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回顾——内科病症鉴别(一)(大纲原文+解析)
大纲原文:
(13)相同病机,导致不同血证。
(14)相同处方,治疗不同血证。
(15)胸痹与真心痛。
(16)胸痹与胃痛、胁痛、悬饮。
(17)惊悸与怔忡。
(18)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
(19)癫、狂、痫证。
(20)中风、厥证、痫证、痉证。
(21)中风之中经络与中脏腑。
(22)刚痉与柔痉。
(23)暑厥、气厥、蛔厥。
(24)头痛与眩晕。
(25)诸痛的部位、性质、特点与辨证论治。
大纲解析:
(13)相同病理,导致不同血证。
胃热证:鼻衄、齿衄、吐血
肝热证:鼻衄、咳血、吐血
阴虚证:齿衄、咳血、尿血、紫斑
气虚证:鼻衄、吐血、便血、尿血、紫斑
(14)相同处方,治疗不同血证。
龙胆泻肝汤:鼻衄、吐血
归脾汤:鼻衄、吐血、便血、尿血、紫斑
泻心汤:齿衄、吐血
十灰散:咳血、吐血、紫斑
茜根散:齿衄、紫斑
(15)胸痹与真心痛。
胸痹: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心绞痛)
真心痛乃胸痹之进一步发展,症见心痛剧烈,甚者持续不解时间可长达30分钟以上,休息或服硝酸甘油片后难以缓解,伴有心悸、水肿、肢冷、喘促、汗出、面色苍白、唇紫、手足青至节、脉微细或结代等危重证候。(急性心肌梗死)
(16)胸痹与胃痛、胁痛、悬饮。
胸痹(心绞痛)
胃痛(消化性溃疡)
胁痛(胆囊炎)
悬饮(胸腔积液)
(17)惊悸与怔忡。
惊悸:因惊而悸(①常由外因而发),阵发性(②时作时止),实证居多(③病性属实),病势轻浅,病情较轻(④病势浅而短暂),可自行缓解,不发时如常人。
怔忡:因病而悸(①内因引起),常持续(②),活动后加重,多属虚证(③),或虚中夹实,病情较重(④),不发时亦可兼见脏腑虚损症状。
心悸日久不愈,亦可形成怔忡。
(18)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
内伤发热外感发热
病因内伤外邪(六淫或疫毒)
病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正邪交争
起病缓急
病程长、反复发作短
热型多为低热、少数高热,或仅自觉发热多有高热,热型有或仅自觉发热差异
恶寒无,或仅怯冷,加衣被初多恶寒,加衣被不减
实证为主兼症,有实有虚,虚证居多
(19)癫、狂、痫证。
癫病与狂病均属性格行为异常的精神疾病;
癫病:(文疯子);狂病:(武疯子);
痫病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病证,临床以突然意识丧失,甚则仆倒,不省人事,强直抽搐,口吐涎沫,两目上视或口中怪叫,移时苏醒,一如常人为特征。(羊羔疯)
(20)中风、厥证、痫证、痉证。
中风: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证,轻者可无昏仆而仅见口眼?斜或伴及半身不遂等症
状;
厥证:神昏时间短暂,发作时常伴有四肢逆冷,一般移时可自行苏醒,醒后如常人;
痉病:神昏,同时以项背强直、四肢抽搐,角弓反张为主证;痫证:神昏多为时短暂,移时可自行苏醒,醒后一如常人,但可再发。(羊羔疯)
(21)中风之中脏腑与中经络。
有无神智改变。
(22)刚痉与柔痉。
刚痉(无汗);柔痉(有汗)
(23)暑厥、气厥、蛔厥。
热晕、气晕、痛晕
(24)头痛与眩晕。
头痛的病因有外感与内伤的不同,眩晕则以内伤为主;
头痛以疼痛为主,实证较多;眩晕以昏眩为主,虚证较多。
全国25所中医药大学(含中科院)
后期冲刺资料推荐
编辑:王佳希
赞赏
人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