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里(HT5)
心经的第5个穴位。心经络穴。
定位:
位于人体的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穴名释意:
通,通达,通畅。里,邻里,又与裡通。以其能通达手少阴太阳之裡也。
穴位含义:
通,通道也。里,内部也。该穴名意指心经的地部经水由本穴的地部通道从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本穴物质为灵道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因本穴有地部孔隙通于地之地部,经水即从本穴的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
心经络穴:本穴物质为地部流行的经水,经水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内走心经的体内经脉,有联络心经内外经脉气血物质的作用,故为心经络穴。
功效:清心安神,通利喉舌。主治:心痛、心悸、怔忡、暴喑、舌强不语、腕臂内侧痛、肘及前臂疼痛、头痛、目眩、面赤热、狂症等。
手少阴经“从心系却上肺”,“上挟咽”,手少阴经别“上走喉咙”,故通里穴可宣肺通闭,治疗暴喑。
心开窍于舌,手少阴络脉“系舌本”,通里是心经络穴,为临床治疗舌强不语的要穴。
穴位配伍:
通里配廉泉、哑门、金津、玉液,治舌强不语。
通里配太阳、风池,有清利头目的作用,治头痛、目眩。
通里配廉泉、涌泉,有清心启闭开窍的作用,治舌强,癔病性失音。
通里配腕骨,为原络配穴法,有安神定志的作用,治狂证。
操作:
直刺0.3-0.5寸。艾炷灸3-7壮,艾条灸5-10分钟。
通里穴有一个最大的功效:比如人受到惊吓了,或者是突然生气了,造成失音,这时赶紧掐这个通里,就能安心和舒解。
典籍摘要:
《神农经》:治目眩头疼,可灸七壮。
《玉龙歌》:连日虚烦面赤妆,心中惊悸亦难当,若须通里穴能得,一用金针体便康。
《百症赋》:倦言嗜卧,往通里大钟而明。
《马丹阳十二诀》:欲言声不出,懊怀及怔忡,实则四肢重,头腮面颊红,虚则不能食,暴喑面无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