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希彦
来源/希言館(ID:xiyanguan)
导读:到底怎么补气血呢?减少思虑,清淡适量的饮食,再有适度的运动,规律的作息就好,此四条就是最好的方法,不用去花冤枉钱。现在气血亏虚的人太多了,经常有人问我原因,问我怎么把气血补回来?这篇文章算是一个统一回复吧。
有人会说,气血亏虚吃点补气血的不就好了吗?如果事情就这么简单的话,那就不应该有气血亏虚的人。因为我们这个时代首先是食品补品泛滥的时代。
生活中鸡鸭鱼肉,中药的补品,西药的补品,各种营养补充剂都太多太多了,这在以前的时代是不可以想象的。吃了这么多东西却还有气血亏虚的现象,说明问题不是出在这,那到底问题出在哪呢?
1.现代人的问题是大脑用过度了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对人体气血消耗最大的首先是情绪。
我们起心动念,谋虑也好,忧思也好,生气也好,烦恼也好,都在消耗气血。现代人的问题是大脑用过度了。我们都知道,僧道修行之人多无病且高寿,你见过修行人吃鸡鸭鱼肉的吗?不但不吃,和尚吃素,道士辟谷,从这一点就可以反证,世人靠吃补品吃营养去增长气血乃是迷途。
修行人修什么?修的是心
他们的法门说到底是静心的法门,六根清净,逍遥尘外,说到底是一个减字。营养过剩也会偷走我们的气血。摄入超过人体所需的营养,人体就要把这些营养垃圾清除掉。好比拿进来一样东西要费力气,搬走一样东西也同样要费力气。
生活中的垃圾需要集中焚烧,人体的上火多数也是营养垃圾的焚烧。有人会说,我吃了肉进了补之后,身上有劲儿,精神也旺盛。其实这个劲儿可能只是被虚火顶着,天天进补,去查身体,查出一身病的多的是,还气血亏虚的也多的是。
在临床的时候,如果病人的脉象是气血亏虚,精神却很亢盛,我们称之为逆症,这样的病是不好治的,如果是感觉精神不好,想睡觉,这样的病为顺,好治。古中医补气血首先不是去下补药,是调平衡理循环,阴阳平衡了,循环通畅了气血自己就会生长。
很多人吃完药之后说感觉很累,想睡觉,我说想睡你就睡,这是气血亏虚的人该有的反应,说明人体回到蓄养状态了,气血亏还燥烦亢奋,这就坏了,可现在这样的人很多。
另一个消耗我们气血的原因就是快节奏的生活
现在什么都快,人们说话语速越来越快,交通工具也越来越快,电影的节奏也越来越快,快就要剧烈的消耗能量。
人类的趋势注定是会越来越快的,因为工具在发展,技术在发展,但是我们的身体跟得上吗?我们的气血功能跟得上吗?所以应该让自己静下来,慢下来,这才是一种蓄积能量的状态,才能够把气血养回来。
追求刺激也是消耗气血的
什么叫刺激?就是瞬间点燃能量,让自己兴奋起来。比方说,喜欢吃麻辣、打麻将、打游戏、炒股票,饮料喝冰的,这些做法都是日常寻求刺激的行为,极大的透支人体库存的元气。
熬夜是消耗气血的主因
这个大家听得非常多了,因为晚上主阴,白天主阳。血就是阴,晚上是养血的时候,你不睡,怎么可能不气血亏呢?晚上很疲倦的时候洗澡也是很耗气血的。
洗澡还有一个忌讳就是不要早上空腹洗,最近我碰到气血亏虚的病人,首先就问这个原因,很多都中招。从人体经络的运行来看,最符合养生规律的洗澡时间是下午五至七点。
2.到底怎么补气血呢?
那到底怎么补气血呢?减少思虑,清淡适量的饮食,再有适度的运动,规律的作息就好,此四条就是最好的方法,不用去花冤枉钱。
可现在的人不喜欢听这些话,喜欢听奇技淫巧,比方说又出了什么新药,又有什么新的养生方法,这也是世道人心机巧太过所致。这个问题古来有之,当年乾隆皇帝请一个百岁老寿星来请教长寿之道,老寿星说的也是这些。乾隆不悦,说这些三岁小孩都知道。老寿星的回答是,八十岁老翁也不一定做得到。
人要有气血说到底是脾胃功能要好
怎么样才能健脾胃呢?有人说吃健脾的药。但是如果药就能健脾的话,那就太简单了,吃药就好了。其实最好的健脾胃的药是运动。脾主肌肉,肌肉有消耗有缺乏,脾胃功能才会增长,这是人体自然之作为,药物的外力作用是没有这么大的效果的。
准确的讲是适度地运动。运动过度,会适得其反,大汗出反而会消耗气血。运动的最佳状态是运动到身上发热微汗出。另外,上午运动比下午好。因为上午人体行阳经,顺应其生发;下午行阴经,主静,安静一点,阴血才蓄养。
分享一个经验:我在全国各地走得多,发现越是大城市,气血亏虚的人越多;往往是在小城市,偏远山区,相对闭塞的地方,气血功能好的,身体健康的人会多一些。
越是所谓发达的地方,人的心越复杂,活得越累;城里的小孩,零食很多,比大人还能吃麻辣,冰饮料冰西瓜家里常备着,还没上小学就进行各种教育和培训,去调动心智,所以现在气血亏虚的小孩也特别多。
作者简介:刘希彦国学研究者,在古中医、红学、古琴等传统文化领域皆有涉猎。著有《至简古医——道鉴伤寒论》一书。
?版权申明:转载仅作观点分享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END——
推荐阅读
??抗生素滥用太可怕!艾灸:天然的感冒药、安眠药、降压药、止痛药、美容药
老炮潘德孚:胰岛素是治糖尿病最好的药?还不如饿肚子有效
中医治疗中的排邪反应
30个止咳小妙招
何裕民:耗尽你阳气的,正是这些日常行为,一定要戒掉!
珍珠/ZhēnZhū
MARGARITA
性能特点:
本品质重镇怯,甘寒清解,入心、肝经。既镇心而安神定惊,治惊悸、失眠、癫痫及惊风;又清肝而明目除翳,治目赤翳障;还解毒敛疮、润肤祛斑,治喉痹口疮、溃疡不敛、皮肤色斑。
功效:
安神定惊,明目除翳,解毒敛疮,润肤祛斑。
主治病证:
(1)心悸,失眠,癫痫,惊风。
(2)目赤肿痛,翳障胬肉。
(3)喉痹,口疮,溃疡不敛。
(4)皮肤色斑。
性味:
甘咸,寒。
①《开宝本草》:寒,无毒。
②《品汇精要》:味淡,性寒,无毒。
③《纲目》:咸甘,寒,无毒。
归经:
入心、肝经。
①《纲目》:入厥阴肝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经。
别名:
真珠、蚌珠、真珠子、药珠、珠子、濂珠
来源:
本品为珍珠贝科动物马氏珍珠贝Ptriamartnsii(Dunkr)、蚌科动物三角帆蚌Hyriopsiscumingii(La)或褶纹冠蚌Cristariaplicata(Lach)等双壳类动物受刺激形成的珍珠。
药材类别:动物类
入药部分:
珍珠贝科动物珍珠贝、马氏珍珠贝或蚌科动物三角帆蚌、褶纹冠蚌、背角无齿蚌等贝类动物珍珠囊中形成的无核珍珠。
产地和分布:
海产的天然珍珠主产广东、台湾;淡水养殖的珍珠主产黑龙江、安徽、江苏及上海等地。
采收加工:
天然珍珠全年可采,以12月份为多。淡水养珠以养殖2-3年,秋末后采收。自动物体内取出,洗净,于燥。
性状鉴别:
本品呈类球形、长圆形、卵圆形或棒形,直径1.5~8mm。表面类白色、浅粉红色、浅黄绿色或浅蓝色,半透明,光滑或微有凹凸,具特有的彩色光泽。质坚硬,破碎面显层纹。气微,味淡。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每次0.3-1g,多入丸、散,不入汤剂。外用:适量,研末干撒、点眼或吹喉。
注意事项:
1.《海药本草》:真珠不药,须久研如粉面,方堪服饵。研之不细,伤人脏腑。
2.《宝庆本草折衷》:娠妇忌服。
3.《本草经疏》:病不由火热者勿用。
4.《本草新编》:疮毒若内毒示净,遽用真珠以生肌,转难收口。
珍珠的功效与作用:
镇心安神,养阴熄风,清热坠痰,去翳明目,解毒生肌。治惊悸,怔忡,癫痫,惊风搐搦,烦热消渴,喉痹口疳,目生翳障,疮疡久不收口。
①《本草经集注》:治目肤翳。
②《药性论》:治眼中翳障白膜。亦能坠痰。
③《海药本草》:主明目,除面皯,止泄。合知母疗烦热消渴,以左缠根治小儿麸豆疮入眼。
④《日华子本草》:安心、明目。
⑤《本草衍义》:小儿惊热药中多用。
⑥《纲目》:安魂魄,止遗精、白浊,解痘疔毒。
⑦《本草汇言》:镇心,定志,安魂,解结毒,化恶疮,收内溃破烂。
⑧《本经逢原》:煅灰入长肉药及汤火伤敷之。
附方:
①治大人惊悸怔忡,癫狂恍惚,神志不宁,及小儿气血未定,遇触即惊,或急慢惊风,痫痓搐搦:真珠一钱(研极细末),茯苓、钩藤、半夏曲各-两,甘草、人参各六钱(同炒黄,研极细末)。总和匀,炼蜜丸龙眼核大。每服一丸,生姜汤化下。(《本草汇言》)
②治小儿惊啼及夜啼不止:真珠末、伏龙肝、丹砂各一分,麝香一钱。同研如粉,炼蜜和丸如绿豆大。候啼即温水下一丸;量大小,以意加减。(《圣济总录》真珠丸)
③治小儿中风,手足拘急:真珠末(水飞)一两,石膏末一钱。每服一钱,水七分,煎四分,温服,日三。(《圣惠方》)
④治风痰火毒、喉痹,及小儿痰搐惊风:珍珠三分,牛黄一分。上研极细,或吹或掺;小儿痰痓,以灯心调服二、三分。(《医级》珠黄散)
⑤治口内诸疮:珍珠三钱,硼砂、青黛各一钱,冰片五分,黄连、人中白各二钱(煅过)。上为细末,凡口内诸疮皆可掺之。(《丹台玉案》珍宝散)
⑥治眼久积顽翳,盖覆瞳人:真珠一两,地榆三两(锉)。以水二大盏,同煮至水尽,取出真珠,以醋浸五日后,用热水淘令无醋气,即研令极细。每以铜箸,取少许点翳上,以瘥为度。(《圣惠方》)
⑦治风热眼中生赤脉,冲贯黑睛,及有花翳:真珠一分,龙脑半分,琥珀一分,朱砂半分,硼砂二豆大。同细研如粉。每日三、五度,以铜箸取少许,点在眦上。(《圣惠方》真珠散)
⑧治一切诸毒疽疮,穿筋溃络,烂肌损骨,破关通节,脓血淋漓,溃久不收之证:真珠一钱(研极细末),胞衣一具(烘燥,研极细末);白蜡一两,猪脂油一两,火上共熔化,和入胞衣末、真珠末,调匀。先以猪蹄汤淋洗毒疮净,将蜡油药,轻轻敷上,再以铅粉麻油膏药贴之。(《本草汇言》油蜡膏)
⑨治下疳皮损肉烂,痛极难忍,及诸疮新肉已满,不能生皮,又汤泼火烧皮损内烂,疼痛不止者:青缸花五分,珍珠一钱(研极细),真轻粉一两。上三味共研千转,细如飞面。凡下疳初起皮损,搽之;腐烂疼痛者,甘草汤洗净,猪脊髓调搽;如诸疮不生皮者,用此干掺。又妇人阴蚀疮。亦可搽。汤泼火烧痛甚者,用玉红膏调搽之。(《外科正宗》珍珠散)
⑩治发斑:珠子七个研碎,用新水调匀服之。(《儒门事亲》发斑药)
Not:以下关于中药材珍珠的介绍内容整理自《中华草本》《中国药典》《全国中草药汇编》等资料,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不宜当做私自用药珍珠的参照,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故事
宋仁宗时期,广州有一个外国商人,因病去世,官府没收了一批珍珠,群官分赃不均,上告京城,全部上献宫廷。仁宗与后宫嫔妃同观,颗颗珍珠圆大光泽,张贵妃爱不释手。仁宗用国库禁钱购买,赐予贵妃。宫中嫔妃争相去市上购珠,以制首饰,珠价顿时暴涨。一日,皇上带领众妃去御花园观赏牡丹,张妃姗姗来迟,最后到达,将所赐之珠尽皆佩饰,炫耀夺目,光彩照人,令众嫔妃羡妒不已。皇上观之不悦,用衣袖掩面,说,满头白纷纷,没有一点忌讳。张妃羞惭得面红耳赤,于是起身调换饰品,皇上大悦,赐众嫔妃牡丹花以簪发上。自此,宫中不在佩戴珍珠饰品。市上珠价大跌。张妃常患失眠,心悸、虚火之证,众医治之未效,王太医诊之,再三思考,令每日服珍珠粉一分(约合0.3克)。积数年,不但心悸失眠大愈,而且时到中年,容颜不改当初,娇嫩如故,皇上宠幸依然,王太医赏赐甚多。宋自南渡后,宫中秘方才渐流传于民间,珍珠保护皮肤的功效遂记载于本草书中。
珍珠/ZhēnZhū
MARGARITA
性能特点:
本品质重镇怯,甘寒清解,入心、肝经。既镇心而安神定惊,治惊悸、失眠、癫痫及惊风;又清肝而明目除翳,治目赤翳障;还解毒敛疮、润肤祛斑,治喉痹口疮、溃疡不敛、皮肤色斑。
功效:
安神定惊,明目除翳,解毒敛疮,润肤祛斑。
主治病证:
(1)心悸,失眠,癫痫,惊风。
(2)目赤肿痛,翳障胬肉。
(3)喉痹,口疮,溃疡不敛。
(4)皮肤色斑。
性味:
甘咸,寒。
①《开宝本草》:寒,无毒。
②《品汇精要》:味淡,性寒,无毒。
③《纲目》:咸甘,寒,无毒。
归经:
入心、肝经。
①《纲目》:入厥阴肝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经。
别名:
真珠、蚌珠、真珠子、药珠、珠子、濂珠
来源:
本品为珍珠贝科动物马氏珍珠贝Ptriamartnsii(Dunkr)、蚌科动物三角帆蚌Hyriopsiscumingii(La)或褶纹冠蚌Cristariaplicata(Lach)等双壳类动物受刺激形成的珍珠。
药材类别:动物类
入药部分:
珍珠贝科动物珍珠贝、马氏珍珠贝或蚌科动物三角帆蚌、褶纹冠蚌、背角无齿蚌等贝类动物珍珠囊中形成的无核珍珠。
产地和分布:
海产的天然珍珠主产广东、台湾;淡水养殖的珍珠主产黑龙江、安徽、江苏及上海等地。
采收加工:
天然珍珠全年可采,以12月份为多。淡水养珠以养殖2-3年,秋末后采收。自动物体内取出,洗净,于燥。
性状鉴别:
本品呈类球形、长圆形、卵圆形或棒形,直径1.5~8mm。表面类白色、浅粉红色、浅黄绿色或浅蓝色,半透明,光滑或微有凹凸,具特有的彩色光泽。质坚硬,破碎面显层纹。气微,味淡。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每次0.3-1g,多入丸、散,不入汤剂。外用:适量,研末干撒、点眼或吹喉。
注意事项:
1.《海药本草》:真珠不药,须久研如粉面,方堪服饵。研之不细,伤人脏腑。
2.《宝庆本草折衷》:娠妇忌服。
3.《本草经疏》:病不由火热者勿用。
4.《本草新编》:疮毒若内毒示净,遽用真珠以生肌,转难收口。
珍珠的功效与作用:
镇心安神,养阴熄风,清热坠痰,去翳明目,解毒生肌。治惊悸,怔忡,癫痫,惊风搐搦,烦热消渴,喉痹口疳,目生翳障,疮疡久不收口。
①《本草经集注》:治目肤翳。
②《药性论》:治眼中翳障白膜。亦能坠痰。
③《海药本草》:主明目,除面皯,止泄。合知母疗烦热消渴,以左缠根治小儿麸豆疮入眼。
④《日华子本草》:安心、明目。
⑤《本草衍义》:小儿惊热药中多用。
⑥《纲目》:安魂魄,止遗精、白浊,解痘疔毒。
⑦《本草汇言》:镇心,定志,安魂,解结毒,化恶疮,收内溃破烂。
⑧《本经逢原》:煅灰入长肉药及汤火伤敷之。
附方:
①治大人惊悸怔忡,癫狂恍惚,神志不宁,及小儿气血未定,遇触即惊,或急慢惊风,痫痓搐搦:真珠一钱(研极细末),茯苓、钩藤、半夏曲各-两,甘草、人参各六钱(同炒黄,研极细末)。总和匀,炼蜜丸龙眼核大。每服一丸,生姜汤化下。(《本草汇言》)
②治小儿惊啼及夜啼不止:真珠末、伏龙肝、丹砂各一分,麝香一钱。同研如粉,炼蜜和丸如绿豆大。候啼即温水下一丸;量大小,以意加减。(《圣济总录》真珠丸)
③治小儿中风,手足拘急:真珠末(水飞)一两,石膏末一钱。每服一钱,水七分,煎四分,温服,日三。(《圣惠方》)
④治风痰火毒、喉痹,及小儿痰搐惊风:珍珠三分,牛黄一分。上研极细,或吹或掺;小儿痰痓,以灯心调服二、三分。(《医级》珠黄散)
⑤治口内诸疮:珍珠三钱,硼砂、青黛各一钱,冰片五分,黄连、人中白各二钱(煅过)。上为细末,凡口内诸疮皆可掺之。(《丹台玉案》珍宝散)
⑥治眼久积顽翳,盖覆瞳人:真珠一两,地榆三两(锉)。以水二大盏,同煮至水尽,取出真珠,以醋浸五日后,用热水淘令无醋气,即研令极细。每以铜箸,取少许点翳上,以瘥为度。(《圣惠方》)
⑦治风热眼中生赤脉,冲贯黑睛,及有花翳:真珠一分,龙脑半分,琥珀一分,朱砂半分,硼砂二豆大。同细研如粉。每日三、五度,以铜箸取少许,点在眦上。(《圣惠方》真珠散)
⑧治一切诸毒疽疮,穿筋溃络,烂肌损骨,破关通节,脓血淋漓,溃久不收之证:真珠一钱(研极细末),胞衣一具(烘燥,研极细末);白蜡一两,猪脂油一两,火上共熔化,和入胞衣末、真珠末,调匀。先以猪蹄汤淋洗毒疮净,将蜡油药,轻轻敷上,再以铅粉麻油膏药贴之。(《本草汇言》油蜡膏)
⑨治下疳皮损肉烂,痛极难忍,及诸疮新肉已满,不能生皮,又汤泼火烧皮损内烂,疼痛不止者:青缸花五分,珍珠一钱(研极细),真轻粉一两。上三味共研千转,细如飞面。凡下疳初起皮损,搽之;腐烂疼痛者,甘草汤洗净,猪脊髓调搽;如诸疮不生皮者,用此干掺。又妇人阴蚀疮。亦可搽。汤泼火烧痛甚者,用玉红膏调搽之。(《外科正宗》珍珠散)
⑩治发斑:珠子七个研碎,用新水调匀服之。(《儒门事亲》发斑药)
Not:以下关于中药材珍珠的介绍内容整理自《中华草本》《中国药典》《全国中草药汇编》等资料,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不宜当做私自用药珍珠的参照,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故事
宋仁宗时期,广州有一个外国商人,因病去世,官府没收了一批珍珠,群官分赃不均,上告京城,全部上献宫廷。仁宗与后宫嫔妃同观,颗颗珍珠圆大光泽,张贵妃爱不释手。仁宗用国库禁钱购买,赐予贵妃。宫中嫔妃争相去市上购珠,以制首饰,珠价顿时暴涨。一日,皇上带领众妃去御花园观赏牡丹,张妃姗姗来迟,最后到达,将所赐之珠尽皆佩饰,炫耀夺目,光彩照人,令众嫔妃羡妒不已。皇上观之不悦,用衣袖掩面,说,满头白纷纷,没有一点忌讳。张妃羞惭得面红耳赤,于是起身调换饰品,皇上大悦,赐众嫔妃牡丹花以簪发上。自此,宫中不在佩戴珍珠饰品。市上珠价大跌。张妃常患失眠,心悸、虚火之证,众医治之未效,王太医诊之,再三思考,令每日服珍珠粉一分(约合0.3克)。积数年,不但心悸失眠大愈,而且时到中年,容颜不改当初,娇嫩如故,皇上宠幸依然,王太医赏赐甚多。宋自南渡后,宫中秘方才渐流传于民间,珍珠保护皮肤的功效遂记载于本草书中。
故事
宋仁宗时期,广州有一个外国商人,因病去世,官府没收了一批珍珠,群官分赃不均,上告京城,全部上献宫廷。仁宗与后宫嫔妃同观,颗颗珍珠圆大光泽,张贵妃爱不释手。仁宗用国库禁钱购买,赐予贵妃。宫中嫔妃争相去市上购珠,以制首饰,珠价顿时暴涨。一日,皇上带领众妃去御花园观赏牡丹,张妃姗姗来迟,最后到达,将所赐之珠尽皆佩饰,炫耀夺目,光彩照人,令众嫔妃羡妒不已。皇上观之不悦,用衣袖掩面,说,满头白纷纷,没有一点忌讳。张妃羞惭得面红耳赤,于是起身调换饰品,皇上大悦,赐众嫔妃牡丹花以簪发上。自此,宫中不在佩戴珍珠饰品。市上珠价大跌。张妃常患失眠,心悸、虚火之证,众医治之未效,王太医诊之,再三思考,令每日服珍珠粉一分(约合0.3克)。积数年,不但心悸失眠大愈,而且时到中年,容颜不改当初,娇嫩如故,皇上宠幸依然,王太医赏赐甚多。宋自南渡后,宫中秘方才渐流传于民间,珍珠保护皮肤的功效遂记载于本草书中。
滑动文字样式可以作为隐藏样式的最好替代品。只要标题后多空几行,达到下方内容滑动后才能看到,就已经达到目的了。
刘希彦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