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怔忡之症
胎前怔忡
怔忡不宁
痰火怔忡
怔忡病
怔忡治疗

炙甘草汤在心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炙甘草汤出自《伤寒杂病论》,由炙甘草四两、生姜三两、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三两、阿胶二两、麦门冬半升、麻仁半升、大枣三十枚共9味中药组成。此方在临床上应用较为普遍,多年来医药学界对本方进行了全面的临床应用。笔者现将炙甘草汤在心脏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1方义简介与研究现状1.1方义简介方中重用生地黄为君药。滋阴养血养心脉。臣以炙甘草、人参益心气以定悸。阿胶、大枣养心血;麦门冬、麻仁滋心阴;桂枝、生姜辛行温通,温心阳,通血脉,且使诸药滋而不腻,俱之为佐。用法中加酒煎服。清酒辛热,可温煦血脉,增强药势,用之为使。本方气血阴阳并补,尤以滋阴养血益气之力为著;滋补之中寓有温通之力,滋而不腻,温而不燥,使气血充足。阴阳调和,则心动悸、脉结代。皆得其平。1.2研究现状炙甘草汤证的关键应是“心动悸”,应解释为“心因运动而悸”较为贴切,根据现代医学研究,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来分析,炙甘草汤之治疗重点应为心功能不全。当然“脉结代”(脉律、心律失常)在炙甘草汤证中亦不可或缺,炙甘草汤的确是治疗脉律、心律失常之良方。而且其所治的症状应与心功能不全有密切联系。炙甘草汤的临床应用应是心功能不全,并符合仲景所述的结或代脉象之一的脉律失常,且属于中医“气阴两伤,阴阳俱虚”者。《伤寒论》第条日“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故符合此临床表现的证称炙甘草汤证。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炙甘草汤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大量的临床报道及实验研究支持证实.在多种心律失常的中医治疗中均可使用炙甘草汤。

2炙甘草汤的临床应用2.1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属于中医学“怔忡”“心悸”“烦惊”“脉结代”等范畴,病因多为先天禀赋不足,饮食劳倦,思虑过度,情志不遂加之感受外邪侵扰,病久迁延不愈导致气血亏虚、阴阳失衡,心失所养,本病虚证实证均存在,但虚证较多,也可虚实夹杂。杨姣玲进行临床观察发现,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对照组予参龙宁心胶囊治疗,口服,每日3次,每次4粒,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予炙甘草汤加减,疗程20d,研究结果表明室早发生数量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观察发现,炙甘草汤与抗心律失常药物盐酸普罗帕酮片联合应用对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患者效果明显优于单独应用盐酸普罗帕酮片者,而且经过检验.无论是与炙甘草汤联合应用还是单独使用盐酸普罗帕酮片者均没有出现血常规异常和肝肾功能损伤,安全性较高,有很高的临床价值。2.2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属于中医学“温病”“心悸”“怔忡”“虚劳”等范畴,是由于正气不足、素体赢弱、温邪热毒乘虚侵心致使心的气血阴阳失调而引起的以胸痛、胸闷、心悸气短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炙甘草汤通过调和阴阳、宁心复脉以解毒、消炎、抗感染,增强抵抗力。临床观察发现,针对病毒性心肌炎,治疗组应用炙甘草汤加减与对照组应用西医常规治疗相比。在治疗组25个病例中,治愈15例,显效8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2%;在对照组20个病例中,治愈5例。显效7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60%。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率、有效率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优势明显,说明本方对于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有很好的效果。王国荣等将2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炙甘草汤加减和黄茂注射液联合应用)和对照组,结果显示治愈14例,好转6例,表明炙甘草汤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的优点。2.3扩张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归于中医学“怔忡”“水肿”“喘证”“胸痹”“心悸”等范畴。对其病机王仁平认为,心气虚损,外邪侵袭机体致使气血阻滞、阴阳失调、病理产物阻塞心脉为其主要病机。许彦来认为.其主要病机为素体禀赋不足,后天经脉失养。以脾肾阳气虚损。心阳气机不振为本,外邪、瘀血、痰浊、水饮为标。杨红亚等临床观察65例本病的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用药.治疗组在常规西医用药基础上加中药炙甘草汤。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有效率是88.5%,对照组的有效率是60.0%.治疗组的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说明炙甘草汤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方面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应用常规西药治疗。2.4窦房结综合征窦房结综合征按照其临床症状,当属于中医学“心悸”“胸痹”“怔忡”等证范围。窦房结综合征的形成原因多与先天禀赋不足、情志变化无常、外邪内侵机体有关,属本虚标实之证。选用炙甘草汤加减,其中重用制附子,以回阳固气为首要原则,余诸药合用可使阳气充盛,营卫调和,气机畅达。李彩霞等以炙甘草汤加减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40例,30d为1疗程.跟踪观察3疗程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心电图变化。结果:显效2l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到90%。高广军、赵绪华等以炙甘草汤加减方加附子,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也取得更显著的疗效。

3炙甘草汤化裁的应用近年来,炙甘草汤的多种药理作用机理已得到证实,其化裁方临床研究报道日渐增多.运甩范围涉及多种疾病。袁志光等将炙甘草汤化裁去桂枝、生姜,加冤丝子、鸡血藤、炮穿山甲、苦参治疗白细胞减少症31例,3周为1疗程,跟踪观察,治疗1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显效1O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5%n。张德雄等以炙甘草汤化裁治疗小儿秋季迁延性腹泻32例,结果治愈18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3.7%。刘莹用炙甘草汤化裁治疗糖尿病性眼底出血1例,辨证为气阴两虚以阴虚为主,服15剂药后,阴虚症状减轻.尿糖、血糖降低。左眼视力增加,眼底出血明显吸收,黄斑中心凹反光可见。干燥综合证伴心悸、失眠1例,经炙甘草汤化裁治疗后,眼部及黏膜干燥、心悸失眠症状减轻。

4名医应用经验朱梅南临床运用炙甘草汤治疗心肾两虚的盗汗证:朱梅南认为汗为心之液,阴虚者,阳必凑之,心主阳.肾主阴.治宜上补心阳之虚,下补肾阴之损,使心阳下潜,肾阴上济,则水火相交,阴阳调和,盗汗自止。体现朱梅南深熟《内经》之旨,故能灵活应用于临床的经验所在.知常达变,注重实效。张聿青认为阴虚动风之病机乃“肾虚则生火,木燥则生风,水亏木旺,肝风鸥张.风乃阳化,故主上旋夕,肝风上旋则“阳明胃土适当其冲”,往往有木旺侮土之虞。故“惟有静药以滋水养肝.甘以补中,重以镇摄”,并以“介类潜伏阳气”。张世峰根据《伤寒论》中“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的原则,在炙甘草汤的基础上加减,组成养心通脉丸,尤其对各类早搏、阵发性房颤治疗效果较佳。5讨论炙甘草汤所治之证多由伤寒汗、吐、下或失血后,或杂病阴血不足、阳气不振所致。临床应用时当随证加减:心神不宁、焦虑不安者方中可加酸枣仁、柏子仁以加强养心安神定悸之力.若属实证者,可加龙齿、磁石以重镇安神;偏于心气不足者见心悸气短(疲乏无力、劳累后加重)、自汗、脉细弱或结代,宜重用炙甘草、人参等益气养心之品;偏于阴血虚者,症见心悸、面色苍白、舌质淡、无苔、脉细数等,宜重用生地黄、麦冬等滋阴养血之品;若患者胸闷痛、心悸、冷汗、恶寒肢冷,属心阳偏虚,可将桂枝改为肉桂,加附子以增强温心阳之力;阴虚而内热较盛者,症见两颧红赤、形体消瘦、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等临床表现,宜去掉人参改为南沙参,并减去桂枝、生姜、大枣、清酒,酌加知母、黄柏,增强其滋阴液降虚火之效用。综上所述,炙甘草汤配伍作用研究的成果丰富了医学理论.促进了医学研究的深人。对于我们更好地继承古方、运用古方和创制新方。均有着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展示了在该领域的研究中运用实验方法的广阔前景。由于心系疾病病机复杂。临床所见和该方的运用不局限于本文所举的数证,故临床应用当观其脉证,随证加减。另外,本方在治疗功能性心律不齐、期前收缩、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等而有心悸、气短、脉结代属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者多有良效。本方临床应用普遍,治疗疾病涉及广泛,在循环、消化等多个系统均有涉及,为了更好地拓宽临床应用,笔者倡议在临床及科研中对此方进行更全面地归纳总结,为运用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唐转

赞赏

长按







































第一家白癜风医院
北京最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ssnowman.com/zzb/4981.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