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
经常有人问我怎么补气,今天就来说说“补气”。
气是什么?
现代人喜欢简单表达为能量。这个表达虽不算精准,却也可以帮助对“气”内涵的部分理解。
现在大家都很爱“补”,既然要补,那么就是感到有“不足”,这种不足中医称之为“虚”。所谓的“气虚”,按简单理解,就近似于能量不足了。
那么,究竟是不是真的不足了?
有没有办法来衡量判断?
是哪个脏腑环节出现了不足?
需要补哪里的气才会有效果?
我想,这是“补”之前大家要认真搞清楚的问题。
以下内容,主要是根据讲座语音版作的整理。
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气虚”
对于“气虚”的基本表现,中医用了简单的8个字来概括“神疲乏力、少气懒言”。
气若作能量理解,“气虚”就近似于体内能量减弱了,此时人体会有两个非常直观的感受:第一个就是体力的不足,第二个是精神的不好。除此之外,大家有一些常见的表现其实也是典型的气虚状态,却往往不自知。
总的,出现以下五种情况,就是很典型的气虚状态,大家自己对号入座。
1、第一是体力不足
容易觉得累,也不喜欢运动,身上提不起劲,甚至不喜欢说话。有些人运动的时候会觉得困,打哈欠,现代医学说是脑部供氧不足,那实际上就是中医说的气虚。
2、第二是精神不佳
这种状态有点像现在经常说的亚健康状态,检查可能没发现什么疾病,但自我感觉就是整个人特别地“虚”。比如一觉睡醒,还是觉得很疲劳,无精打采的,实际上也是因为气虚。
一般来说,体力和精神不好的问题往往会一同出现,那就是很典型的气虚状态了。随着气虚的加重,还有一些容易被大家忽视,却很常见的情况,实质上也是因为气虚所致。
3、第三个就是抗病能力会下降
就是现在经常说的免疫功能问题。例如,容易感冒,你附近有人感冒了你也会很容易中招,或者有过敏的问题,包括皮肤问题,过敏性鼻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这一类的,就可以说属于中医的气虚范围。这类情况不仅大人,儿童也是非常多见的。很多家长看孩子容易生病,以为营养不足拼命补营养,效果都欠佳,实际上要补的是气。
4、第四个是对外环境的适应能力的下降
比如说同样的四季轮转,有的人适应得很好,而有些人一到春夏或者秋冬的某一个阶段,就会旧病复发了,或者有些人也更容易在季节变换、乍暖还寒的时候感冒或者不舒服,这也是属于气虚范畴。
5、第五个是人体的自调节能力的减退节能力减退:
自调节能力指的是对内的,尤其是慢性病、代谢性疾病,比如痛风、糖尿病、血三脂过高,反复治疗以后会有所恢复改善,但总不能断根。实际上就是自身能量不足所导致的自我修复和调节能力下降,本质上也属于气虚范畴。
6、第六个是皮肤肌肉的下垂
因为气往往是升提的,也带动血濡养全身五脏六腑。气不足,肌肉一方面缺乏支撑的能量一方面缺乏濡养,就容易出现下垂情况。虽然常见为内脏的下垂,但是皮肤肌肉在体表,最为直观,也容易出现下垂情况,这也就是女性朋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