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会考到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知识
今天来学习教育学中的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内涵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易混淆概念: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总体要求,即不论初等、中等、高等教育,还是理、工、农、医、师等,都要按照这个总的要求培养人。
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二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一个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唯一的,而培养目标却是多种多样的。
教育目的的功能
(1)导向功能;
(2)选择功能;
(3)激励功能;
(4)评价功能;
(5)调控功能。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论
观点:主张确定教育目的应从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出发,使人的本性和本能得到高度发展。
中国代表:孟轲(孟子)
西方代表: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马斯洛、萨特、马利坦、赫钦斯、奈勒等人。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社会本位论
观点:主张确定教育目的不应该从人的本性需要出发,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社会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
中国代表:孔子、荀子、梁启超。
国外代表:赫尔巴特、纳托普、凯兴斯泰纳、巴格莱、斯宾塞、涂尔干、孔德。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教育无目的论
观点:主张“教育即生活”的无目的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就是社会生活本身,是个人经验的不断扩大积累,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教育之外再没有什么教育目的。
代表人物: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辩证统一论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目的论。主张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要考虑人的身心发展的各个要素。把个体的发展放在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放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考察,因而把两者辩证地统一起来。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
德育:灵魂和统帅
智育:智力基础
体育:健康基础。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体育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体育课。
美育:创造美(最高目标)
劳动技术教育
素质教育的内涵
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布。《决定》明确指出,要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重点实施素质教育。
《决定》赋予新时期素质教育以新的内涵:素质教育的宗旨是提高全民素质;素质教育的重点和灵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华图·招教课程推荐21年教招即将开启教基学科一网打尽
章丘基地封闭学习
全程带你飞
限时优惠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