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利桑那州:韩丹(香子)
(一)
咳嗽是我们平常经常出现的一个症状,往往我们容易把咳嗽与肺联系起来,但是中医认为,咳嗽的原因繁多,肺往往只是直接原因,而五脏六腑功能失调才是咳嗽的根本原因。
所以《黄帝内经》中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并指出了心咳、肝咳、肾咳、胃咳……的具体情况。所以中医认识咳嗽的病因病机是十分多样,也注重整体观点,今天就跟大家聊聊一些常见的咳嗽原因及养生保健方法。
两种常见咳嗽:外感邪气、情志饮食内伤
《张氏医通》认为:「盖咳嗽为病,有自外而入者,有自内而发者。风寒暑湿,先自皮毛而入,皮毛者,肺之合,故虽外邪欲传脏,亦必先从其合而为嗽,此自外而入者也;七情郁结,五脏不和,则邪火逆上,肺为气出入之道,故五脏之邪,上蒸于肺而为嗽,此自内而发者也。」
书中对咳嗽的病因进行了概括,认为咳嗽病因为两大类,第一类就是外感邪气,就是我们常说的感冒咳嗽,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治疗调整,容易日积月累,病邪从外传里,形成各种慢性肺系疾病。
其次就是情志饮食内伤,这与我们情绪、饮食习惯十分相关,举例而言如小孩子食积咳嗽,多与饮食过多导致,又如最常见的「烟酒生」,也是导致咳嗽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养生保健角度而言,要辨析清楚自己咳嗽的原因,才能够针对治疗,避免陷入见咳止咳,见咳补肺等常见误区。
(二)
常见咳嗽病因:外感风寒、饮食不节或七情郁结
一、外感咳嗽:季节交替之际较常见
外感咳嗽十分常见,尤其是季节交替之际,正如《黄帝内经素问·咳论篇》指出: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人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因为肺主皮毛,而我们皮肤毛发是防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所以往往从皮毛感邪之后,最易传到肺脏,从而导致咳嗽发生。
一般外感咳嗽主要为外感风寒传里,典型表现就是恶寒、发热、汗出或不汗出,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等,这时候早期要积极干预,不要拖着拖着等好,否则容易病邪入里,或者寒邪郁而化热形成变证。
同时一般的感冒、上呼吸道感染一般是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的,中医认为抗生素偏寒,滥用抗生素容易导致伤及脾胃,导致后期咳嗽不愈。除了风寒咳嗽之外,还有燥邪犯肺导致的情况,因为中医认为肺叶娇嫩,不耐寒热,燥邪犯肺,易伤及津血,这种多为干咳少痰、口干、咽干不适等。
(三)
二、饮食内伤咳嗽:饮食不节、情绪躁动者常见
1、痰饮咳嗽
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肾为生痰之根,痰饮内停,则容易导致咳嗽发生,而痰饮的生成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
平素饮食不节,导致脾胃虚寒或者水湿太过,则容易导致水饮停于中焦,往往容易出现上腹部胀满感,或者时有胸闷咳嗽不适,多见于喜欢猛饮、冷饮习惯的人。
而年龄较大,肾气不足,多患有一些慢性的肺系疾病,如老慢支、支气管扩张等的人,这种咳嗽往往是痰多,质稀,咳不干净,那是肾主水液代谢,若肾气不足,则气化不利,水饮停留。
(四)
2、积滞咳嗽
其次更多常见的是饮食过度,平时嗜好烟酒的积滞咳嗽,这种情况往往痰热内阻,气逆于上,容易虚实夹杂,多见长期吸烟、嗜好肥甘厚腻的人群,体质偏于湿热或者痰湿,咳嗽症状声音重浊,痰质粘稠,痰色白或黄色,舌苔黄白厚腻。
3、情志咳嗽
这种咳嗽,多与肝胆脏腑相关,从中医五行角度认识,肺属于金,肝属木,而情志不畅容易出现肝木化火的情况,而火气克金,损伤肺脏,导致咳嗽出现,就是中医常说的「木火邢金」。
此种咳嗽多见于情绪易躁动的人,诱因多与情绪激动相关,咳嗽时候容易痰中带血丝,脸色潮红,两斜肋疼痛不适。
辨证化痰:根据咳嗽特点选择对应的方法
面对一些常见的咳嗽,我们要注重辨别原因之外,也要重视一些保健原则,不要出现见咳止咳,见咳补肺等常见误区。为什么呢?因为咳嗽也是人体一种正常的保护性反射,适当的咳嗽,可以有利于驱除病情,如果不管原因,见咳止咳,则容易导致病邪停留在里面,形成严重的疾病。同时不是所有的咳嗽都是虚的,也有实证导致的咳嗽,此时不能随意补肺,导致病情加重。
咳嗽:要注重宣肺化痰
咳嗽,要注重恢复肺脏「宣发」、「肃降」的功能,同时要针对寒热虚实情况,适当运用「清」、「温」、「补」、「润」治疗方法。
「宣发」就是要宣发肺气,因为肺主气,肺朝百脉,正常的肺气宣发可以把我们呼吸的氧气输送到全身各处,而肺气「肃降」则是因为肺除了主气,也能通调水道,且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宣发之后,也要降到位,才能把我们正常的水液输布全身,大肠也能通畅。
宣肺化痰该如何做呢?推荐一个食疗方子:紫苏白果膏。
如果觉得自己做比较麻烦,可以试试正安国货铺紫苏白果膏。此膏由多年临床经验老中医科学配比而成,方子不寒不热,主要是降气化痰,所以不用担心寒热,而且所选用的原材均来自道地产地。
紫苏籽、杏仁是向下走的药,负责降肺气,桔梗是向上走的,负责宣肺气,这几味药食同源的药材,开宣化痰。里面白果敛肺气,一降一宣一敛,使肺气宣发肃降调畅。
肺中有热,常炼津成痰,咳痰过多则易伤肺津,故重用玉竹驱肺热以截断生痰之源(玉竹可以生津,帮助痰排出来),养肺阴以滋润肺之阴津,使得咳痰爽利。甘草祛痰止咳(调节呼吸中枢),调和诸药,使药力更显。
(五)
辨证化痰:根据咳嗽特点选择对应的方法
面对一些常见的咳嗽,我们要注重辨别原因之外,也要重视一些保健原则,不要出现见咳止咳,见咳补肺等常见误区。为什么呢?因为咳嗽也是人体一种正常的保护性反射,适当的咳嗽,可以有利于驱除病情,如果不管原因,见咳止咳,则容易导致病邪停留在里面,形成严重的疾病。同时不是所有的咳嗽都是虚的,也有实证导致的咳嗽,此时不能随意补肺,导致病情加重。
咳嗽:要注重宣肺化痰
咳嗽,要注重恢复肺脏「宣发」、「肃降」的功能,同时要针对寒热虚实情况,适当运用「清」、「温」、「补」、「润」治疗方法。
「宣发」就是要宣发肺气,因为肺主气,肺朝百脉,正常的肺气宣发可以把我们呼吸的氧气输送到全身各处,而肺气「肃降」则是因为肺除了主气,也能通调水道,且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宣发之后,也要降到位,才能把我们正常的水液输布全身,大肠也能通畅。
宣肺化痰该如何做呢?推荐一个食疗方子:紫苏白果膏。
如果觉得自己做比较麻烦,可以试试正安国货铺紫苏白果膏。此膏由多年临床经验老中医科学配比而成,方子不寒不热,主要是降气化痰,所以不用担心寒热,而且所选用的原材均来自道地产地。
紫苏籽、杏仁是向下走的药,负责降肺气,桔梗是向上走的,负责宣肺气,这几味药食同源的药材,开宣化痰。里面白果敛肺气,一降一宣一敛,使肺气宣发肃降调畅。
肺中有热,常炼津成痰,咳痰过多则易伤肺津,故重用玉竹驱肺热以截断生痰之源(玉竹可以生津,帮助痰排出来),养肺阴以滋润肺之阴津,使得咳痰爽利。甘草祛痰止咳(调节呼吸中枢),调和诸药,使药力更显。
(六)
外感咳嗽:宣肺温散
而针对外感咳嗽,我们要一般采用宣肺温散的方法,首先要避免忽冷忽热的环境,注意保暖,风寒咳嗽可以适当进食一些辛散之品,如生姜、葱白、薄荷等,取作煮水调味服用,有助宣肺驱寒止咳。
燥邪犯肺,或肾气不足:降肺润肺补肺
而燥邪犯肺,或者肾气不足等情况,则多用降肺润肺补肺的方法,可以进食蜂蜜润肺,或者进食一些降肺理气的膏方综合调整。
痰饮咳嗽:化痰理气
而针对痰饮咳嗽,则要注重化痰理气,恢复正常人体水液代谢,可以适当泡用陈皮健脾理气化痰,同时针对寒饮则采用温法,此种情况可以煲一些胡椒猪肚鸡汤,或者一些黄芪、五指毛桃等温补益气的汤水(适量),同时要注意的是不能滥用抗生素治疗咳嗽,否认容易加重寒饮咳嗽。
积滞咳嗽:清法
而积滞咳嗽则往往需要清法,包括清利湿热,通腑泻热等,可以适当进食一些帮助消化的食物,如白萝卜、冬瓜等煲汤。情志咳嗽,则需要注重肺气收敛肃降,可以适当打坐,联系一些健身气功,如呼吸功法六字诀,在春天则适当外出踏青,条畅肝气。
方子仅供参考,如果出现了相关疾病咳嗽不适,需要药物治疗,请在医生辨证下使用。
(七)
想必年的春节让所有中国人都终生难忘,武汉爆发的肺炎后来叫做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咳嗽,无论在任何公共场所只要听到有人咳嗽,每个人的目光都会惊恐的寻找那个咳嗽的人,如果这个咳嗽的人没有戴口罩,更是让周围的人如临大敌四处逃散,真可谓是闻咳色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咳嗽特征是干咳,但实际上肺里有很多痰慢慢累积起来会把肺泡堵塞,患者随后会出现呼吸困难,所以在感染的早期可以有意识的自己自动排痰,方法是用鼻深吸气三次,做吞咽动作,让气下到肺的深部,然后再做向外呕的动作咯出痰来,这样把肺底部的痰咯出,呼吸就通畅了,一定要2-3个小时自觉排痰一次,有效防止肺部被痰堵塞丧失肺的正常功能,多去户外做呼吸吐纳运动,锻炼肺功能,或练八段锦,或练太极拳,同时积极服用中药阻止痰的产生,阻止病毒复制,如有其他症状,中药都可以有效消除各种症状,防止轻症转重症,不必恐慌,培养良好心态,配合饮食疗法,一定能战胜病毒,重获健康!
为保护医患的身体健康,防止交叉感染,同心堂从即日起只接受网诊,不再做针灸治疗,请各位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