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珍
八珍汤亦为八珍散
因其皆乃补气补血药中珍贵之品
故名八珍。
此方益气补血
主治气血两虚,临床应用广泛。
源
流
发
展
在现存古籍中,发现名为“八珍汤”的方剂主要有七首,但其来源、方药组成、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等均有所不同。
1
?《瑞竹堂经验方》
最早“八珍汤”之名见于元代·沙图穆苏所著《瑞竹堂经验方》一书,全方由人参、白术、茯苓、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炙甘草八味以等量入药,原书中主治:“脐腹疼痛,全不思食,脏腑怯弱,泄泻,小腹坚痛,时作寒热。”常用于治疗久病失治、病后失调或失血过多所致之气血两虚之证。
2
《丹溪心法》?
之后,在元代·朱震亨所著《丹溪心法》卷四中,出现了以治疗虚损所致脾胃不和诸症的“八珍汤”,该方由当归、赤芍、川芎、熟地、人参、白茯苓、甘草、砂仁等分入药,较之前方,去白术、添砂仁,且煎煮时配生姜、大枣,侧重于治疗虚损之气血两虚、脾胃不调之证。
3
▽《正体类要》
到了明代,大医家薛己在其著作《正体类要》中将此方(《瑞竹堂经验方》中八珍汤)药物剂量略微调整后,常用于治疗外伤失血过多所致气血皆虚,正如书中记载“治伤损等症,失血过多,或因克伐血气,耗损恶寒、发热、烦躁等症。”
4
《王旭高医术六种》?
“四物地芍与归芎,
血家百病此方通。
八珍合入四君子,
气血双疗功独崇。”
陈士铎
5
▽《石室秘录》
清代·陈士铎《石室秘录》中亦记载了“八珍汤”(当归3钱,白芍2钱,黄耆3钱,白术3钱,柴胡5分,熟地5钱,升麻5分,人参1钱,茯苓1钱,川芎1钱)主治气沉血滞而成的呕逆、躄废之证。
方
药
解
析
功用:益气补血。
主治:气血两虚证。
证
见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少气懒言,四肢倦怠,心悸怔忡,食少神疲,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等。
诸症皆因久病失治、病后失调或失血过多造成的气血两虚,病在心、肝、脾三脏,心主血、肝藏血,心肝血虚,故而出现面色无华或苍白,血不上荣则头晕目眩、心悸怔忡、舌淡脉细,而脾主运化,乃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则面色萎黄、倦怠乏力、少气懒言、食少神疲、脉虚无力。
治
则应补气、养血并重,健运脾气,以资生化。
现
代
应
用
中医认为“损者益之,虚者补之”,八珍汤合四君子汤、四物汤补气补血之长,对于多种原因引起的气血两虚之证,能起到扶正抑邪,补气养阴,滋养肝肾,健脾生血之效,故推崇为气血双补经典之方,临床常用于内、外、妇、产及老年病科。
随着八珍汤科研工作的深入,其药效机理也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特别是在对骨髓造血功能恢复及机体免疫功能提高等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其中八珍汤对骨髓抑制小鼠、大鼠、犬外周血象的恢复、骨髓有核细胞数的增殖、三系祖细胞集落产率的提高均有明确的促进作用,八珍汤对小鼠T、B淋巴细胞增殖,IL-1、IL-2、IL-3分泌的促进亦有报道。
此外,自从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颁布《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及《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的技术要求》以来,中药配方颗粒渐渐被患者所青睐。传统熬药煎服的方式逐渐难于满足患者快节奏的日常生活方式,特别是年轻患者,熬药的耗时耗神渐渐令传统医学将部分患者“拒之门外”。医院、药店提供了代患者熬药的服务,但同样这种中药制剂不便于携带和保存。
因此,为提高疗效和方便服用,万年青采取蒸酒提纯的制作方法,并把汤剂改良为口服液剂型,命名为“八珍液”。
*适用人群*
1、亚健康人士,冬天手脚冰凉,怕冷的人
2、容易乏力、嗜睡、易疲劳等
3、面色萎黄或苍白、贫血、月经量少、起立时头晕、经期头晕头痛
4、准备怀小孩的女士,需要先滋补气血的
5、因气血虚弱而流产的女士,需要调养以巩固身体的
6、产后气血亏虚,需要滋补的人
7、男士气血亏虚的也可以使用
8、丰胸美容的女士,八珍液具有很好的美容效果,曾被“台湾大长今”——赖雅妍,大力推荐。
9、更年期女性,可以调节体内的激素,留住美丽,延后更年期。
10、血气两虚的老年人,可以有效的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增强免疫力。
一生健康万年长青
用心守护人类健康
?长按识别看白癜风要多少钱北京中科皮肤医院好不好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