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怔忡之症
胎前怔忡
怔忡不宁
痰火怔忡
怔忡病
怔忡治疗
您的位置:怔忡 > 痰火怔忡 > 01010115答题精 >

01010115答题精

张院长养生讲座答题精选汇编(.01.01--01.15)

一.目录

1.1--1.3放假

1.4第八()期节目问题

1.砭石的使用方法里的揉法和拨分别适用于哪些症状?能起到什么作用?

2.杞菊地黄丸和驻景丸分别适用于肝肾方面的什么情况?

1.5日节目没有问答题

1.6第八()期节目问题

1.心脾两虚具体指的是什么虚?

2.心脾两虚会出现哪些不适症状?

1.7日节目没有问答题

年1月7日《三通堂》公益活动直播课“气的形成及分类”方面的知识回顾

1.8日节目没有问答题

年1月8日《三通堂》公益活动直播课“砭石的使用方法、视瞻昏渺”方面的知识回顾

1.9日休息

1.10--1.11日

1.12第八()期节目问题

1.心血亏虚,人体会出现哪些不适症状?

2.西医里的哪些病属于中医里的心血亏虚?

1.13第八()期节目问题

1.脾气虚,人体会出现哪些不适症状?

2.西医里的哪些病属于中医里的心脾两虚?

1.14第八()期节目问题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因素会造成心脾两虚?该如何防范?

年1月14日《三通堂》公益活动直播课“气的生成及作用”方面的知识回顾

1.15第八()期节目问题

1.心脾两虚的中医治疗原则是什么?

2.轻度的心脾两虚可以用什么食疗方来调理?此方法有什么作用?

年1月15日《三通堂》公益活动直播课“砭石的使用方法及心脾两虚”方面的知识回顾二、答题精选

1.4第八()期节目问题

1.砭石的使用方法里的揉法和拨分别适用于哪些症状?能起到什么作用?

2.杞菊地黄丸和驻景丸分别适用于肝肾方面的什么情况?

答题精选

一、砭石的使用方法里的揉法和拨法分别适用于哪些症状?能起到什么作用?

答:砭石的使用方法里的揉法和拨法适用症状及作用如下:

揉法,使用砭石弧面在人身体表摆动按揉,可在肢体和躯干部位进行大面积的移动揉压,亦可用T型砭锥的指形头或砭镰的短边对足部、腕踝等细小肢体部位进行揉压。除直线移动揉压外,还可以做旋转,前后摆动等揉压,力度由轻到重,方向以纵向循经为宜。具有放松肌肉、活血祛瘀、行气导滞、消肿止痛的作用。

拨法,使用砭石较薄的凸边,或梳背之边缘,找到在肌肉筋腱或结节处垂直于肌肉进行往返拨动,多应用于肌肉筋腱或结节性病变(经筋病),是针对较浅层组织的一种解结法。

二、杞菊地黄丸和驻景丸分别用于肝肾方面的什么情况?

答:杞菊地黄丸和驻景丸分别用于肝肾方面情况如下:

杞菊地黄丸主要用来解决肝肾阴虚引起的眼睛干涩,迎风流泪,两眼昏花,视物模糊等症状。驻景丸(加减)主要解决肝肾气虚引起的眼睛视物不清,或看出去坑坑洼洼等症状。

本期精选答题内容为昆明学员周崇安的答题内容综合编辑、排版后完成!

1.6第八()期节目问题

1.心脾两虚具体指的是什么虚?

2.心脾两虚会出现哪些不适症状?

答题精选

一、心脾两虚具体指的是什么虚?

答:心脾两虚具体指的是脾气虚、心血虚,这两脏虚的不一样,脾是气虚,心是血虚,由于脾气虚造成心血虚,所以中医把它们合称为心脾两虚。

二、心脾两虚会出现哪些不适症状?

答:心脾两虚会出现的不适症状有心慌心悸,心烦意乱,五心烦热,头晕目眩,失眠多梦,健忘,易醒,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脘腹胀痛不适,大便不成形,面色苍白等。

本期精选答题内容为山西学员张利军的答题内容综合编辑、排版后完成!

年1月7日《三通堂》公益活动直播课“气的形成及分类”方面的知识回顾

今天的公益活动由侯老师跟大家进行“气的形成及分类”方面的知识回顾

气是人体内活动力很强,运行不息而无形可见的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的最基本物质。气既是人体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激发和调控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还是感受和传递各种生命信息的载体,气运行不息推动和调控着人体内的新陈代谢维系着人体的生命进程。

气的来源:

人体之气主要来源于先天之精所化生的先天之气,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和自然界的清气三者结合而成为一身之气,先天之气禀受于父母,主要指形成胚胎时所受之于父母的先天之精所化生的元气,它是推动人体生长发育的原动力,也是后天之气产生的根本,其次先天之气也包括胎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从母体摄取的水谷精气及自然界的清气,后天之气。是指小儿出生后所获得的水谷之气和自然界清气,水谷之气来源于饮食物,通过脾胃的运化作用化身为水谷之气,布散全身后成为人体之气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界的清气要靠肺的呼吸功能和肾的纳气功能才能吸入体内,清气参与宗气的生成,并且不断吐旧纳新,促进人体代谢活动,因而也是人体之气生成的重要来源。

气的形成分类

  气流行分布于全身各处,表现为各个脏腑、经络等不同组织的生理活动,由于气在人体所分布的部位不同,有不同的来源与功能特点,因此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1.元气又名真气、原气。人体的气,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其中最基本的气,即是元气(又称原气、真气)。元气属先天之气。它来源于父母,为先天之精所化生,藏于肾,依靠后天之气的滋养和补充。元气的主要功能,是推动人体的生长和发育,温煦与激发各个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所以说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因此,元气充沛,则人体健壮而少病,反之如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则元气不足,身体虚弱,易致各种疾病。

2.营气是与血共行于脉中之气。营气主要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所化生,是水谷精微中富有营养的物质。它分布于脉管之中,在经脉里循环,是血的重要组成部分,血是液体但液体是由气体所形成,营气又是血液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像云遇到蒸汽以后就变成水。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化生血液,与血共行脉中,营养全身。

3.卫气是行于脉外的气。卫气亦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所化生,是水谷精微的懍悍部分。它的性质懍悍滑利,不受脉管的约束,而运行于脉外。属于肺气中的一种。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在内散于胸腹,以温煦脏腑,在外循行于皮肤分肉之间,以调节腠理之开合,护卫肌表,润泽皮毛,抗御外邪入侵等。卫气属于阳气的一部分,故有“卫阳”之称。

4.宗气是积于胸中之气。宗气为后天之气,水谷的精微之气由脾胃运化完之后传给肺,肺要借助水谷的精气才能吸入自然界的新鲜空气,形成宗气。

宗气的主要功能是:

①走息道以司呼吸。凡言语、声音、呼吸的强弱,均与宗气的强弱有关。宗气还可使呼吸之气下注丹田。“气功”的调节呼吸,就是运用这个原理。

②贯通心脉,推动和调节心脏的搏动。凡气血的运行,肢体的寒温和活动能力,多与宗气有关。

5.脏腑之气元气分布于脏腑,即成为脏腑之气,如心气、肺气、脾气、胃气、肝气、肾气等。脏腑之气是各脏腑进行生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维持各脏腑正常工作。表现为各脏腑生理功能的一个主要方面。

6.经络之气元气流行于经络,即成为经络之气,简称为经气。经络的传导、转输功能,即是经气运动的具体表现。针刺穴位时所产生的感应,称为“得气”,表示经气已经发挥作用。

7.精气,精华,精微之气,食物运化完之后变成气态物质,气态物质像雾一样由颗粒组成(颗粒即精微)

8.神气,精神面貌。

年1月8日《三通堂》公益活动直播课“砭石的使用方法、视瞻昏渺”方面的知识回顾

今天的公益活动由苏老师跟大家进行“砭石的使用方法、视瞻昏渺”方面的知识回顾

1.12第八()期节目问题

1.心血亏虚,人体会出现哪些不适症状?

2.西医里的哪些病属于中医里的心血亏虚?

答题精选

一、心血亏虚,人体会出现那些不适症状?

答:虚痨病,心悸,怔忡,不寐,健忘症,血症,眩晕,失眠多梦等不适应症。

二、西医里的那些病属于中医里面的心血亏虚?

答:风心病,慢性肠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肾炎,功能性子宫出血。本期精选答题内容为福建学员黄珍妹的答题内容综合编辑、排版后完成!

1.13第八()期节目问题

1.脾气虚,人体会出现哪些不适症状?

2.西医里的哪些病属于中医里的心脾两虚?

答题精选

一、脾气虚,人体会出现哪些不适症状?

答:吃得少,没有食欲,流口水,腹胀,倦怠无力,精神萎靡,面色苍白或萎黄,无精打采;时间长了脾阳也虚,人会出现五更泻、便溏、大便不成形,人越来越消瘦;脾主统血,当脾亏虚到一定程度,固涩能力失常,女同志会出现血崩,有的人大小便带血、皮下瘀血,舌质淡,脉很细很弱。

二、西医里哪些病属于中医里的心脾两虚?

答:相当于西医里的神经官能症,贫血,心律失常,心肌炎,经常流鼻血,月经不调,紫癜,功能性子宫出血。

本期精选答题内容为厦门学员陈黎云的答题内容综合编辑、排版后完成!

1.14第八()期节目问题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因素会造成心脾两虚?该如何防范?

答题精选

题目: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因素会造成心脾两虚?该如何防范?

答:日常生活中,造成心脾两虚的因素如下:

1.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饥一顿饱一顿。喜好甜食,爱吃肥甘厚腻食物,总是进食过多,吃得太饱。

2.劳倦过度。思虑过度,不思饮食;思则气结,气结伤脾,无力运化;压力过大,守更熬夜,耗伤心血。

3.久病不愈。长期患病,耗伤气血;运化不足,伤及五脏,以及气血大量消耗在病痛之处。

4.慢病损耗。长期失血,直接损耗造成气血,尤其出血类慢性疾病,流血过多,就大量消耗气血。

心血虚,脾气虚。心血不足,心慌,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头晕目眩;脾气不足,不思饮食,溏便,面色苍白,疲乏无力,运化失常。气血两虚,月经不调,固慑不及,失血,皮下出血,舌质淡脉细弱等就难以避免!

为防范心脾两虚,应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节制饮食。做到七分饱,不暴饮暴食,以及少食甜食和肥甘厚腻食物。

2.力避过度劳倦。心胸宽广,防止思虑过度,作息规律,避免守更熬夜,化解压力,做到劳逸结合。

3.防止疾病拖延。不得过且过,固执忌医,主动预防,发现和治疗疾病,切莫久拖不治。

4.避免慢性出血。主动调理身体,积极配合医治,及时防止和解决各种慢性出血病症。

本期精选答题内容为昆明学员周崇安的答题内容综合编辑、排版后完成!

年1月14日《三通堂》公益活动直播课“气的生成及作用”方面的知识回顾

今天的公益活动由黄老师跟大家进行“气的生成及作用”方面的知识回顾

气的概念: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人体气的生成:

按照人的生命形成而论,精在气先,气由精化,人体由先天之精形成能够进行升降出入气化作用的形体。其中先天之精可化为先天之气,后天之精可化为后天之气。

中医认为,人体气的生成,由以下三个方面综合而成的。首先,它秉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肾中精气是气一个组成部分,第二个部分,来源于水谷精气,它是由脾胃从食物中化生而来的。第三部分,来源于自然界清气,依赖于肺的呼吸功能吸入。所以,气的生成,主要由肺、脾胃和肾的功能综合而成人体全身的气。

肺在气的生成过程中主要生成宗气,宗气积于上气海(膻中)。

脾胃在气的生成过程中是化气之源,胃司受纳,脾主运化,纳运相得,将饮食化生为水谷精气。

肾在气的生成过程中是生气之根,肾贮藏的精气是生命之根,生身之本。

气的功能主要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五个方面。

(1)气的推动功能:是指气可以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激发各个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能推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等。

(2)气的温煦功能:它是指气有温煦和熏蒸的功能。人体正常体温的维持,机体的生理活动,血液和津液的运行等,维持人体的体温。阳气,存在于五脏中,尤其是肾中阳气,它可以温暖五脏六腑,从而维持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阳气还可以使血液和津液等液态物质运行正常。所以如果卫气或者阳气不足,人体体温下降,四肢不温,我们称为畏寒肢冷。而且血液和津液的运行就会缓慢。如果气或者阳气郁结在体内,使气的温煦作用加强,会出现郁而发热的表现。

(3)气的防御功能

指气既能护卫肌表、防御外邪的侵犯;又能与侵入人体的病邪作斗争,若驱邪外出则身体康复。比如:人体的卫气,或者正气。卫气,是指分布在人体体表的肺气,它可以抵抗外邪的侵入。正气是个抽象的概念,它是指人体内一切正常的物质,包括气血津液,以及抗病康复的能力。当正气充足,既能够抵抗外邪,又能同侵入人体的病邪作斗争,驱邪外出,使人体康复,这就正气的作用。

黄帝内经中就有一句话叫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当我们人体正常物质:阴液和阳气,都充足的时候,要不就不生病,即使生病了之后,也因为正气充足,很容易康复。这就体现了气的防御功能。

(4)气的固摄作用

它是指气对体内的液态物质,比如说血液、尿液、汗液等有统摄控制的作用;同时对腹腔的脏器,比如说胃、肾、子宫或直肠等有维持相对位置恒定的作用。比如:脾气,它能够固摄血液。肾气,可以固摄尿液。卫气,可以固摄汗液。若气的固摄功能不足,首先它可以表现出对液态物质的固摄不足,比如说脾气不足,可能会导致慢性出血;肾气不足可以导致尿多尿频;卫气不足,可以导致多汗。

同时气的固摄功能不足,可以导致腹腔的脏器下陷,比如:脾气不足,又称为中气下陷,它可以导致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等这些腹腔的脏器下陷。

(5)气的气化功能

气化是指的通过气的正常运动而产生的各种生理的变化。气化作用是指的气能促使精、气、血、津液等等人体内正常的物质之间,相互化生和相互转化。比如:肾精可以转化为元气,肾精和肝血之间可以互相转化。气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体内物质代谢的过程,它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的一个过程。

气的分类:在人体内可分成: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1)元气,元气根源于肾,元气的生成,主要来自于肾中精气,以及后天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共同化生为人体的元气。元气发于肾间(命门),以三焦为通道,沿经络和腠理间隙循行全身,内作用于五脏六腑,外作用于肌肤腠理。元气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和温煦、激发全身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

(2)宗气,它是由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以及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而成。它主要聚集在胸中,上出咽喉,贯注心脉,下蓄丹田,经气街,注足阳明经而下至足。宗气的生理功能,主要是,上走息道以行呼吸,下贯心脉以行气血。

(3)营气,来自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中最富有营养的精华部分。它主要循行在脉中。营气的主要功能是为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提供营养,而且,它是构成血的主要组成部分。

(4)卫气,来自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中最强、卫外最有力的一个部分。它经过肺的宣发行于脉外,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膏膜,散于胸腹。所以它的主要的功能,是保护肌表,抵抗外邪;温暖脏腑,润泽皮毛;同时调控肌腠的开阖,以及汗液的排泄,维持人体的体温的相对恒定。

1.15第八()期节目问题

1.心脾两虚的中医治疗原则是什么?

2.轻度的心脾两虚可以用什么食疗方来调理?此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题精选

一、心脾两虚的中医治疗原则是什么?

答:心脾两虚中医治疗原则是:

补益心脾、益气生血。

二、轻度的心脾两虚可以用什么食疗方来调理?此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轻度的心脾两虚食疗方为:

红枣、桂圆干各一把;枸杞、黄芪各一撮(3指抓)。

红枣桂圆补血、安神。

黄芪益气固表;体内湿热重者,春季易上火,可减量(用15g);或将黄芪换为党参。

枸杞滋肾阴。

上四味洗净、红枣、桂圆、黄芪入锅加水大火煮开,去浮沫后,小火炖煮1小时,关火时加入枸杞,闷5分钟后,取汁服用。

作用为:滋补气血,尤适用于女子生理期后;亦可治疗心悸、不寐、贫血、健忘、纳呆、眩晕、肌衄。

本期精选答题内容为昆明学员刘文娟的答题内容综合编辑、排版后完成!

年1月15日《三通堂》公益活动直播课“砭石的使用方法及心脾两虚”方面的知识回顾

今天的公益活动由侯老师跟大家进行“砭石的使用方法及心脾两虚”方面的知识回顾

以上汇编资料均选自《三通宝典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chonga.com/dhzz/121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