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浙江、湖北、广西、福建、安徽等地。
味甘、微苦,性微寒。归心、肺、胃经。
“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赢瘦短气。”—《神农本草经》
“清心润肺之药。主心气不足,惊悸怔忡,健忘恍惚,精神失守;或肺热肺燥,咳声连发,肺痿夜焦,短气虚喘,火伏肺中,咯血咳血;或虚劳咳热,津液干少;或脾胃燥涸,虚秘便难。”――《本草汇言》
“治心肺虚热。”——《本草衍义》
功效主治
本品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主要适用于如下病证:
阴虚肺燥
症见咽干口渴、干咳少痰等,常与沙参、阿胶、生地、枇杷叶等同用。
胃阴耗伤
症见津少口渴、舌干苔少等,常与石斛、天花粉、沙参等同用。
心阴不足
症见心悸、虚烦失眠等,常与生地、丹参等同用。
选购要点
以身干、个肥大、质柔软、半透明、表面淡黄白色、气香、味甜、嚼之发黏者为佳。
贮藏方法
贮于有盖容器内,防潮,防蛀,防鼠。
用法用量
煎服,6~20克;或入丸、散、饮剂。
注意事项
寒咳痰饮、脾虚便溏者忌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