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老人
调元却病延年的药物疗法,
宜顺其五脏五行,四时生长化收藏之气而调之。
调理之方,
应随阴阳体质、年龄阶段不同而用药。
01
SPRING
调肝气以应春生之候
人年五十,肝气始衰。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主动主升,全赖肾水以涵之,血液以濡之,肺金清肃下降之会以平之,中宫敦阜之土气以培之,则肝的刚劲之质,得为柔和之体,遂其条达畅茂之性,而为无病或不致肝气早衰。由于人体元气之衰,始于肝经,调肝即是理元气生发之首。因此,调气之始,不仅可以防护本经元气之衰,而且还可延缓自肝一心一脾一肺一肾诸脏之气的虚弱,从而获得五脏充盈之效。
人年五十,肝气衰的原因,虽然一是由于生理进程的演变,但是,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病理因素所致。其中如精液有亏,肝阴不足,血燥生热,热则风阳上升,窍络阻塞,头目不清。继则眩晕,肢麻,甚或瘈瘲,重者跌仆等症叠出。叶天士调理法则,主张“缓肝之急以熄风,滋肾之液以祛热”,方如虎潜丸、候氏黑散、地黄饮子之类。
若思虑烦劳,身心过动,风阳内扰,则营热心悸,惊恐失眠,治用酸枣仁汤、天王补心丹、孔圣枕中丹加减,清营中之热,以收敛神气。
若血压偏高,痰火风阳上亢,见舌干头眩。宜用天麻、钩藤、菊花、橘红、半夏曲、茯苓、山桅、花粉,以熄风、豁痰、清泄。
肝风动逆不息者,其头苦眩,宜用制首乌、甘菊花、楂肉、桑椹、黑芝麻、牛膝、茯神、青果,以熄风缓眩为治。然肝经风木过动,心犯中宫,法当平肝安胃,填补阳明,如金匮麦门冬汤、薯蓣丸等随宜而用。
02
SUMMER
调心气以应夏长之候
人年六十,心气始衰。心出神明,主血脉,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衰则血气懈惰,神气不宁。经曰:静则神藏,躁则消忘。心血虚则易动。故老人可发征忡惊悸。养心汤为调养心之元气的主剂。此方用参芪补心肺之气,芎归养心肝之血,二茯远志,以泄心热,柏仁酸枣,以宁心神,五味收神气之散越,半夏去扰心之痰涎;甘草补土,赤桂引药以入心经。润以滋之,温以补之,酸以收之,香以舒之,则心得其所养,因而得弥衰耗于未然。
另外,积劳损阳,以致痰瘀阻络,可见胸痹、心痛、短气之候。喻嘉言说:“胸中阳气,如离照当空,旷然无外,设地气一上,则窒塞有加,故知胸痹者,阴气上逆之候也。”仲景《金匮》胸痹用薤白白酒以益其阳,甚则用附子干姜以消其阴。因此,对此证的早期防治,切不可浪用辛香走窜之药,耗其胸中之阳。若胸痹心痛彻背者,为胸痹而兼支饮,前方加半夏以去饮下逆。心痛如刺,瘀血阻络者,加丹参饮以活络消瘀。
03
LATERSUMMER
调脾气以应长夏生化之候
人年七十,脾气衰。脾居中州,为元气升降出入的枢纽,又是气血津液生化的源泉。脾与胃虽相表里,但二者机能属性各有不同。华云岫说:“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阳土,得阴自安。脾喜刚燥,胃喜柔润。
老人体肥,素禀多湿多痰者,调治以健脾、化湿、豁痰,六君子汤加香砂之类。
老人体瘦,素禀多火多燥者,调治以一甘平养胃,清化润燥,沙参麦门冬汤、叶氏养胃汤、琼玉膏之类。
然土为万物之母,脾土既伤,则失其健运之职,故饮食不消,兼寒则吐逆,兼湿则濡泄,化燥则便难。所以理脾胃者,补其虚,除其湿,行其滞,润其燥,调其气而已。参苓白术散,是为最优的调治之方。
04
AUTUMN
调肺气以应秋收之候
人年八十,肺气衰。宜调肺之元气,以防喘、咳、痰证之发生。肺主气,气者,为人身之根本。而气根于丹田,故肺肾为母子之脏。人参固本丸,为老人调肺益气的珍品。方中二冬清肺,二地益肾,人参大补元气,气者水之母,以气药引之则补阳,血药引之亦补阴。
老人久嗽,肺寒而燥者,宜白蜜、生姜熬膏作丸,含咽以润肺散寒;干咳无痰,肺肾津气两虚者,宜琼玉膏。
若痰湿郁滞,因酒食过量而致者,宜用顺气消食化痰丸.以除痰食,继用薯蓣丸,理脾肺而益元气。
若刚亢之威,木扣而金鸣者,当清金制木,佐以柔肝入络,宜仿百合固金汤以调之。
05
WINTER
调肾气以应冬藏之候
人年九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封固肾精元气,宜于将届九十之前五年,逢冬用药,如《中藏经》百补构精丸(熟地黄、山药、五味子、苁蓉、牛膝、山茱萸、泽泻、茯苓、巴戟天、赤石脂、石膏、柏子仁、杜仲),以填精固气。
老人命门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虚寒,饮食少思,或气虚有痰;或元阳虚惫,夜多漩溺等,用崔氏八味丸,益火消阴。亦可酌用景岳右归丸,以培右肾之元阳。
若真阴亏损,精血枯竭,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耳聋淋沥等,用六味地黄丸。肾水不足,不能滋养营卫,渐趋衰弱,宜景岳左归丸,以培左肾之元阴。
前人认为,调补元气,其总的原则是:凡气虚者,宜益其上,人参、黄芪之属;精虚者,宜补其下,熟地、枸杞之属;多阳虚无火者,宜补而兼暖,桂附、干姜之属;阴虚有火者,宜补而兼清,门冬、芍药、生地之属。这是阴阳调补的治法。
至若气因精而虚者,当自补精以化气,精因气而虚者,又当补气以生精。又有阳失阴而离者,不补阴,则难以收其散亡之气;水失火而败者,不补火,则不能苏其垂绝之阴,这就是阴阳相济的妙用。
所以最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是故以精气分阴阳,则阴阳不可离,以寒热分阴阳,则阴阳不可混,这又是阴阳的离合法则。
大凡阳虚多寒者,宜补而兼温,而清润之品非所宜,阴虚多热者,宜补以偏凉。而辛燥之类不可用。知补知避,而调元却病的方剂,皆可得而贯通。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谈三伏天晒背,不花1分钱,也不用动手,晒对能健康一整年
女人的慢性病,都与这条经有关!(女性必看)
三伏天灸这七个穴位,可祛除90%疾病!
脾弱全身就会弱,按压手穴来补脾
舌下取栓普及专题---血栓是怎么形成的
中医中医技术课程推荐
黄茂财特效中药治疗白癜风,牛皮癣等皮肤病
8月17日薛丽华,三部九候气机升降,脉、症、方
8月20日胡青耀连环锁,一病一锁治疗临床疾病
8月21日,陈杰新医正骨,脊柱定点复位疗法
8月25日,周志军董氏奇穴,诊之奇,针之效
白癜风感恩回馈白癫疯上海医院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