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怔忡之症
胎前怔忡
怔忡不宁
痰火怔忡
怔忡病
怔忡治疗

容易误读误写的中医药常用字举例

这是一篇防止小伙伴们在中医药领域闹出“鸿浩之志”笑话的文章,原文见新世纪版《医古文》教材,由南京中医药大学沈澍农教授创作,欢迎大家点赞转载。

以下分五类列举容易误读误写的中医药常用字。

(一)脏腑生理

頞鼻梁。读è(饿),不读ān(安)。

涎口涎,口水。读xián(嫌),不读yán(延)。

髂髂骨。读qià(洽),不读kè(客)。

臀臀部。读tún(豚),不读diàn(殿)。

尻臀部;尾骶骨。读kāo(考阴平),不读jiǔ(九)。

蹠(跖)跖骨,即脚掌骨。读zhí(直),不读shù(庶)。

骺长骨两端连接关节的部分。读hóu(侯),不读hòu(后)或ɡòu(垢)。

吮婴儿吮乳。读shǔn,不读yǔn(允)。

腓腓肠肌。读féi(肥),不读fēi(非)或fěi。

脛小腿,从膝下至脚上部分。读jìnɡ(竟),不读平声jīnɡ(经)。

踝踝骨(小腿与脚连接处两边突起的圆骨)。读huái(怀),不读ɡuǒ(果)。

賁贲门。读bēn(奔),不能按“喷”类推读pēn(喷)。

脬膀胱。读pāo(抛),不能按“浮”类推误读fú(浮)。

腨胫肉,俗称小腿肚。读shuàn(涮),不能按“端”类推读duān(端)。

癸天癸,指一种促进性机能发育的物质。读ɡuǐ(鬼),不可按“葵”类推读kuí。

脉表示脉象,读mài(卖);表示脉脉含情,读mò(默)。

髁表示股骨读kē(颗);表示髋骨时同“胯”,读kuà(跨)。不读huái(怀)或ɡuǒ(果)。

溺表示小便,读niào(尿),即后世“尿”字;表示淹没、沉溺,读nì(逆)。

膻表示膻中,读dàn(旦),不读tán(坛);表示羊膻味义,读shān(山)。

睾睾丸。读ɡāo(高),不取ɡǎo(搞)。

?隆起的肌肉。读jùn(俊),不读jiǒnɡ(窘)。

囟脑门,婴儿头顶骨缝未合处。读xìn(信),不可误读误写为“囱”(cōnɡ)。

肓膏肓,肓膜。读huānɡ(荒),不可误读误写为“盲”(mánɡ)。

(二)证候病名

晡日晡潮热,“日晡”指申时,午后三至五时,因系古人餔食(夕食)之时而得名。读bū(布平声),不读pǔ(普)或fǔ(甫)。

懑烦懑。读mèn(闷),不读mǎn(满)。

怵怵惕,恐惧貌。读chù(触),不读shù(术)。

龋龋齿。读qǔ(取),不读yǔ(禹)。

齘磨牙。读xiè(谢),不读jiè(介)。

眊眼睛看不清。读mào(帽),不读máo(毛)。

眚眼睛生翳。读shěnɡ(省),不读shēnɡ(生)。

眩目眩。读xuàn(楦),不读xuán(玄)。

眵俗称“眼屎”。读chī(痴),不读duō(多)。

痏针孔,或疮疡、瘢痕。读wěi(伟),不读yǒu(友)。

瘁心力交瘁。读cuì(翠),不读zú(足)。

疱面部疮疱,粉刺。读pào(泡),不读bāo(包)。

瘵病,多指痨病。读zhài(债),不读jì(祭)。

蜮狐蜮,证候名;又指传说中一种能含沙射影的动物,即“射工”。读yù(遇),不读huò(或)。

衃淤血,凝血。读pēi(坯),不读bù(不)。

癇癫癇。又作“癎”,今习作“痫”。读xián(弦),不读jiān(肩)。

怔忡心悸。读zhēnɡ(争)chōnɡ(充),不读zhènɡ(正去声)zhōnɡ(中)。

皴皮肤皱起或开裂。读cūn(村),不读jùn(俊)。另外,皲(读jūn)与本字义近而音形有别,不可混淆。

瘕癥瘕。读jiǎ(假),不可按“暇”类推读xiá。

佝佝偻。读ɡōu(鈎),不能按“拘”类推读jū。

搐抽搐。读chù(触),不可按“蓄”类推读xù。

癩麻风病,恶疮。读lài(赖),不能按“懒”类推读lǎn。

衄鼻衄。读nǜ,不能按“扭”类推(改去声)读niù。

悁悁悁,忧闷,忧伤。读yuān(冤),不能按“捐”类推读juān。

疽痈疽。读jū(居),不能按“咀”类推读jǔ。

痤痤疮。读cuó(嵯),不能按“锉”类推读cuò或误读cuǒ。

暍中暑,伤暑病;或叠用“暍暍”,指热貌。读yè(叶),不可按“喝”类推读hē。

惴惴惴,忧惧,恐惧貌。读zhuì(缀),不可按“喘”、“揣”、“端”类推读chuǎn、chuǎi或duān。

創创伤,金创。读chuānɡ(疮),与创造的“创”(chuànɡ)读音不同。

咯同“喀”,咯血。“咯”为多音多义字,喀血义读kǎ(卡),不读ɡē(哥)、luò(洛)。

嘿同“默”,不作声,多叠用。《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96条:“嘿嘿不欲饮食。”读mò(默),不读今常用音hēi(黑)。

噫因饱食或因病胃中气体从口中排出,读ǎi(矮),后写作“嗳”,不可按声符读yì(意);又作叹词,读yī(依)。

强表示僵硬,如《伤寒论》“项背强”,读jiànɡ(犟);表示坚强,读qiánɡ;表示勉力、勉强,读qiǎnɡ(抢)。

淋用于性传染病,读lìn(吝);用于淋巴、淋漓,读lín(林)。

惡表示恶心,读ě;恶习,读è;古文疑问代词和叹词,读wū;憎恶,读wù。

龜(龟)同“皲”,“龟裂”即“皲裂”,读jūn(军)。又古西域有“龟兹”国,“龟”读qiū(秋):二义均不读“龟”的常音ɡuī。

喑(瘖)音哑,不能说话。读yīn(音),不可误读误写为“暗”(àn)或“谙”(ān)。

愊愊愊,愊臆,胀满貌。读bì(闭),不可误读误写为“幅”。

(三)中药腧穴

艽秦艽。读jiāo(交),不读jiǔ(九)。

芎川芎。读xiōnɡ(匈),不读ɡōnɡ(弓)。

茜茜草。读qiàn(欠),不读xī(西)。

茸鹿茸。读rónɡ(荣),不读ěr(耳)。

蒡牛蒡子。读bànɡ(棒),不读pánɡ(旁)。

蓯(苁)肉苁蓉。读cōnɡ(聪),不读cónɡ(从)。

莨莨菪。读lànɡ(浪),不读liánɡ(良)。

硇硇砂。读náo(挠),不读xìn(囟)。

獭水獭,獭肝。读tǎ(塔),不读lài(赖)。

腧腧穴。读shù(树),不读shū(输)。

穴穴位。读xué(学),不取xuè(谑)。

彧穴位名,彧中。读yù(域),不读huò(或)。

攒穴位名,攒竹。读cuán,不读zàn(赞)或zǎn。

髃穴位名,肩髃。读yú(于),不可按“偶”类推读ǒu。

杼穴位名,大杼。读zhù(柱),不能按“抒”类推读shū或误读为yú(于)。

诃诃子(诃黎勒)。读hē(喝),不能按“柯”类推读kē。

臑穴位名,臂臑。读nào(闹),不可按“濡”类推读rú。

粳粳米。读jīnɡ(京),不能按“埂”类推误读ɡěnɡ。

炮中药炮制。读páo(袍),与枪炮的“炮”(pào)读音不同。

阿阿胶,读ē(人名樊阿同此);与阿妈的“阿”(ā)读音不同。

柏在黄柏一名中读bò,在侧柏叶一名中读bǎi。

术白术,苍术。读zhú(竹),与“術”的简化字“术”(shù)读音不同。

蕁荨麻,读qián(前);荨麻疹,用于口语,读xún(寻);中药知母的异名,读tán(谈)。

芐地黄别名,《尔雅·释草》:“芐,地黄。”读hù(户),不读xià(下);书写时勿作“苄”。

菀紫菀,女菀。读wǎn,不可误读误写为苑囿之“苑”(yuàn)。

栝栝蒌。不可误写为“括”。

礜礜(yù)石。不可误读误写为矾石之“礬”(fán)。

(四)诊断治疗

芤芤脉。读kōu(抠),不读kǒnɡ(孔)。

鍉鍉针,九针之一。读dī(低),也读dí(敌),不读tí(题)或shì(是)。

瘥病愈。读chài,不读chā或chà。

刳剖开。读kū(枯),不读kuā(夸)。

灸针灸。读jiǔ,不读平声jiū。

痏针孔,瘢痕。读wěi(委),不读yiǔ(有)。

瘳病愈,病瘳。读chōu(抽),不可按“寥”类推读liáo,或误读误写为“廖”(liào)。

砭古代刺穴用的有刃的扁石块。读biān(边),不可按“贬”类推读biǎn。

诊诊断。读zhěn(枕),不可按“珍”类推读zhēn。

濡表示濡脉、肉濡及柔软义,同“软”,读ruǎn(软);表示湿润义读rú。

數数脉、频数,读shuò(硕);与数学的“数”(shù)读音不同。

内内针,内谷,内药,内臼中,读nà(纳),此义今作“纳”;与内外的“内”(nèi)读音不同。

溲浸泡、拌和(溲面、溲药),读sǒu(叟);小便,读sōu(搜)。以“叟”为声符的形声字,大多读平舌音,如搜嗖馊溲飕艘等,不能按“瘦”类推读shòu(兽)。

中药中肯綮,中病即止,中病,中毒,中暑,读zhònɡ(仲);与中外的“中”(zhōnɡ)读音不同。

(五)其他

叢、業分别是“丛”、“业”二字的繁体,形体较似,不可误混。

譌“訛(讹)”的异体,不读wéi(为)。

儕(侪)同辈,同类的人。读chái(柴),不读qí(齐)。

啻副词词组“不啻”,不止。读chì(翅),不读dì(帝)。

酗沉迷于酒,发酒疯。读xù(序),不读xiōnɡ(凶)。

泌分泌,泌尿。读mì(密),不读bì(必)。

稔本指谷物成熟,代指“年”。读rěn(忍),不读niàn(念)。

恤忧虑,体恤。读xù(序),不读xuè(血)。

摭拾取,摘取。读zhí(直),不读shù(庶)或zhè(蔗)。

闡(阐)阐述,阐明。读chǎn(产),不读shàn(擅)。

垣矮墙。读yuán(元),不可按“桓”类推读huán,或按“恒”类推读hénɡ。

熾(炽)热盛。读chì(赤),不能按“識(识)”(去声)类推读zhì。

恃依仗,恃能厌事。读shì(是),不可按“持”类推读chí。

鴟鸱鸟。读chī(吃),不能按“低”类推读dī。

卒卒然,突然,后世作“猝”,读cù(促);与死亡、终了义的“卒”(zú)读音不同。

匱表示藏物之器读ɡuì(柜),后世作“柜”,但在专有名词“金匮”(包括书名《金匮要略》)中不改为“柜”;表示缺乏等义读kuì(溃)。

否否塞不通,阴阳否隔,否极泰来。读pǐ(痞),与是否的“否”(fǒu)读音不同。

和表示唱和,和诗,曲高和寡,读hè(贺);表示和谐、和平,读hé(河);表示和面,读huó;表示搅拌和药及煎药遍数,读huò。

度揣度病情。读duó(夺),与度量衡、程度、气度的“度”(dù)读音不同。

屬(属)连属,徽音累属,读zhǔ(主);与类属的“属”(shǔ)读音不同。

校表示校勘、校订,读jiào(叫);表示校尉、学校,读xiào。

期周,周年。读jī(基);与日期的“期”读音不同。

殷形容血色殷红,黑红色,读yān(淹);与殷勤、殷切的“殷”(yīn),读音不同。

螫虫蜇。读shì(是),与“蜇(zhē)义同形略近而音不同,不可误混。

逡退行或徘徊。读qūn(群阴平),不可按“俊”类推读jùn或按“梭”类推读suō。

詣造诣(学业达到的程度)、到。读yì(意),不能按“旨”、“指”类推误读zhǐ。

遺表示赠送,读为wèi(卫);表示丢失,读为yí(移)。

識(识)多闻博识,记住,读zhì(志);与认识的“识”(shí)读音不同。

稻从“舀”声,不可误写“臽”声。从“舀”声的还有滔蹈韬搯等,从“臽”声的还有陷焰谄阎等。

箸筷子的古名,因船民忌“住”连及“箸”,而改称“筷(取“快”义)”,渐为世人习用。不可误写为“著”。

達“达”的繁体,从“羍”声,而非“幸”声,不可少写一横作“逹”。

庠古指学校。读xiánɡ(详),不要误读误写为“痒”。

邃深远,深邃。读suì(岁),不可误读误写为“遽”(jù)。

摶(抟)把东西捏聚成团,即“团”的动词形。读tuán(团),不可误读误写为“搏”(bó)。

鬥(斗)斗争之“斗”(dòu)的繁体,不可误读误写为“門(门)”。另外升斗之“斗”不可繁化写为“鬥”。

作者简介:

沈澍农,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常务委员,世界中联中医药文献与流派分会常务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医史文献学科中医古籍整理与语言文字研究方向带头人,兼任南京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西南大学简帛整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敦煌西域出土汉文医药文献综合研究》首席专家,长期从事中医古籍整理与中医古籍语言文字研究,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二十余篇,出版专著、教材和古籍整理著作三十余部,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医史文献学界有较大影响。

沈澍农

赞赏

长按







































那些偏方能治白癜风
包食宿微信客服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ssnowman.com/zzb/4447.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