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横穴是位于人体腰部的一个穴位,古代记述:大风逆气,多寒善悲,惊怖,心忪少力,下痢,洞泄,便秘,小腹寒痛,中焦虚寒,四肢不可举动,小腹热,欲走太息。《备急千金要方》讲:四肢不可举动,多汗洞痢,灸大横随年壮。《百证赋》讲:反张悲哭,仗天冲、大横须精。
归经:足太阴脾经.
定位:在腹中部,距脐中4寸.
作用:运脾经水液,健脾利湿,促进消化,推动人体营养成分消化吸收和水谷消化吸收。
主治:消化系统病症泄泻,痢疾,便秘,腹痛,虫证以及四肢无力,惊悸怔忡,用于治疗气血瘀滞化热引起的便秘、肠痈、以及虚寒洞泄、着凉腹痛、体虚多汗。有除湿散结、理气健脾、通调肠胃的作用。
1:大横穴配天枢穴、足三里穴:治腹痛;
2:大横穴配四缝穴、足三里穴:治肠道蛔虫症;
3:大横穴配天枢穴、中脘穴、关元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治腹疼痛、洞泄;
4:大横穴配脾腧、胃俞穴、小肠俞穴、大肠俞穴:治习惯性便秘。
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分享给你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