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怔忡之症
胎前怔忡
怔忡不宁
痰火怔忡
怔忡病
怔忡治疗

治疗心悸的临床应用指南

北京著名酒渣鼻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512/8941331.html

?点击上方音频可聆听

心悸病因病机

心悸是以自觉心中悸动不安,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又称为“惊悸”、“怔忡”。惊悸常因突受惊恐而发,时作时止,不发时如常人,病情较轻;怔忡可与惊恐无关,心中跳动不安,终日不止,稍劳尤甚,病情较重。但惊悸迁延日久亦可发展为怔忡。两者病情虽有轻重之不同,发病情况亦有差异,但病因病机基本相同,故合并叙述。

现代医学的心脏神经官能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各种心律失常、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低血钾症等出现心悸为主要表现时,可参考治疗。

平常心虚胆怯,骤遇惊恐,以致心惊神摇,不能自主,发为心悸;或久病体虚,或失血过多,或思虑过度致心脾两虚,气血不足,神失所养;或大病、久病之后,心阳虚衰,心脉失其温养,亦可发为心悸;或久病虚劳,或劳欲过度,或遗泄频繁,伤及肾阴,或肾水素亏,不能上济于心,致心火妄动,扰乱心神,而发心悸;或好食肥甘、辛辣、炙烤、醇酒,蕴热化火生痰,或饮食损伤,脾运失健,痰湿内生,郁而化热,或思虑恼怒,五志化火,炼津成痰,痰火扰心而致心悸;或脾肾阳虚,脾失健运,肾失温煦,而致水液内停,上凌于心,心阳被阻,发为心悸;或痹证日久不愈,风寒湿热之邪,内舍于心,以致心脉痹阻,气滞血瘀,发为心悸。

本病基本病机为心神不宁,病位在心,与肝、脾、肺、肾关系密切。

01

神门穴部位:伸肘仰掌,于手掌小鱼际肌近腕部可摸到一突起圆骨(豌豆骨),在该圆骨下方、掌后第1横纹上、尺侧腕屈肌腱(手前臂内侧可触摸到的大筋)的桡侧缘可触及一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02

郄门穴部位:伸肘仰掌,微屈腕握拳,从腕横纹向上3横指,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手臂内侧可触摸到两条索状筋,握拳用力屈腕时明显可见)之间是内关穴,再向上4横指处即为此穴。

02

心俞穴部位:两肩胛骨下角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所在处即第7胸椎棘突,往上推2个椎骨(即第5胸椎),从其棘突下缘旁开2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03

内关穴部位:伸臂仰掌,微屈腕握拳,从腕横纹向上3横指,在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手臂内侧可触摸到两条索状筋,握拳用力屈腕时明显可见)之间的凹陷中,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04

巨阙穴部位:从胸剑联合中点沿前正中线直下3横指处即为此穴。

解说:

心悸的治疗总以调理心气,安神定悸为主,故取心经原穴神门、心包经郄穴郄门,二穴相配宁心安神以定悸;心俞益心气,调心血,配心之募穴巨阙,俞募相配,补益心气,调理心经气机以镇惊安神止悸;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功能通心络,安心神,定心悸。

《每天学董针》系列聪明的医生善将中白和大白这样配穴可治疗14种病症让头晕眼花快速见效的4个董针配穴思路这个速效治疗小儿高烧的超级穴位你一定见过但不会用▼点击图片扫码,领取▼觉得好看,点个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chonga.com/zzb/105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