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眼肉就是我们平常吃的桂圆肉。新鲜的龙眼肉质极嫩,汁多甜蜜,美味可口。鲜龙眼烘成干果后即成为中药里的桂圆。
龙眼肉味甘,性平,闻起来香香的,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功效。常常用于治疗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虚萎黄。
龙眼肉之煮出的汤汁,气味浓郁而颜色发红,不仅可以保合心气,还可以滋补脾血。
龙眼肉芳香的气味同时能醒脾健胃,常被用于治疗思虑过度,心脾两伤之证。所谓的心脾两伤,一般都是思虑过度导致的。想太多的人,就很容易心脾两伤。
常见的症状就是心虚怔忡,晚上失眠多梦,或者是脾虚容易腹泻,甚至会出现脾不统血的情况——崩漏或者二便下血。
我有个朋友的先生,是个生意人,整天飞来飞去,日日夜总会(夜里总是开会),后来他就常常尿血。去医院检查了很多次,也没检查出什么问题。医生只说他肾虚,开了好多补肾的药,然并卵。
我听说以后,就推荐他用归脾丸,因为像他这样整天忧思忡忡的人,尿血多半都是脾虚,脾不统血造成的。归脾丸的组方里就有龙眼肉。
结果吃了归脾丸之后,他尿血的症状很快就消失了,他特别高兴,因为终于证实了他的肾,没毛病。
由于龙眼肉味甘,可以入脾,因此它还有养肺的作用,所谓脾土生肺金。它可以治疗肺虚引起的咳嗽,或者痰中带血的咳嗽。龙眼肉就是食物而已,老少皆宜,尤其适合不爱吃药的小朋友。
来来来,还是讲故事吧。好听的中药故事,不好听不要钱。
以前有个骚年,可能是因为学习压力太大了,考试排名太难看,所以慢慢的变得心里面慌慌的,很焦虑。老觉得老师家长要找他麻烦,晚上也睡不好觉,很是痛苦。
后来没办法,家人找到张锡纯先生开药,张先生一诊疗,判断这是个心脾两虚的病,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的症状,都是因为心血虚造成的。
于是让这位可怜的骚年,回家后买点龙眼肉,放在蒸饭的笼屉上和米一起蒸熟。然后当成小零食,没事儿的时候就随便吃点。结果这小伙子吃到差不多有一斤的时候,这个病就彻底好了(病遂除根)。
另一个医案:一个六、七岁的童子,常常大便下血,几个月都不好,吃了好多药都没用,家里人急死了。结果张先生还是用的龙眼肉,让家长蒸熟了给小孩儿服用。
“约日服两许,服旬日痊愈”。意思就是每天吃一两左右,吃了大概十天,这个便血的病就好了。
这些都是治疗小朋友的,那大人的病能不能治呢?当然也是可以的。有个妇人,40多岁了,一开始的症状是心中发热,气机不舒,医生给用了清热泻火,理气行气的药。结果吃完,就开始不停地拉肚子,而且止都止不住。
然后赶紧地换医生,医生一看,用凉药腹泻,那就赶紧换成温药吧。换成温药之后,刚开始还有点儿效果,不怎么拉了。可是没几天,又继续腹泻,一天要泻到四五次不止。就这样,一拉,拉了有半年。
所以当这位病人半年后找到张锡纯先生的时候,基本已经快挂了。身体非常虚弱,虚汗淋漓,心中慌乱惊恐,饮食很少。
张先生想了又想,随后用了一个方子,里面的组成就只有三味药:龙眼肉、生山药、炒白术各一两,补脾兼补心肾。然后病人服用后“数剂泻止”。之后张先生又根据病人的情况用了一些药善后,这个虚证就此痊愈了。
其实这三味药里,山药和龙眼肉都是食物。。。。。真正的名医,就是可以这样随便用些常见的食物,捎带手的就把病给治好了。
人类和大自然,其实是一个整体。所以大自然中最常见的食物,一定是最有益人体健康的。如果只有冬虫夏草能治病,那人类早就灭绝了。
所以永远不要小看我们身边这些珍贵的食物,它们就是良药,良药也并不全都苦口。龙眼肉其实还有很多种药食同源的食用方法。
比如:治疗脾虚腹泻,可以用龙眼干14粒,生姜3片,煎汤服用(《泉州本草》)。
治疗产后浮肿,可以用龙眼干、生姜、大枣,煎汤服用(《泉州本草》)。
龙眼肉米粥也是特别好的药食同源的食物,可以治疗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而引起的虚烦不眠。具体作法是,用龙眼干15克,粳米60克,莲子10克,芡实15克,加水煮粥,并加白糖少许(《食疗粥谱》)。
10份龙眼肉加1份西洋参粉同蒸,蒸够40个小时,就是我们常说的“玉灵膏”了,它可以大补气血,治疗气血双虚导致的心中怔忡、失眠多梦和体虚疲倦等证(《随息居饮食谱》)。
龙眼肉是没有副作用的。但过量服用,很多人会有上火的症状。比如流鼻血、口腔溃疡、口腔黏膜发炎、便秘等。因此阴虚火旺的人要少服,脾胃有痰火及湿滞停饮、恶心呕吐者忌服。孕妇慎服。此外,因其含糖量较高,故糖尿病患者不宜多服。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