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健康养生法(夏至篇)
今日夏至
年6月21日星期日
农历五月初一
夏至是夏天的第4个节气。此后气温炎热,机体一不适应就会发病,一定注意防暑;天地万物此时生长最旺盛。祝福所有的朋友夏至安康,清凉一夏!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就确定下来了,这种地位不是每一个节气都有的,也说明这一天特殊性很明显的: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北京达15小时),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所谓夏九九,这第一九就是从这一天开始了。有了这两个“最”所以,此时人的感觉并不会太舒服:嗜睡、腹痛、头晕、烦躁……这些小情绪看起来受到太阳辐射的干扰而无法避免,但却有一个根源:滞。这也就是我们祖先把这一天定为养生节气的先见。
腹痛是寒滞,头晕是寒滞,烦躁是情滞……一个“滞”字,贯穿整个夏九九,并且时刻影响着我们的健康,“滞”在不同的地方,也会给我们本存的疾病带来威胁。因此:夏至必须防三滞。
安度夏至,防此3滞01防情滞:调息静心夏至之后大家的工作更加繁忙,再加上这个时间段的天气时而炎热、时而闷热、时而湿热,人的情绪也难免会受到影响,因为湿度会影响人的神经系统,尤其是闷热和湿热的环境导致神经系统不稳定,这时很容易就患上焦虑症,让不良情绪停滞,影响工作和学习效率,因此,在夏季让情绪稳定下来,格外重要。
三国时期的著名养生家嵇康在其所著的《养生论》中对预防炎夏的“情滞”有自己精辟的见解,他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这段话的核心意思也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心静自然凉”。夏季让心静下来可以试试练习中医经典健身气功六字诀——“吹、呼、唏、呵、嘘、丝”。
六字诀中的呵字决适宜夏季练习防治心病,缓解焦躁情绪。
?在人体器官中,“呵”对应心,常练习此功,可以补心气,对心神不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口舌糜烂等症有一定疗效。
?练功时,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掌心向里由小腹前抬起,经体前至胸部两乳中间位置向外翻掌,上托至眼部。
?呼气尽吸气时,翻转手心向面,经面前、胸腹前缓缓下落,垂于体侧。
?应注意念“呵”字时口形为口半张,腮用力,舌抵下腭,舌边顶齿。连做6次,然后调息。
02防寒滞:莫贪生冷防寒:这些事万万别贪多
夏季寒邪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受凉、二是饮食。所以,要防寒,与受凉及寒凉的饮食有关的事,都要谨慎。
01凉水不可冲脚一些人喜欢在夏天用凉水冲脚,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脚上的感觉神经末梢受凉水刺激后,会引起正常运转的血管舒张功能失调,从而诱发肢端运动痉挛、关节炎和风湿病的发生。
02冰物不可多食凡10℃以下的都算冰冷食物,更不用提冰啤酒、冰棍了。这些食物吃多了,轻者腹泻、腹痛,重的能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快的是冬天会咳嗽、怕冷,慢的给疾病埋下隐患。
03寒气不可多吹夏季使用空调最佳温度为25~27℃,室内外温差不宜超过5℃;每隔2小时要通风换气;有些病人不宜长期待在空调房内,否则易患“空调病”。
04强风不可多吹身体出汗较多时,不宜马上直接对着风扇吹;睡觉时应避免将风扇直接吹头部,最好风扇摇摆并将风速调到低档。
05睡觉不可贪凉夏季睡觉时要护好两个部位:咽喉和后心,这是人体最薄弱的地方,很容易受到风寒的侵犯。护好这两个部位,有助于帮助身体缓冲低温的寒气。
03防食滞:吃苦加按摩夏季虽然新陈代谢加快,但是很多人会觉得胃口并不好,因为闷热和湿热的天气不利于人的肠胃蠕动,如果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食滞不化,更易伤脾胃,久而久之会引起食滞的现象,如何应对呢?
医院食疗药膳门诊王东旭副主任中医师建议,夏至除了清淡饮食,还可多吃性味偏苦的蔬菜,如苦瓜、芹菜等。因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湿、清凉解暑、促进食欲等作用。不过,苦味食物又偏寒凉,虽然能清热泻火,但属于清泻类食物,体质较虚弱者不宜食用,否则会加重病情。
对于虚寒体质不适合吃“苦”的人如何预防食滞呢?大家可以试试按摩。比如每天下午1~3点这个时间段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消化的效果最好。
这是因为此时段小肠经经气最旺,按揉肚子可以加速小肠吸收,能促进消化。中医认为,人体的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经常按摩肚腹,能协调脾胃,调和五脏六腑气血运行,促进肚腹血液循环,有提神、补气、添精等作用。
?以肚脐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稍用力缓缓推摩腹部,至左下腹(结肠部)可稍稍加力。
?摩腹保健宜在晨起空腹或睡前操作,每次36圈,每天操作2次,以腹部温热、舒适感为佳;
?如治疗食积、腹胀、便秘等,则不拘时间,次数和力量可适当加重,以腹部肠鸣、排气排便为佳。
预防3个夏季常见病1、防中风,莫在“烧烤模式”和“冰柜模式”间频繁切换
夏季,“骄阳似火”和“狂风骤雨”的天气往往会交替出现;很多人还经常进出空调房,使自己在“烧烤模式”和“冰柜模式”间频繁切换。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院三系副主任石祥恩提醒大家,在这种情况下,中风往往会“不请自来”,特别是对于7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患上中风的可能性更大。那么,夏季如何才能预防中风呢?石祥恩为大家提了以下几点建议:
适当地调整空调温度,避免室内和室外的温差过大。
多喝水,注意少量多次。
饮食上应以清淡素食为主,多吃蔬菜瓜果、五谷杂粮。
进行适当的运动,比如散步、做体操等。
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
2、护肠道,谨防“病从口入”
夏季气温较高,病菌繁殖较快,所以食物很容易被病菌污染,当人们吃了被病菌污染的食物以后,很容易患上肠道疾病。尤其是对于抵抗力较差、防护意识较弱的儿童来说,这一情况更加严重。医院儿科主任吴松表示,“预防肠道疾病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具体而言,吴松建议大家:
避免暴饮暴食。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饭前便后洗手。
吃瓜果前要洗净、削皮,不喝生水,不吃过期、变质的食物。
不买“三无”食品,少吃街头小摊贩售卖的各种卤菜、熟食等。
3、莫贪凉,小心“吹”出热伤风
夏季天气较热,很多人在大汗淋漓的时候喜欢吹空调,但在吹空调的过程中,有些人发现自己出现了鼻塞、打喷嚏、头疼、口渴、心烦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发烧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很可能患上了热伤风,也就是俗称的热感冒。那么,如何预防热伤风呢?
不要过度贪图空调房里的凉爽,开空调的时间不宜太长。
室内应经常开窗换气,确保室内、室外空气的对流交换。
室温宜恒定在25℃左右,室内、室外的温差最好不要超过7℃。
居室内应尽可能利用自然风降温。
夏至养生指南护心提阳6种蔬菜不能少
四个食谱祛湿效果好
夏至节气吃“两果”
夏至饮食禁忌
夏至养生4重点做好四件事一年不生病
夏至养生6要素1、情志调养2、祛湿:健脾清热生阳气3,消暑:多喝绿茶夏至3防往期内容
?《黄帝内经》提倡医生“治未病”——“自愈”好过“治愈”!
?它堪称最温柔的“慢性自杀”——只要这样站一站,疾病绕着走!
?到了一定年龄,你终将不争不吵不炫耀!
?下大雨,有人拍下这一幕,太感人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