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怔忡之症
胎前怔忡
怔忡不宁
痰火怔忡
怔忡病
怔忡治疗

中医考研每日一病中内

心悸

一、定义: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临床多呈发作性,每因情绪波动或劳累过度而诱发。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病情较轻者为惊悸,病情较重者为怔忡,可呈持续性。

二、源流:

1、《内经》虽无心悸的名称,但有惊惕、惊骇、惊狂、惊惑、惊躁等名。

2、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医要略》称心悸为惊悸、心下悸、心中悸等。并以炙甘草汤等为治疗心悸的常用方剂。

3、宋严用和《济生方》对惊悸、怔忡的病因病机、病情演变和治法方药都有详细的记载。

4、朱丹溪进一步提出“责之虚与痰”的理论,认为“血虚”、“痰迷”、“痰火”是惊悸的主要原因。

5、清代《医林改错》重视瘀血内阻导致心悸怔忡,记载了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心悸。

三、病因病机:

1、病因为体虚劳倦,七情所伤,感受外邪,药食不当。

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肝肺脾肾四脏。

2、病理关键为心失所养,扰动心神,心神不宁。

3、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虚为气、血、阴、阳亏损,心失所养;实为邪扰于心,心神不宁。

4、病理转变:后期可出现心阳欲脱的危重证候。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病性的虚实

2、辨本脏与他脏疾病

(二)治疗原则:虚当补气、养血、滋阴、温阳加养心安神;

实当祛痰、化饮、清火、行瘀加重镇安神。

(三)分型论治:

1、心虚胆怯证:安神定志丹;痰热内扰,胃失和降,心神不安,用黄连温胆汤

2、心血不足证:归脾汤;炙甘草汤(气阴两虚,五心烦热)

3、阴虚火旺证: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阴虚火不旺用天王补心丹;阴虚相火妄动用知柏地黄丸

4、心阳不振证:桂甘龙牡汤合参附汤

5、水饮凌心证:苓桂术甘汤;肾阳虚衰不能制水,水气凌心,用真武汤

6、瘀阻心脉证:桃仁红花煎合桂甘龙牡汤(九版为桃仁红花煎)

7、痰火扰心证:黄连温胆汤

8、邪毒犯心证:银翘散合生脉散

五、惊悸与怔忡的鉴别

考研交流群你get了吗?

答疑老师和考研资料等你哦

好文回顾

叮咚~22中医考研第一次模拟考试来啦!

招聘

拓睿拍了拍你,还不来瞅瞅吗?

中药中的“要药”速记(一)

22考研

中药补益药

你即将进入考研4大“淘汰期”!

厚积薄发,跬步千里没有随波逐流的上岸,

只有随波逐浪拼搏的你

你“在看”我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chonga.com/dhzz/11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