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怦然心动,小鹿乱撞”
是什么扰乱了你的心
大家是不是有想到好事将近?
有可能这是一种危险正潜伏在你的身边
那就是一种容易引起严重致残
甚至致死的心脏病——心房颤动
什么是房颤?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跳动的快慢和整齐度出现问题,表现为心脏跳的太快、太慢或不整齐。
七年房颤瓣膜病
一颗小药丸转窦性
青白江的杨大爷今年80岁,在七年前因心脏怦怦乱跳、心慌气短、医院检查,查出有房颤、心脏早搏。医院老年病科袁主任运用中医手段经过一番对症治疗后,杨大爷的情况明显好转,顺利出院。
谁料到好事多磨,出院三年后杨大爷病情再次反复,焦急的家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袁主任用以益气活血丸进行治疗,患者根据医嘱坚持服用药丸后,房颤问题基本消失。不用做任何手术,仅靠服用中医古方就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在住院治疗期间,我就感觉自己心慌气短的症状明显好转了,而且房颤发生的频率也减少了,真没想到益气活血丸这么有效!从年到现在我一直坚持吃这个药丸,房颤、早搏的症状再也没有出现了。”据杨大爷说,坚持服用益气活血丸至今四年,病情得到改善,复查心电已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至今病情稳定。
中医看房颤中医认为房颤的病机在与本虚,《伤寒论》中讲到“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心动悸当属新知阴阳气血俱虚,心失所养,鼓动无力所致。
《济生方·惊悸》中说:“夫怔忡者,此心血不足也,盖心主于血,血乃心之主,心乃行之君,血富则心君自安已”明确指出怔忡因心血不足所致。此外,痰瘀内阻也可导致房颤的发生。
《丹溪心法·惊悸怔忡》中说惊悸病本为心虚,在惊为痰,在悸为饮,认为心悸与痰扰心神有关等。
●老年病科●科主任:袁杰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四川省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先后师承于全国名中医、首届四川省十大名中医陈绍宏教授、老年病专家陈学忠教授、四川省第二届十大名中医陈天然教授。
从事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工作10余年,曾获青白江区首届“最美劳动者”;年度青白江区卫计系统“群众最满意医生”。为中国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老年医学会重症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心衰委员会委员,四川省老年医学会动脉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中医促进会呼吸睡眠专业委员会理事,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主研省级科研课题两项,发表论文10余篇。
擅长老年消化系统疾病,冠心病,慢阻肺,糖尿病,尤擅长:萎缩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习惯性便秘,干燥综合征,扁平苔藓,口腔溃疡,灼口综合征,肺纤维化,顽固性咳嗽,脑供血不足,失眠,焦虑症,抑郁症,痛经,月经不调,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神经血管性头痛,不明原因发热,血小板减少性质紫癜,粒细胞减少症,再障,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内科疑难杂症的诊治等。
咨询副主任医师:何福强
四川省名中医陈天然专家的学术经验继承人,青白江区名中医,青白江区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指导专家组成员,首届中国医师节特别贡献人物。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30余年,已在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4篇。
擅长疾病: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如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慢性胆囊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炎、心脑血管疾病;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症;儿科疾病,如小儿感冒、鼻炎、咳嗽;皮肤疾病,如湿疹、疱疹、痤疮、黄褐斑;针灸治疗面瘫、中风、半身不遂、颈腰椎病、痛风等慢性病和疑难杂症。
咨询编辑:茫茫多
审核:翁顺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