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眠,是生活中最易发生的一种症状,主要表现为上床后难以入睡(上床后30分钟仍未入题),或早醒,或中间间断,多醒;或多梦,噩梦,似睡非睡;或通宵难眠。这样的睡眠状况,如果发生的时间较短,且白天无其他明显不适症状,也不影响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功能,可称失眠。如果出现失眠持续时间2~3周及以上,并有头晕胀痛,心慌心烦等症状,明显影响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时,这就是一种疾病的表现,当称失眠症。
↓《民间方1.》↓
酸枣粳米粥
酸枣仁末15克,粳米克。
先以粳米煮粥,临熟,下酸枣仁末再煮。
宁心安神,适合心悸、失眠、多梦、心烦。
↓《民间方2.》↓
桂圆泡酒
桂圆肉克,60度白酒毫升
装瓶内密封,每日晃动1次,半月后饮用。每日2次,每次10-20毫升。
辅助治疗体虚失眠、健忘。
民间验方。
内有痰火及湿滞者忌服。
↓《民间方3.》↓
大枣30克,浮小麦30克,炙甘草10克
加水共煎饮用。
用治情志抑郁或思虑过度,心脾受损引起的心烦不寐
↓《民间方4.》↓
一患者由于较长时间失眠引起神经衰弱和皮肤粗糙,后经人介绍用桃花20-25g加水煮开10分钟,晾凉后饮用,每日2-3次,每次1勺(80-ml),经过1个疗程(15~20天)后,不但治愈失眠,而且皮肤也变得柔润。
↓《民间方5.》↓
龙眼肉(即桂圆肉)克,大黑枣克。
将2味去核,洗净,共捣为泥捏丸,每丸重9克,每服1~2丸,日服3次,淡盐水送下。
养血安神。用治气虚心悸,怔忡不安,夜不能寐
↓《民间方6.》↓
红果核洗净晾干,捣成碎末(可求助中药店)。每剂40g,加撕碎的大枣7枚,放少许白糖,用沙锅加水g,温火煎20分钟,其汤汁可分份服用。每晚睡前半小时温服,对治失眠效果好
↓《民间方7.》↓
大枣10枚,酸枣仁12克,浮小麦12克,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剂
健脾益气,养心安神。用治心脾两虚型神经衰弱
↓《民间方8.》↓
半夏秫米粥
秫米30克,制半夏10克
先煎半夏去渣,入米煮作粥。
可治食滞不化、胃中不适而引起的失眠。
↓《民间方9.》↓
蜂王浆豆浆
黄豆50克,蜂王浆6毫升。
将黄豆用冷水浸泡一夜,磨成豆浆(也可用市售豆浆),锅煮沸,放置片刻,等豆浆转为温热时,调入蜂王浆。随早餐饮用。
镇惊安神,健脾养血。适用于失眠者,对伴有贫血者尤为适宜。
↓《民间方10.》↓
芹菜有镇静神经的作用。治疗时将半棵芹菜挤压岀汁,加点儿蜂蜜,再加热水调匀后饮用,一般可使神经放松便于入睡。还可以按个人口味稍微加点儿白酒或其他饮料,效果更好。
↓《民间方11.》↓
太子参9克,五味子12克,酸枣仁15克
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养血安神。用治心血亏损所致的失眠头晕。
↓《民间方12.》↓
猪心0克,葱、姜、豆玻、酱油、面酱、黄酒各适量
猪心洗净,放锅内,入全部调料,加水煨炖,熟烂后收汁,待凉,用刀将猪心切成片,摆在盘内,佐餐。
补虚益血,镇静安神。适宜于心血亏损所致心悸失眠、忧烦等症患者食用
推荐:更多民间中医健康资讯,长按手指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