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病人,他们化验结果提示甘油三酯、胆固醇偏高,经常会问这样一句话“医生,我这血脂高,是不是血稠的原因?是不是血里面垃圾太多了?我该怎么办呢?”,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血稠”这个问题。
血稠,其实用医学术语应该叫“高粘滞血症”。高黏滞血症是由于血液成分的改变、血流压力的变化、血管因素的影响致使血液在血管中的正常流动发生障碍,引起的血液黏滞性增高的临床症状,其实就像河道里面流的水,清澈见底自然流动的很顺畅,当里面充满了各种浮游生物,或者垃圾、泥沙等杂物的时候,自然也就流动的慢了下来。其与冠心病、脑血栓、糖尿病、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其可能是疾病发生的主导环节,贯穿于整个过程;也可继发于某些疾病,导致其恶化。
诊断主要检查: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浓度、血流变。①红细胞比容:影响血液黏度的最重要因素,随着其比积增加,血液黏度可以显著增高。②血浆中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及血浆蛋白浓度越高,血液黏度越高。③血液中血脂过高时,也可以增加血液自身黏度。④血液黏度测定包括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对于评价、诊断、防治血液粘度异常的疾病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血稠和高血脂还就不是一回事。血脂高时是可以使血液变得粘稠起来的。它的主要症状有:头昏、头痛、头胀多梦、失眠健忘、记忆力减退、心悸怔忡、四肢乏力、肢体麻木、拘急不舒等为主要表现,还会出现阵发性的视力模糊。他还会引起的心、脑、肺、肾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不足,造成缺血缺氧,从而导致冠心病、脑梗死、肾衰等病情加重。
因此,一旦发现“血稠”,是需要积极治疗的。主要是治疗原发病,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而且除了治疗以外,更应该注意预防,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让身体变得更健康。主要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经常运动:
要经常从事一些适当的运动,主要是有氧运动,如散步,快走,慢跑,跳健身舞,骑车,游泳,太极拳,八段锦等,可有效的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脂质代谢。
定期体检:
50岁以上的人应该做血液流变学检查和血小板聚集试验,根据检查结果,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栓塞性疾病的发生。
保持平常心:
免暴躁易怒、精神压力大等不良情绪,会引起神经内分泌紊乱,也是造成高粘滞血症的诱发因素。不要破坏自己的好情绪,保持一颗随遇而安的平常心,让情绪处于愉悦中,有助于缓解症状。
饮食清淡且营养均衡:
饮食宜清淡,少食辛辣,煎炒,油炸,烈酒等不消化和刺激性食物,多食水果,蔬菜和纤维性食物,多饮水,饮食上要远三白(糖,盐,猪油),近三黑(黑芝麻,蘑菇,黑米)。从营养价值看,四条腿(猪、牛、羊)不如两条腿(鸡,鸭),两条腿不如一条腿(蘑菇),一条腿不如没有腿(鱼)。经常吃海带、河鱼、鱼油可减低脑细胞死亡速度。
什么是高脂血症?怎样治疗和预防?
病因
高脂血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与先天性和遗传有关,是由于单基因缺陷或多基因缺陷,使参与脂蛋白转运和代谢的受体、酶或载脂蛋白异常所致,或由于环境因素(饮食、营养、药物)和通过未知的机制而致。继发性多发生于代谢性紊乱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黏液性水肿、甲状腺功能低下、肥胖、肝肾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或与其他因素年龄、性别、季节、饮酒、吸烟、饮食、体力活动、精神紧张、情绪活动等有关。
临床表现
高脂血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脂质在真皮内沉积所引起的黄色瘤和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所引起的动脉硬化。尽管高脂血症可引起黄色瘤,但其发生率并不很高;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又是一种缓慢渐进的过程。因此在通常情况下,多数患者并无明显症状和异常体征。不少人是由于其他原因进行血液生化检验时才发现有血浆脂蛋白水平升高。
检查
1.测定血脂谱全套:空腹TC、TG、LDL-C、HDL-C。
2.判断血浆中有无乳糜微粒存在:可采用简易的方法,即把血浆放置4℃冰箱中过夜,然后观察血浆是否有“奶油样”的顶层。
3.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C)浓度:1~2周内血浆胆固醇水平可有±10%的变异,实验室的变异容许在3%以内。
4.有关脂代谢的特殊检查:(1)载脂蛋白测定测定血浆ApoB和ApoAⅠ水平对于预测冠心病的危险性具有重要意义。
(2)体内脂蛋白代谢测试此外,还可进行基因DNA突变分析、脂蛋白-受体相互作用以及脂蛋白脂酶和肝脂酶、胆固醇脂化酶与合成酶等方面的测定。
5.其他检查: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和家族性高三酰甘油血症存在胰岛素抵抗,其血浆胰岛素水平升高,临床上可表现为糖耐量异常;Ⅲ型高脂蛋白血症常合并有糖尿病;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可伴有高尿酸血症;Ⅲ型高脂蛋白血症患者可伴有甲状腺功能减低。
诊断
关于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目前国际和国内尚无统一的方法。既往认为血浆总胆固醇浓度5.17mmol/L(mg/dl)可定为高胆固醇血症,血浆三酰甘油浓度2.3mmol/L(mg/dl)为高三酰甘油血症。各地由于所测人群不同以及所采用的测试方法的差异等因素,所制定的高脂血症诊断标准不一。但为了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合适的血浆胆固醇水平应该根据患者未来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来决定,发生风险越高,合适的血浆胆固醇水平应该越低。
新的标准建议在LDL-C浓度mg/dl时开始药物治疗,以LDL-C浓度mg/dl为治疗目标,如果未来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很高应该更早的开始药物治疗和采取更严格的治疗目标。低HDL-C浓度为冠心病的一项危险因素,为40mg/dl。降低了三酰甘油的分类的标准,更注重其中度升高。
治疗
1.控制理想体重:许多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肥胖人群的平均血浆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显著高于同龄的非肥胖者。除了体重指数(BMI)与血脂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外,身体脂肪的分布也与血浆脂蛋白水平关系密切。一般来说,中心型肥胖者更容易发生高脂血症。肥胖者的体重减轻后,血脂紊乱亦可恢复正常。
2.运动锻炼:体育运动不但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葡萄糖耐量,而且还可减轻体重、降低血浆三酰甘油和胆固醇水平,升高HDL胆固醇水平。
为了达到安全有效的目的,进行运动锻炼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运动强度通常以运动后的心率水平来衡量运动量的大小,适宜的运动强度一般是运动后的心率控制在个人最大心率的80%左右。运动形式以中速步行、慢跑、游泳、跳绳、做健身操、骑自行车等有氧活动为宜。
(2)运动持续时间每次运动开始之前,应先进行5~10min的预备活动,使心率逐渐达到上述水平,然后维持20~30分钟。运动完后最好再进行5~10min的放松活动。每周至少活动3~4次。
(3)运动时应注意安全保护。
3.戒烟:吸烟可升高血浆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降低HDL-胆固醇水平。停止吸烟1年,血浆HDL-胆固醇可上升至不吸烟者的水平,冠心病的危险程度可降低50%,甚至接近于不吸烟者。
4.饮食治疗:血浆脂质主要来源于食物,通过控制饮食,可使血浆胆固醇水平降低5%~10%,同时有助于减肥。并使降脂药物发挥出最佳的效果。多数Ⅲ型高脂蛋白血症患者通过饮食治疗,同时纠正其他共存的代谢紊乱,常可使血脂水平降至正常。
饮食治疗时机,主要取决于患者的冠心病危险程度和血浆LDL-胆固醇水平。一般来讲,冠心病的危险程度越高,则开始进行饮食治疗的血浆LDL-胆固醇水平就越低。
高脂血症的饮食治疗是通过控制饮食的方法,在保持理想体重的同时,降低血浆中的LDL-胆固醇水平。
饮食结构可直接影响血脂水平的高低。血浆胆固醇水平易受饮食中胆固醇摄入量的影响,进食大量的饱和脂肪酸也可增加胆固醇的合成。通常,肉食、蛋及乳制品等食物(特别是蛋黄和动物内脏)中的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多,应限量进食。食用油应以植物油为主,每人每天用量以25~30g为宜。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应严格限制食物中的胆固醇和脂肪酸摄入。
5.药物治疗:以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LDL胆固醇为主的有他汀类和树脂类。以降低血清三酰甘油为主的药物有贝特类和烟酸类。
6.重度血脂异常的非药物治疗:部分血脂异常的患者通过调整饮食和改善生活方式均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血脂调节效果,有极少数患者血脂水平非常高,多见于有基因遗传异常的患者,可以通过血浆净化治疗、外科治疗。基因治疗在未来有可能攻克顽固性遗传性的血脂异常。
预后
血脂异常者往往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血脂水平和下降会使得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随着血清总胆固醇和LDL胆固醇水平的下降而降低。
文章来源:平遥中医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