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考点每日推送
研
习
方
青竹
剂
知识点
祛痰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
答:
:凡以祛痰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除痰涎的作用,治疗各种痰证的方剂,统称祛痰剂。属于“八法”中的“消法”范畴。
:寒痰、热痰、湿痰、燥痰、风痰等。
:分为燥湿化痰剂、清热化痰剂、润燥生痰剂、温化寒痰剂和治风化痰剂五类。
祛痰剂的配伍规律
答:
a.痰由湿生,湿主要源于脾肾。故祛痰剂中多配伍健脾祛湿之药,或益肾之品;
b.多配伍理气药,因痰随气而升降,气滞则痰聚,气顺则痰消;
c.痰流经络、肌腠而为瘰疬、痰核者,常配伍软坚散结之品,随其虚实寒热而调之。
祛痰剂的注意事项
答:
a.辨别痰证之性质,分清寒热燥湿的不同;
b.对痰嗽咳血者,则不宜应用辛温燥烈之品;
c.表邪未解或痰多者,慎用滋润之品,以防壅滞留邪。
方剂01:二陈汤
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成;
理气和中兼燥湿,一切痰饮此方珍。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湿痰证。
*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腻或腻,脉滑。
*君: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
*臣:橘红—理气燥湿;
*佐使:茯苓—健脾渗湿;
生姜—化痰和胃,解半夏之毒;
乌梅—收敛肺气,与半夏、橘红相伍,散中兼收,防其燥散伤正之虞;
甘草—调和诸药,兼以润肺和中。
*本方性燥,故痰燥者慎用;
*吐血、消渴、阴虚、血虚者忌用本方。
*散收相合,标本兼顾。
*燥湿理气祛已生之痰,健脾渗湿杜生痰之源。
方剂02:温胆汤
温胆夏茹枳陈助,佐以茯草姜枣煮;
理气化痰利胆胃,胆胃不和诸症除。
→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
*胆怯易惊,虚烦不宁,失眠多梦,或呕恶呃逆,或眩晕,或癫痫等,苔腻微黄,脉弦滑。
*君: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
*臣:竹茹—清热化痰,止呕除烦;
*佐使:枳实、陈皮—行气消痰;
茯苓—健脾渗湿;
生姜、大枣、甘草—和中,调药。
*心肝血虚之烦悸者不宜用。
*温凉兼进,不寒不燥。
方剂03:清气化痰丸
清气化痰胆星萎,夏芩杏陈枳实投;
茯苓姜汁糊丸服,气顺火清痰热瘳。
→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痰热咳嗽。
*咳嗽,咳痰黄稠,胸膈痞闷,甚则气急呕恶,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君:胆南星—清热豁痰;
*臣:黄芩、瓜蒌仁—清肺热、化痰结;
半夏—去性取用,化痰散结,降逆止呕;
*佐使:杏仁—降利肺气以宣上;
陈皮—理气化痰以畅中;
枳实—破气化痰以宽胸;
茯苓—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
姜汁—既可制半夏之毒,又增强祛痰降逆之力。
*咳痰清稀色白,或痰白滑利易咯属寒痰、湿痰者,不宜使用本方。
*化痰、清热、理气并用。
方剂04:小陷胸汤
小陷胸汤连夏蒌,宽胸散结涤痰优;
痰热内结痞满痛,苔黄脉滑此方求。
→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痰热互结之小结胸证。
*心下痞闷,按之则痛,或心胸闷痛,或咳痰黄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君:瓜蒌实—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臣:黄连—泻热降火;
*佐:半夏—降逆化痰。
*湿痰、寒痰以及中虚痞满者,本方不宜。
*清热化痰与理气并用,辛开苦降。
方剂05:滚痰丸
滚痰丸用青礞石,大黄黄芩与沉香;
百病多因痰作祟,顽痰怪症力能匡。
→泻火逐痰。
→实热老痰证。
*癫狂昏迷,或惊悸怔忡,或不寐怪梦,或咳喘痰稠,或胸脘痞闷,或眩晕耳鸣,大便秘结,苔黄厚腻,脉滑数有力。
*本方以重坠剽悍之祛痰药,配伍攻下荡涤之品,以攻泻顽痰。
方剂06:贝母瓜蒌散
贝母瓜蒌天花粉,橘红茯苓加桔梗;
肺燥有痰咳难出,润肺化痰此方珍。
→润肺清热,理气化痰。
→燥痰咳嗽。
*咳嗽痰少,咯痰不爽,涩而难出,咽喉干燥,苔白而干。
*君: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臣:瓜蒌—清热化痰;
*佐:天花粉—清热润燥;
茯苓—健脾渗湿;
橘红、桔梗—理气化痰。
*肺肾阴虚、虚火上炎之咳嗽,非本方所宜。
*清、润、宣、化并用。*肺脾同调。
方剂07: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
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温肺化痰,降气消食。
→痰壅气逆食滞证。
*咳嗽喘逆,痰热胸痞,食少难消,舌苔白腻,脉滑。
*白芥子—温肺化痰,利气畅膈;
*紫苏子—降气消痰,止咳平喘;
*莱菔子—消食导滞,降气祛痰;
*白芥子长于豁痰。
*苏子长于降气。
*莱菔子长于消食。
*痰壅、气逆、食滞三者之孰重孰轻→定君药。
方剂08:苓甘五味姜辛汤
苓甘五味姜辛汤,温肺化饮常用方;
半夏杏仁均可加,寒痰水饮咳嗽康。
→温肺化饮。
→寒饮咳嗽。
*咳痰量多,清稀色白,或喜唾涎沫,胸满不舒,舌苔白滑,脉弦滑。
*温行并散,开阖并济,标本兼顾,肺脾同治。
方剂09:小半夏汤
小半夏汤有生姜,化痰降逆基础方;
主治痰饮呕吐证,若加茯苓效力彰。
*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
*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
→和胃降逆,消痰蠲饮。
→痰饮呕吐。
*呕吐痰涎,口不渴,或干呕呃逆,谷不得下,小便自利,舌苔白滑。
*半夏燥湿化痰涤饮,降逆和中止呕;生姜降逆止呕,温胃散寒,且制半夏之毒。
方剂10:半夏白术天麻汤
半夏白术天麻汤,苓草橘红枣生姜;
眩晕头疼风痰盛,痰化风息复正常。
→化痰息风,健脾祛湿。
→风痰上扰证。
*眩晕,头痛,胸膈痞满,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弦滑。
*君:半夏—燥湿化痰止呕;
天麻—平肝熄风止眩;
*臣:白术—健脾燥湿;
*佐使:茯苓—健脾渗湿;
橘红—理气化痰;
姜、枣—调和脾胃;
甘草—和中调药。
*对于阴虚阳亢、气血不足之眩晕,不宜使用。
*风痰并治,标本兼顾。
*化痰息风治标为主,健脾祛湿治本为辅。
方剂11:定痫丸
定痫二茯贝天麻,丹麦陈远蒲姜夏;
胆星全蝎蚕琥珀,竹沥姜汁草朱砂。
→涤痰息风,清热定痫。
→痰热痫证。
*忽然发作,眩仆倒地,目睛上视,口吐白沫,喉中痰鸣,叫喊作声,甚或手足抽搐,舌苔白腻微黄,脉弦滑略数。亦可用于癫狂。
*清热化痰与平肝熄风并施,醒神开窍与镇静安神相济;
*寒热兼进,润燥得宜。
测
试
真
青竹
题
真题集
(点击选项查看答案)
1、二陈汤治疗“风痰”,《医方集解》加减法中指明应加用的药物是
A
黄芩、胆星
B
南星、竹沥
C
半夏、姜汁
D
瓜蒌、杏仁
解析
B
答:
治痰通用二陈。风痰加南星、白附、皂角、竹沥,寒痰加半夏、姜汁,火痰加石膏、青黛,湿痰加苍术、白术,燥痰加栝蒌、杏仁,食痰加山楂、麦芽、神曲,老痰加枳实、海石、芒硝,气痰加香附、枳壳,胁痰在皮里膜外,加白芥此足太阴、阳明药也。
考研必备
《中综知要》
课程
复试
青竹出版,必属精品!
·END·往期精彩回顾
编辑排版
竹小宁
来源
青竹医考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23考研QQ交流群●
←滑动解锁更多客服小可爱→
●考研客服:竹大白●
←滑动解锁更多客服小可爱→
●考研客服:官方客服●
←滑动解锁更多客服小可爱→
投稿邮箱:yk
qingzhuzhong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