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怔忡之症
胎前怔忡
怔忡不宁
痰火怔忡
怔忡病
怔忡治疗

你见过运用ldquo升阳法rdqu

北京去哪个医院看白癜风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中医

干货

传承

创新

种树人种下的第棵树

全文个字,阅读时间大约7分钟

培根铸魂,启智增慧。

大家好我是培根,青年中医师,业余种树。

■从“升”角度探讨失眠——阳不入阴作者

杨扬现代人失眠非常普遍,失眠的人特别多,我在朋友圈里每天都会看到有人发睡不着觉时的哀怨,相对那些嚣张熬夜、有恃无恐的,失眠的患者最怕在黑夜中转转反侧。而在现代医学的范畴,对失眠也是爱莫能助,来门诊上开的多是艾司唑仑,劳拉西泮,黛力新之类,有的时候我会善意的提醒为何不用中药治疗呢,他们会说:治疗过,没治好,就这样。中医理论认为失眠的总病机是阳不入阴。《黄帝内经·灵枢·太惑论》: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蹻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黄帝内经》: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人体在阳气的升降出入主导下形成睡眠和觉醒,阳气上行出于阴则人觉醒,阳气下降入于阴则可眠睡,人体一气周流,而且其气每时每刻都在流行,我们把气看成太阳,晚上在地下(在阴),白天在地上(在阳),犹如太阳每天从东方(地下)升起,从西方落(入地)下(如图示)。所以说阳不入阴是失眠的重要病机,凡是能够影响到阳入阴的因素都能够导致失眠或睡眠质量差,无一例外。而我们在失眠的中医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安神,其实是作用于从C到E的过程,常用方剂诸如酸枣仁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天王补心丹等。其他的治疗方法有针对阴虚火旺的黄连阿胶汤,朱砂安神丸等,有针对痰热内扰的黄连温胆汤,以及肝郁化火的龙胆泻肝汤,只要辨证正确都会有效,但是有一类失眠患者往往被大家忽视,这就是今天所述及的因为气虚、阳虚而失眠的情况。我们先看几例病例:病案一患者李某,女,55岁,家庭妇女,年9月20日首诊,此患者右手寸脉沉弱无力,关脉细弱无力,尺脉沉,左手寸脉弱紧,关脉聚紧,从脉象上分析患者脉紧,气弱,气不足以达上,易有头部和“诸不足”症状,再通过问诊,患者失眠一年余,伴随眩晕,疲劳,眼干涩,潮热汗出。当即处方如下:黄芪20,知母10,桔梗6,柴胡12,升麻6,山茱萸30,山药30,鸡内金10,炒白术10,白芍15,黄芩10。7剂,水煎服。患者9月29日复诊,自诉睡眠大为好转,仅余潮热汗出为心头之患,继续以升陷汤加味治疗两周,潮热汗出亦销匿。近期回访,睡眠饮食情绪均良好。此患者,我以张锡纯先生的升陷汤为主,因患者右侧关脉细弱无力,脾胃运转失机合上了资生汤,又左侧关脉聚紧,肝木升之有限,且有欲发之热,故加白芍、黄芩两味以平肝柔肝清热。张锡纯先生说:升陷汤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其兼证,或寒热往来,或咽干作渴,或满闷怔忡,或神昏健忘,种种病状,诚难悉数。其脉象沉迟微弱,关前尤甚。其剧者,或六脉不全,或参伍不调。患者虽无升陷汤中之主证气短,但因其脉象同属“沉迟微弱”且上部微弱尤甚,所以仍旧认定大气下陷而选用了升陷汤以升提气机,使气机可前行运转,能够完成升而降的完整圆运动,气机得以升降,阳气有能力入阴,自然眠睡如婴童。病案二:患者石某,女,48岁,职员。患者右手寸脉沉弱,关细紧无力,左侧脉三部皆沉弱,患者严重失眠经常彻夜不眠,气短,且腹部寒凉,双下肢寒凉方用升陷汤合附子理中汤附子12,干姜9,炒白术10,红参10,炙甘草9,黄芪30,桔梗10,升麻6,柴胡6,知母9,川芎10,丹参20。7剂,水煎服。四诊痊愈。患者脉象上均有上部无力之表现,且关部紧,选取了升陷汤合附子理中汤,效果满意。病案三:患者刘某,女,31岁,教师,年9月15日首诊,患者右寸沉,关弱紧,尺沉弱;左侧三部均沉弱,症有失眠、夜间烦躁,腹胀,疲劳,面部散在色斑,月经量少。处方:补中益气合六味地黄汤黄芪30,炒白术10,陈皮9,升麻9,柴胡6,党参20,炙甘草9,当归10,熟地黄30,山药15,山茱萸15,茯苓10,丹皮9,泽泻10。7剂,水煎服。患者2周后失眠、烦躁、腹胀均明显改善。患者寸脉沉弱为阳气不足,又关脉弱紧亦为不足且有寒象,肺脾虚弱方指补中益气,左侧脉三部均沉弱是阴血亏损之象。不选四物类是因川芎辛散伤阴,徒伤升发之气,会加重失眠烦躁,且关尺俱沉虚弱为水不涵木,肝木亦无升发之气。欲救真水,非六味地黄莫属,真水足,肝气升,阳气升已而有归途有宅窟可宿,失眠及烦躁未尝不尽剂而失。而至于腹胀,因关脉虚弱,切不可攻伐破气,本虚而虚之,恐将再耗元气,以招致虚虚之祸端,中气若建,腹胀亦可随之改善。病案四:患者赵某,男,67岁,退休职工。患者右侧脉寸沉弱无力,关尺细紧,左侧三部均弱。主诉:眩晕,右半侧肢体活动不利一周,长期失眠。CT示,多发腔隙性脑梗。处方:生黄芪,当归25,赤芍5,地龙5,川芎5,红花5,桃仁5,14剂,水煎服。患者服后眩晕,右半侧肢体活动明显好转,睡眠好转。患者右侧寸脉沉弱且涩是气不足且有瘀滞之象,左侧脉弱是为升之无力,且阴血不足,方选了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效果非凡。综合以上病历我们可以看出来,这类患者多数失眠伴随诸多不足、虚弱的症状。比如伴随气短、心慌胸闷、乏力,胃肠道症状、气陷症状。此外有一部分症状也会伴随存在例如多梦易醒,梦见死去的人,口干口苦,畏寒肢冷,便溏,腹胀,纳差等一系列不足的症状。脉象多数寸脉沉弱或细微,或者三部皆弱,或者寸脉沉弱伴随关脉、尺脉或紧或沉或聚或细或弦。这些症状都出现在了从B到C的过程。总之,能把握住上气之不足,再具体结合其他之关键点,便能准确的找出失眠的病因,放心大胆的使用“升阳法”。版权声明本文摘自中医书友会。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请勿盲目试药,如有需求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用药。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L-PeiGen)删除。

元旦开年暴击慎点舌诊图!同道们看看这个比较罕见的图,如果是你如何处方?

我今天在门诊当志愿者,一个大爷让我给他挂了5个科室的号!你知道什么是“逛医行为”吗?

·END·交流

合作

问诊请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chonga.com/dhzz/120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