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希彦(本文为刘希彦老师上海讲座实录,口述:刘希彦,文字整理:周宗伟小颖子,节选自希言馆文章《刘希彦·古中医的能量引导与共振》)
主办方给了我“能量”这个题目,有点难讲,这毕竟是个现代词汇,抛开名称的皮相,能量可以理解为中医里所谓的正气、气血运行,也可以说是西医的免疫力。我之所以班门弄斧来和大家探讨下能量的问题,是因为古中医的治病理念的确是偏向于能量层面的。——题目有点大,我先简要讲讲古中医是什么,然后再讲能量层面的问题。
古中医的概念,我的习惯是以汉代来划分,汉代以前的为古中医。汉代的代表性医学著作,是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历代汤液学医家都很推崇。但都认为《伤寒论》很难懂,参不透,所谓后人莫测端倪难知究竟。历代医家都说,如果能从《伤寒论》中学到一招半招,则能达到覆杯而愈的效果,就是说喝完药,把杯子洗了扣上,病就好了。这个病是指急性的病症,从临床上来看,几个小时之内,该退烧退烧,该止泻止泻是做得到的。这对于今天,普遍认为中医治病慢的情况来说,可能有点不可思议。
其实对于《伤寒论》而言,不可思议的还有很多,我略举几条。比如,后世的中医著作基本都有病名,如、咳嗽、风湿、肿瘤、脾虚肾虚都是病名。但是《伤寒论》里没有提到具体的病名。大家会奇怪,没有病名如何讲治病?《伤寒论》中除了不提具体的病名,方子也很特殊,一般的药方只有几味药,三五味为常见,六味七味就比较多了,而且常用药也就二三十味,二三十味常用药来回组合。现在开方子,十几味药是少的,还有开几十味药的。今天我们去药店会看到三面墙的药柜子,通常有几百味药,拿个方子去抓药,还有药配不到。这么多药,现在的中医进步了吗?没有,反而退步了,现在都认为中医治病慢,中医只能调理。
张仲景的《伤寒论》是对上古经方医学的总结,上古经方医学理论上可以上溯到神农尝百草时代,我们熟知的麻黄汤、桂枝汤、白虎汤、小柴胡汤、四逆汤等都是上古经方,今天的人再想组出这样的方子组不出来了。为什么?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方子后面的组方原理和想法。那这些上古经方到底是怎样的组方原理呢?我试着在今天这么短时间里,简单的和大家说一个大概。
汉代之前,中国文化主体是道文化,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变为儒家文化。道文化是天人文化,核心就在讲要顺天而行,不妄自作为。所以那时候的医学也体现了这个精神,帮人体排病,顺势而为,而不是讲治病。这些哲学观念反映在《伤寒论》的治病理念中,张仲景提出六经辨证体系,治六经,而非治病。六经是什么?可以理解为人体自己抗病排病的六种模式,或六个渠道。所以在《伤寒论》的体系中,方药是顺势而为,是顺应人体自己排病的势来治病的,而非直接谈治病。
举一些例子,全世界现在最恐慌的,比如埃博拉病毒,发病后没有药能治,国外发现之后只能隔离,但是死亡率只是一部分,目前的数据是百分之七十,这就被认为是致死率最高的病毒之一了。
这意味着免疫强的人是能够自愈的。再说所谓的大病,比如癌症,癌症自愈的很多,我们经常听说,医院判了死刑的却没有死,或者去旅游回来结果癌症没有了。我经常说,癌症是能自愈的病,一个可以自愈的病有那么可怕吗?是病可怕,还是医学不得法?再说更极端的例子,狂犬病,都说狂犬病死亡率是百分之百,但是疫苗可以防止。
疫苗是什么?疫苗不是药,疫苗的作用只是把人体自身对狂犬病的免疫力激发出来,也就是,即便是狂犬病,人体也有免疫功能可以抵抗它。所以上帝造我们的时候给予我们的免疫力可以抵抗已知的一切病,基于这个理念,我们只要引导人体的能量,或者说激发自身的免疫力,就可以治愈一切病。我们的古中医早就参透了这一点,道家所谓的引“自家水”,就是引导自身的能量去治病,而非方药直接治病。
上古经方之所以简单,寥寥几味药,就是因为里面的药只有两种:恢复能量的药和引导能量的药。这就是道家所谓的引自家之水,用这个思维去理解经方的组方就很好理解。现在用方药的思维是针对病症的,百症百药,千病千药,所以方子越组越大,用药越来越多,效果越来越不好。试图跳过人自身的能量场直接去对付病,去针对病灶,则连感冒都宣称没有特效药,这就是今天的医学。在道家看来这叫妄自作为,是不合道的。这是一个需要大家去思考的问题。
古中医是一个激发和引导自身能量去治病的医学。具体说就是,人体自己往哪个层面排病,我们就帮助它往哪个层面排病。先讲人为什么会生病,我们吹一下冷风,寒气进入人体,其实我们已经受寒了。我们有九十九次吹冷风都没有生病,因为人体帮我们排出去了。但是如果有一次没弄好,我们就发烧了。
其实病是人体在排邪的过程中和邪气僵持住了,才会产生病。这个病不单是感冒,比方说哪里淤堵了发炎了,哪里长东西了,都是邪气没有排出去的后果。如果说我们知道在哪个层面僵持住了,我们助它一把力,帮它排出去,那就很容易了。比如一条船卡在河滩里,只要找到水流方向,顺着水流方向就很容易把它推走,但如果想按自己的意志把船搬走是很难搬走的,船很重,有时候拆碎了也搬不走。
如果用一句话证明你读过《伤寒论》,我的答案是“此为表,此为里,此为津液虚”。这几句是《伤寒论》里出现频率最高的话。这就意味着,人体排病的渠道主要是两个,也是上天给我们设计好的通道,要么从体表周身毛孔排,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要么从里,从消化道排。
《伤寒论》之所以讲表里辨证,就是辨人体从哪个渠道排病。表里好理解,什么叫“此为津液虚”?津液其实是人体能量的一种说法而已。津液也可以叫津血,如同汽车里的油。如果自身能量不缺乏,且能量的运行渠道通畅,人怎么可能病?能帮助建立能量的药,比如甘草大枣,补充脾胃能量,帮助脾胃吸收,即所谓的建中。
建立能量的药还有什么?寒则用干姜附子,让身体回到正常的温度,也是建立能量;石膏黄芩之类的寒凉药也能建立能量,人太热了也不行,如同天太热树木会死一样;滋阴也是建立能量,滋润的阴性能量。温度湿度适宜,能量自然就会生化,其实就是让身体能量回到中道。那引导能量的药有什么?比如把能量往体表引的麻黄桂枝;往里引的大黄芒硝;疏通中间层面的柴胡。治病快的医学,快就快在和人体的免疫力是合力,而非各行其是,而现在医学的误区是没有找到人体自身的势,只是去找病灶。所以古中医不提病名,原因就是不着病灶的相,而是激发和协助这世上唯一能治病的力量。
作者简介:刘希彦,国学研究者,在古中医、红学、古琴等传统文化领域皆有涉猎。致力于古中医的研究、恢复及传播多年,破解《伤寒论》之心法奥理与古经方之组方规律,著有《至简古医——道鉴伤寒论》一书。本文转自医易同修偏方针灸食疗大全
专利秘方大公开之我用过的20张简易效方坐对了养神,站对了养骨师传白癜风方-瞬间强肾法——仙学泰斗胡海牙先生简单一招治肾虚的不传之法张仲景唯一有减肥作用的方子,两味药材泡水,化痰积,健脾胃,还瘦身!专利秘方公开了之专利秘方公开了世界上最难找到的民间偏方,现在收好,全家受益!中医/民间传世秘方10则中医/民间传世秘方20则这一期多适合都市亚健康状态的症候群精华三大古法灸法口诀胜于任何补药的醋泡黑豆治好了我的多种疾病!附体类鬼病、魔病诊断和医治方案探望病人等如何避邪中医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验方9则益寿良方
揭秘古人长寿十大秘诀治疗一些怪病秘方验方中医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验方9则16个秘方来袭,专门解决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的问题民间偏方验方10剂——民间偏方验方10剂——民间偏方验方10剂——民间中医整理出来的偏方验方民间偏方验方10剂——民间偏方验方10剂——颠覆西医认知的53个经典方中医秘方,公开了!!!令西医泪流满面的中医秘方-53个经典秘方公开
PS.中医方剂歌谣,收藏一下
参苓白朮散
参苓白朮扁豆陈,莲草山药砂苡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补中益气汤
补中参草朮归陈,耆得升柴用更神;劳倦内伤功独擅,气虚下陷亦堪珍。
生脉散
生脉麦味与人参,保肺生津又提神;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煎斟。
四物汤
四物归地芍与芎,营血虚滞此方宗;妇女经病凭加减,临证之时可变通。
当归补血汤
当归补血重黄耆,甘温除热法颇奇;耆取十份归二份,阳生阴长理奥妙。
归脾汤
归脾汤用参朮耆,归草茯神远志齐;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怔忡健忘俱可却,肠风崩漏总能医。
炙甘草汤
炙甘草汤参桂姜,麦地胶枣麻仁襄;心动悸兮脉结代,虚劳肺痿俱可尝。
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益肝肾,山药丹泽萸苓掺。
再加知柏成八味,阴虚火旺可煎餐。
地黄丸中加麦味,咳喘盗汗皆能挽。
六味再加杞与菊,目视昏花治可痊。
左归丸
左归丸内山药地,萸肉枸杞与牛膝;菟丝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方第一。
大补阴丸
大补阴丸知柏黄,龟板脊髓蜜成方;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
虎潜丸
虎潜足痿是妙方,虎骨陈皮并锁阳;龟板干姜知母芍,再加柏地作丸尝。
二至丸
二至女贞与旱莲,桑椹熬膏和成圆;肝肾阴虚得培补,消除眩晕与失眠。
一贯煎
一贯煎中生地黄,沙参归杞麦冬藏;少佐川楝泄肝气,阴虚胁痛此方良。
七宝美髯丹
七宝美髯归杞乌,苓膝故纸芝麻菟;筋痿骨软齿动摇,重在滋水与涵木。
肾气丸
肾气丸补肾阳虚,地黄山药及茱萸;苓泽丹皮合桂附,水中生火在温煦。
济生加入车牛膝,通调水道肿胀祛。
十补丸
肾气丸中加茸味,填精补阳总能扶。
右归丸
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
滋养安神━酸枣仁汤
酸枣仁汤治失眠,川芎知草茯苓煎;养血除烦清虚热,安然入睡梦乡甜。
天王补心丹
补心丹用柏枣仁,二冬生地与归身;三参桔梗朱砂味,远志茯苓共养神;或加菖蒲去五味,心气开通肾气升。
甘麦大枣汤
甘草小麦大枣汤,妇人脏躁性反常;精神恍惚悲欲哭,和肝滋脾自然康。
固表止汗━玉屏风散
玉屏组合少而精,耆朮防风鼎足形;表虚汗多易感冒,固卫敛汗效特灵。
牡蛎散
牡蛎散内用黄耆,浮麦麻根相用宜;卫虚自汗或盗汗,固表收敛见效奇。
涩肠固脱━真人养脏汤
真人养脏木香诃,当归肉蔻与栗壳;朮芍参桂甘草共,脱肛久痢服之瘥。
四神丸
四神故纸与吴萸,肉蔻五味四般齐;大枣生姜同煎合,五更肾泻最相宜。
涩精止遗━金锁固精丸
金锁固精芡莲须,龙骨牡蛎与蒺蔾;莲粉糊丸盐汤下,能止无梦夜滑遗。
桑螵蛸散
桑螵散治小便数,参苓龙骨同归壳;菖蒲远志加当归,补肾宁心健忘祛。
固崩止带━固精丸
固精丸内龟板君,黄柏桩皮香附芩;更加芍药糊丸服,漏下崩中均可宁。
完带汤
完带汤中二朮陈,苍朮参草车前仁;柴芍淮山黑芥穗,化湿止带此方能。
理气剂之行气━越鞠丸
越鞠丸治六郁侵,气血痰火湿食困;芎苍香附加栀曲,气畅郁舒痛闷平。
金铃子散
金铃延胡等分研,黄酒调服或水煎;心腹诸痛由热郁,降热开郁痛自蠲。
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与紫苏,茯苓生姜共煎服;痰凝气聚成梅核,降逆开郁气自舒。
枳实薤白桂枝汤
枳实薤白桂枝汤,厚朴瓜蒌合成方;通阳理气又散结,胸痹心痛皆可尝。
天台乌药散
天台乌药楝茴香,良姜巴豆与槟榔;青皮木香共研末,寒滞疝痛酒调尝。
厚朴温中汤
厚朴温中姜陈草,苓蔻木香一齐煎;温中行气兼燥湿,脘腹胀痛服之消。
理气剂之降气━苏子降气汤
苏子降气橘半归,前胡桂朴懆姜随;或加沉香去肉桂,化痰平喘此方推。
定喘汤
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苏子黄芩甘草杏,宣肺平喘效力彰。
旋覆代赭汤
仲景旋覆代赭汤,半夏参草大枣姜;噫气不降心下痞,健脾祛痰治相当。
橘皮竹茹汤
橘皮竹茹治逆呃,参草姜枣效最捷。
丁香柿蒂汤
丁香柿蒂人参姜,呃逆因寒中气伤。
理血剂之活血祛瘀━失笑散
失笑灵脂共蒲黄,等分作散醋煎尝;血瘀少腹时作痛,祛瘀止痛效非常。
桃核承气汤
桃核承气用硝黄,桂枝甘草合成方;下焦蓄血急煎服,解除夜热烦如狂。
血府逐瘀汤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赤芍枳壳草;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痨。
通窍活血汤
通窍全凭好麝香,桃仁大枣与葱姜;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印度草药和香料
复元活血汤
复元活血有柴胡,蒌根归草与甲珠;桃仁红花大黄配,跌打损伤郑宜服。
少腹逐瘀汤
少腹逐瘀小茴香;玄胡没药芎归姜;官桂赤芍蒲黄脂,经黯腹痛快兼尝。
身痛逐瘀汤
身痛逐瘀桃归芎,脂艽附羌与地龙;牛膝红花没药草,通络止痛力量雄。
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耆归芎,桃红赤芍加地龙;半身不遂中风证,益气活血经络通。
温经汤
温经汤用萸桂芎,归芍丹皮姜夏冬;参草益脾胶养血,调经重在养胞宫。
生化汤
生化汤宜产后尝,归芎桃草加炮姜;恶露不行少腹痛,温经活血最见长。
桂枝茯苓丸
金匮桂枝茯苓丸,芍药桃仁红共粉丹;等分为末蜜丸服,活血化瘀症块散。
理血剂之止血━十灰散
十灰散用十般灰,柏茜茅荷丹榈随;二蓟栀黄皆妙黑,凉降止血此方推。
咳血方
咳血方中诃子收,海石栀子共瓜蒌;青黛泻肝又凉血,咳嗽痰血服之疗。
槐花散
槐花散治阳风血,芥穗枳壳侧柏叶;等分为末米汤下,凉血疏风又清热。
小蓟饮子
小蓟饮子藕蒲黄,木通滑石生地襄;归草黑栀淡竹叶,血淋热结服之康
黄土汤
黄土汤中朮附芩,阿胶甘草地黄并;便后下血功独擅,吐衄崩中效亦灵。
治风剂之疏散外风━大秦艽汤
大秦艽汤羌独防,芎芷辛芩二地黄;石膏归芍苓朮草,养血祛风通治方。
消风散
消风散中有荆防,蝉蜕胡麻苦参苍;知膏蒡通归地草,风疹湿疹服之康。
川芎茶调散
川芎茶调有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目昏鼻塞风攻上,偏正头痛悉能康。
牵正散
牵正散治口眼斜,白附殭蚕全蝎加;混合研细酒调服,风中络脉效力佳。
玉真散
玉真散治破伤风,牙关紧闭体张弓;星麻白附羌防芷,外敷内服一方通。
小活络丹
小活络丹用胆星,蚕退天麻加南星;全蝎殭蚕一并入,风痰祛散抽搐平。
治风剂之平肝息风━钩藤饮
钩藤饮用羚羊角,全蝎麻参炙草合;小儿急惊牙关紧,手足抽搐急煎酌。
地黄饮子
地黄饮子山茱斛,麦味苍蒲远志茯;苁蓉桂附巴戟天,少入薄荷姜枣服;喑厥风痱能治之,火归水中水生木。
阿胶鸡子黄汤
阿胶鸡子黄汤好,地芍钩藤牡蛎草;决明茯神络石藤,阴虚风动此方保。
镇肝熄风汤
镇肝熄风芍天冬,玄参龟板赭茵从;龙牡麦芽膝草楝,肝阳上亢能奏功。
天麻钩藤饮
天麻钩藤石决明,栀杜寄生膝与芩;夜藤茯神益母草,主治眩晕与耳鸣。
治燥剂之轻宣润燥━杏苏散
杏苏散内夏陈前,枳桔苓草姜枣研;轻宣温润治凉燥,咳止痰化病自痊。
桑杏汤
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干咳鼻涸又身热,清宣凉润燥能祛。
清燥救肺汤
清燥救肺参草杷,石膏胶杏麦胡麻;经霜收下冬桑叶,清燥润肺效可嘉。
治燥剂之滋养润燥━养阴清肺汤
养阴清肺是妙丹,玄参草芍冬地黄;薄荷贝母丹皮入,时疫白喉急煎尝。
百合固金汤
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母桔草藏;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伤。
麦门冬汤
麦门冬汤用人参,枣草粳米半夏存;肺痿咳逆因虚火,益胃生津宜煎烹。
袪湿剂之燥湿和胃━平胃散
平胃散用朴陈皮,苍朮甘草四味齐;燥湿宽胸消胀满,调胃和中此方宜。
袪湿剂之燥湿和胃━藿香正气散
藿香正气腹皮苏,甘桔陈苓朮朴具;夏曲白芷加姜枣,风寒暑湿并能除。
袪湿剂之清热祛湿━茵陈蒿汤
茵陈蒿汤大黄栀,瘀热阳黄此方施;便难尿赤腹胀满,清热利湿总相宜。
三仁汤
三仁杏蔻薏苡仁,夏朴通草竹叶存;加入滑石渗湿热,身重胸闷属湿温。
★整理编辑不易,如果您遇到好的、有用的方子建议收藏并转发★以便更多有需求的人看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转发分享●阴德无量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