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03-
沉迷潋滟春色
Springisdreamseason
中医内科学常考名词解释1.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征。
2.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3.哮病: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4.喘证:喘即气喘、喘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的病证。
5.肺痈:肺叶生疮,形成脓疡的一种病证,属内痈之一。临床以咳嗽、胸痛、发热、咯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为主要特征。
6.肺痨: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疾患,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为主要临床特征。
7.肺胀: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憋闷如塞,喘息上气,咳嗽痰多,烦躁,心悸,面色晦暗,或唇甲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等。其病程缠绵,时轻时重,经久难愈,严重者可出现神昏、痉厥、出血、喘脱等危重证候。
8.肺痿:指肺叶痿弱不用,临床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为肺脏的慢性虚损性疾患。
9.心悸: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临床一般多呈发作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且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病情较轻者为惊悸,病情较重者为怔忡,可呈持续性。
10.真心痛:胸痹进一步发展,症见心痛剧烈,甚至持续不解,伴有汗出、肢冷、面白、唇紫、手足青至节、脉微或结代等的危重急症。
11.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人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
12.健忘是指记忆力减退,遇事善忘的一种病证,亦称“喜忘”、“善忘”、“多忘”等。
13.多寐指不分昼夜,时时欲睡,呼之即醒,醒后复睡的病证,亦称“嗜睡”、“多卧”、“嗜眠”、“多眠”等。
14.癫狂为临床常见的精神失常疾病。癫病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多喜为特征。狂病以精神亢奋,狂躁不安,喧扰不宁,骂晉毁物,动而多怒为特征。均以青壮年罹患者多。因二者在临床症状上不能截然分开,又能相互转化,故以癫狂并称。
15.痫病是-种反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病证,亦各“癫痫",俗称“羊痫风"。临床以突然意识丧失,甚则仆倒,不省人事,强直抽搐,口吐诞沫,两目上视或口中怪叫,移时苏醒,-如常人为特征。发作前可伴眩晕、胸闷等先兆,发作后常有疲倦乏力等症状。
16.痴呆是由髓减脑消,神机失用所导致的-种神志异常的疾病,以呆傻愚笨,智能低下,善忘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其轻者可见神情淡漠,寡言少语,反应迟钝,善忘;重则表现为终日不语,或闭门独居,或口中喃喃,言辞颠倒,行为失常,忽笑忽哭,或不欲食,数日不知饥饿等。
17.厥证是以欠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逆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病情轻者,般在短时间内苏醒,但病情重者,则昏厥时间较长,严重者甚至一厥不复而导致死亡。
18.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19.嘈杂是指胃中空虚,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莫可名状,时作时止的病证。可单独出现,又常与胃痛、吞酸兼见。
20.痞满是指以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按部位痞满可分为胸痞、心下痞等。
21.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种病证。一般以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临床呕与吐常同时发生,故合称为呕吐。
22.噎膈是指吞咽食物哽噔不顺,饮食难下,或纳而复出的疾患。噔即噎塞,指吞咽之时哽噎不顺;膈为格拒,指饮食不下。噎虽可单独出现,而又每为膈的前驱表现,故临床往往以噎膈并称。
23.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腡,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24.腹痛是指胃院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25.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古有将大便溏薄而势缓者称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势急者称为泻,现临床般统称泄泻。
26.痢疾是以大便次数增多,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黏冻为主症。是夏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
27.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证。
-END-
文字/白学长
图片/pexels
封面/秀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