事,就能无愧于心,就能吃得香,睡得着,这样心理自然处于愉悦平衡状态,身体功能必然和谐。

专心致志

社会在发展,如果跟不上节奏就会觉得累。想干的事情很多,做过的梦也有很多,可是什么也没有做成,于是觉得累。

清朝养生家曹庭栋,号慈山居士。在《老老恒言》中提倡:“心不可无所用,非必如枯木,如死灰——惟专则虽用不劳,志定神凝故也。”可见,专心则凝神,神定则心安。一个人心神安静,集中精力做事,不被外物所打扰,往往不会有疲劳感,也更容易走向成功。

阳光——“暖和的抗忧郁素”

阳光是一种电磁波,它犹如一种天然的“兴奋剂”,对改善情绪很有帮助。“阳光疗法”最适合治疗季节性抑郁症。对患者来说,漫步在阳光下,可给他们带来身心愉快和欢畅,焕发自我光彩,这好比是一种“暖和的抗忧郁素”。

从心快乐,有氧运动抗抑郁

运动比较适合病情轻微的抑郁症患者,但不能完全代替药物治疗。同时在运动中,还要注意三个原则:

定一个合理的目标

抑郁患者容易产生失败感和自卑感,刚开始运动的时候,不要把目标定得太高,以免打击士气,增加挫败感。

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

多数抑郁症患者对事物提不起兴趣,因此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运动,同时也可以尝试不同的运动方式,替换或结合不同的运动项目,不要太机械化,提高新鲜感。总之,应该达到快乐运动,运动快乐的目的。

与朋友、亲人结伴锻炼

抑郁患者最容易产生孤独无助的负面情绪而钻牛角尖,让亲人和朋友一起参与运动,加强与人的交流和沟通,分享内心世界,更能在伙伴的鼓励下重拾信心,坚持锻炼。

红枣的妙用

在中医的很多方子里,常见到红枣的身影,因为它有缓和药性的功能,除此之外还有诸多功效。

补气养血

大枣归入脾、胃二经,有补气益血之功效。中医常用大枣治疗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失眠等症。中医在食疗药膳中常加入红枣补养身体、滋润气血。

健脾益胃

脾胃虚弱、腹泻、倦怠无力的人,每天可吃七颗红枣,或与党参、白术共用,能补中益气、健脾胃,达到增加食欲、止泻的功效;红枣和生姜、半夏同用,可治疗饮食不慎所引起的胃炎如胃胀、呕吐等症状。

保肝护肝

红枣是肝病治疗处方中的常用中药,传统的中药方剂“小柴胡汤”、“桂枝汤”中都有红枣的身影。现代医学也证实,红枣内含有三萜类化合物的成分,可以抑制肝炎病毒的活性。此外,红枣还能提高体内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有保护肝脏、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对一些慢性肝病患者来说,除了定期监测外,可以每天多吃一些天然的红枣来护肝。用红枣50克,大米90克,熬成稠粥食之,对肝炎患者大有帮助。用红枣、花生、冰糖各30~50克,先煮花生,再加红枣与冰糖煮汤,每晚临睡前服用,30天为一疗程,对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有一定疗效。

减少老人斑

红枣中所含的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功效,防止黑素在体内慢性沉淀,可有效减少色素老年斑的产生。所以俗语云:“一日食仁枣,青春不显老。”

食用红枣的注意事项

(1)红枣进补并不适宜所有的女性朋友。如在月经期间,一些女性常会出现眼肿或脚肿的现象,其实这是湿重的表现,这类人就不能吃红枣。这是因为,红枣味甜,性偏湿热,多吃容易生痰、生湿导致水湿积于体内,而加重水肿症状。另外,体质燥热的女性朋友经期也不适宜服用红枣。

(2)红枣虽好,但吃多了会使人体产生胀气,因此应注意控制食量。生、鲜红枣进食过多,易出现腹泻,还会伤害脾脏。因此,由于外感风热而引起的感冒、发热者及腹胀气滞者,都不能吃红枣。

(3)红枣糖分丰富,糖尿病患者食用后容易使血糖增高,因此不适合糖尿病患者进补食用。

(4)除了饮用禁忌,吃法也当有所讲究,最好是水煮吃,常用的方法是将红枣煎水服用,这样既不会改变进补的药效,也可避免生吃所引起的腹泻之烦恼。

小莲子,大功效

莲子味甘涩、性平,归入心、脾、肾经,具有补脾止泻、益肾固精的功效,还能养心安神,收敛浮躁的心火,让人宁静且容易入睡。

多食莲子益身心

《本草纲目拾遗》中说:“生则胀人腹。”生吃莲子味道虽然清香,但不可多吃,以免影响脾胃引起腹泻。莲子用来煲汤为宜。

四元汤治失眠

烦躁乱心、热气攻心,使人入睡困难、睡眠浅而多梦、神经过敏,这时可用莲子、桂圆、红枣、百合各15克,用小火煎汤,分早晚两次饮用。此汤养心宁神,可以治疗心气虚或心肾不交所致的心悸、失眠等症;还可以增强记忆力,缓解疲劳,提高工作效率;且可益气养血,适用于产后血虚、病后体弱等。

连心茶降血压

莲心有降压、强心、清热之特效,常饮莲心茶对高血压引起的头昏、心悸均有辅助治疗作用,还可清热解暑、除烦去躁。莲心茶的服用方法是:取莲心3克,沸水冲泡代茶饮,早晚各一次。不过,莲心味苦性寒,凡体质差、胃寒怕冷者及老年人最好不要喝莲心茶。

神门穴——补益心气,镇静安神

神门穴位于手腕内侧(掌心一侧),小指延伸至手貌关节与手掌相连一侧的腕横纹中,屈肌健的桄侧凹陷处,此穴很容易找,用指关节按揉,有微痛感。神门穴是心经的原穴,是气出入的门户,是补益心气的要穴。经常刺激此穴,可以防治许多疾病,如心痛、心慌、心悸、双胁痛、自汗、盗汗、咽喉肿痛、失眠、健忘等。焦虑症属于慢性疾病,坚持长期按揉神门穴,可以起到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少海穴——宁心安神,“心病”不生

少海穴比较容易找,屈肘,肘关节横纹内侧端与脑骨内上解连线的中点,一按压该穴,可出现明显的酸胀感,如果没有酸胀感,说明取穴有误差。少海穴是心经脉气汇集之处,具有宁心安神的效果,可以治疗多种精神疾病(如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以及心前区疼痛、头痛、手臂麻木、手颤等疾病。具体按摩方法是:用食指或中指按压少海穴2~3分钟即可。对于周围神经病变所致的手管麻木,帕金森病所致的手部不自主颤动等症状,每天坚持点按少海穴两次,可以起到减轻麻木,缓解震颤的效果。

通里穴——专治“欲言声不出”以及懊恼怔忡

通里穴是心经的络穴,在腕横纹上方一寸处,也就是神门穴上一寸的位置,此穴可以治疗“欲言声不出”以及懊恼性忡这一类的心理层面的毛病。如果病人体实,就有四肢重以及头、腮、面颊红的情况;如果患者体虚,就不能吃东西,暴喑,突然地哑了,或脸面没有颜色而且不光泽;如果出现以上症状,都可以使用此穴治疗。方法是:用手拇指端和其余四指相对,捏拿左右侧通里穴,捏拿36次为一遍,一般捏拿3~5遍,即可心舒神安。

少府穴——发散心火,清心除烦

少府穴为心经之荥穴,仰掌屈指,在小指端与无名指端之间,握拳时小指尖下即是。少府穴有发散心火、清心除烦、泻热止痒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心区疼痛、心烦、心悸、遗尿、阴部痒痛、小便不利等。所以,心上火的人(失眠多梦、心烦不安、口干),可以经常按揉少府穴。具体方法为:用拇指按揉此穴3~5分钟,按揉时可适当用力,左右手交替按揉。

劳宫穴的取穴方法

劳宫穴位于手掌心的凹陷处,当第二三掌骨之间偏于第三掌骨,握拳中指尖所指处即是。

劳宫穴的保健方法

1、觉得精神和大脑疲惫时,用一根小木条或尺子反复敲打双手手心,以刺激劳宫穴,通过经络传导给大脑,让人精神振奋。

2、早晚对双手掌心劳宫穴各敲下,再敲手掌各下。常刺激手掌能疏通气血,调节脏腑,达到强身保健的目的。

3、经常按压手心的劳宫穴,有强壮心脏的作用,可用双手拇指相互按压,也可将双手顶在桌角上按劳宫穴,时间可自由掌握;还可以用一只手的手指来揉擦另一只手的手心,如此左右手交换进行,每穴各进行10分钟左右,每天2~3次。

4、过去老人们有个很好的锻炼方法——揉核桃,就是把两个核桃放在手心里揉来揉去,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活动到每根手指。而且,核桃在手心可以刺激到劳宫穴,起到健脑的作用,也能很快缓解疲劳症状。

5、按压劳宫穴治血压骤升。高血压患者因为生气、暴怒或激动,常导致血压急剧上升,对患者生命会造成极大威胁。此时立刻按压劳官穴,可控制血压并使血压逐渐恢复正常。按压劳宫穴的方法为:用大拇指从劳宫穴开始按压,逐个按压到每个指尖,左右交换按压,按压时保持心平气和、呼吸均匀。

内关穴的取穴方法

内关。内,内部也;关,关卡也。内关意指心包经的体表经水由此注入体内。本穴物质为间使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流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表部注入心包经的体内经脉,心包经体内经脉经水的气化之气无法从本穴的地部孔隙外出体表,如被关卡阻挡一般,故而得名。

伸开手臂,掌心向上。然后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明显的筋,内关穴就在离手腕第一横纹上二寸的两条筋之间。

按摩内关穴的作用

中医认为:内关穴为八脉交会穴,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要穴,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之功效。按摩内关穴可防治心率过速或过缓、心绞痛、心律不齐、高血压、哮喘、胸痛、胃脘痛等病。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长期按摩内关穴能降低血管外周阻力,改善血管弹性,尤其是通过降低血压起到纠正血流紊乱、调节脂质代谢等作用。从而达到降低血压,改善血管功能的目的。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上的穴位,很明显它是守护心脏的一个重要关口,补泻兼得,平时经常按压这个穴位,能够舒缓疼痛、解除疲劳、宁心安神、宽胸理气、宣肺平喘、缓急止痛、降逆止呕、调补阴阳气血、疏通经脉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chonga.com/zzb/72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